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280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涉及轴连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的耐磨层,所述基板具有中心孔用于套接车轴,所述基板具有主磨擦面和副磨擦面,所述副磨擦面贴合于万向节的端面,所述主磨擦面贴合于轮毂轴承;所述耐磨层至少包覆于中心孔内圆周面、主磨擦面以及副磨擦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连接,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


技术介绍

1、汽车驱动轴的固定端万向节的端面与轮毂轴承的端面相接触,两者形成的接触面经常存在着严重的摩擦异响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和判断,还会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所以有必要降低或避免摩擦异响的发生。

2、如图6所示为新能源驱动轴,其包括万向节91、设置于万向节91端面的车轴92,以及设置于车轴92的轮毂轴承93,为降低万向节91和轮毂轴承93之间的摩擦,现有车企普遍会在两者之间装配减磨垫片。

3、关于减磨垫片,公告号为cn105782215a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可降低摩擦异响的减磨垫片,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减磨垫片以低碳合金钢冷轧板材作为基体,且所述低碳合金钢冷轧板材依次经碳氮共渗热处理和表面涂覆聚氟合物和/或尼龙涂层处理后得到所述减磨垫片。

4、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表面涂层的方式设置耐磨层,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减磨垫片与车轴92之间同样存在摩擦的隐患,而表面涂层工艺不具备在面积狭小的位置进行涂覆,从而在长时间使用后,存在减磨垫片的内圈发生磨损,存在松动隐患,进而产生异响;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的耐磨层,所述基板具有中心孔用于套接车轴,所述基板具有主磨擦面和副磨擦面,所述副磨擦面贴合于万向节,所述主磨擦面贴合于轮毂轴承;所述耐磨层至少包覆于中心孔内圆周面、主磨擦面以及副磨擦面。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板主要承担摩擦的面为主摩擦面,本申请在主摩擦面之上设置耐磨层用于与轮毂轴承接触的前提下,额外对副摩擦面和中心孔内圆周面设置耐磨层,并且采用包覆的方式,实现主摩擦面、副摩擦面以及中心孔内圆周面三个区域的耐磨层的联结,使得三个区域的耐磨层为一个整体;综上所述,在解决狭小位置不易设置耐磨层的同时,通过整体式的多区域组合耐磨层,有效提高耐磨层与基板的连接强度。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打磨抛光形成有圆弧倒角。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的表面设置有镀锌保护层。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设置有至少两个卡爪,多个所述卡爪呈等角度布局于基板的外圆周面,多个所述卡爪用于夹持连接万向节。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爪接触于万向节的一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为注塑形成结构,呈全包裹于基板。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覆盖于中心孔内圆周面和副磨擦面区域的厚度为0.2-0.6mm,所述耐磨层覆盖于主磨擦面区域的厚度为0.3-1.0mm。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为平面板状结构,其厚度为0.6-2.0mm。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为波状曲折结构,其厚度为0.4-1.0mm。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填充注塑成型于基板的表面,填充注塑后所述耐磨层两端面均为平整面。

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基板表面设置的耐磨层,有效降低其与接触面之间的磨擦系数,减少异响的同时,能够有效减低其表面的磨损,提升该减磨垫片的使用寿命。

14、附图说明

15、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具体实施例一中减磨垫片的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具体实施例一中减磨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具体实施例一中减磨垫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9、图5为具体实施例二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包括基板(1),以及设置于基板(1)的耐磨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具有中心孔(3)用于套接车轴(92),所述基板(1)具有主磨擦面(4)和副磨擦面(5),所述副磨擦面(5)贴合于万向节(91)的端面,所述主磨擦面(4)贴合于轮毂轴承(93);所述耐磨层(2)至少包覆于中心孔(3)内圆周面、主磨擦面(4)以及副磨擦面(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打磨抛光形成有圆弧倒角(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表面设置有镀锌保护层(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设置有至少两个卡爪(8),多个所述卡爪(8)呈等角度布局于基板(1)的外圆周面,多个所述卡爪(8)用于夹持连接万向节(9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8)接触于万向节(91)的一面设置有防滑结构(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2)为注塑形成结构,呈全包裹于基板(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2)覆盖于中心孔(3)内圆周面和副磨擦面(5)区域的厚度为0.2-0.6mm,所述耐磨层(2)覆盖于主磨擦面(4)区域的厚度为0.3-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为平面板状结构,其厚度为0.6-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为波状曲折结构,其厚度为0.4-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2)填充注塑成型于基板(1)的表面,填充注塑后所述耐磨层(2)两端面均为平整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包括基板(1),以及设置于基板(1)的耐磨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具有中心孔(3)用于套接车轴(92),所述基板(1)具有主磨擦面(4)和副磨擦面(5),所述副磨擦面(5)贴合于万向节(91)的端面,所述主磨擦面(4)贴合于轮毂轴承(93);所述耐磨层(2)至少包覆于中心孔(3)内圆周面、主磨擦面(4)以及副磨擦面(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打磨抛光形成有圆弧倒角(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表面设置有镀锌保护层(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设置有至少两个卡爪(8),多个所述卡爪(8)呈等角度布局于基板(1)的外圆周面,多个所述卡爪(8)用于夹持连接万向节(9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连接轴的减磨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春荣燕方方孟丽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昌盛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