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032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电芯,涉及电池设计技术领域。包括裸电芯、电芯壳体,所述裸电芯设置在所述电芯壳体中,所述电芯壳体上端开设有注液排气孔,所述注液排气孔中密封填塞有堵头,所述电芯壳体内还设置有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芯壳体的内壁、另一端穿过所述注液排气孔以连接所述堵头的弹性拉紧件,所述弹性拉紧件设置在所述电芯壳体中时为弹性拉伸状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爆电芯,电芯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且电芯排气后可再次使用,电芯采购成本也对应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设计,尤其涉及一种防爆电芯


技术介绍

1、目前,圆柱电芯会在电芯端盖上同时开两个孔,一个孔用于给电芯注入电解液,另一个孔用于给电芯布置防爆,而且防爆阀孔与注液孔无法兼容。其原因在于,注液孔一般通过注液装置给电芯注满电解液后,会通过点胶或封胶的方式进行密封,因此后续无法实现防爆功能;而防爆阀孔一般是通过设置防爆金属片或设置铝塑膜来布置防爆装置。中国专利cn213583894u就公开了一种目前常见的圆柱电芯的内部结构。

2、但上述设计存在两个缺点:

3、一、从加工工序上来说,电芯端盖上需要进行两次加工,且需要分别进行涂胶和焊接防爆金属片等工序,工序流程较长,装配材料增加,大大的增加了产品成本。

4、二、目前的电芯在长期使用后,电芯内的电解液被大量消耗,电解液难以补充,同时由于电芯内部会大量产气并冲破防爆阀排出,使电芯的密封结构损坏,导致电芯直接报废,无法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爆电芯,用于降低防爆电芯制造成本,并且解决由于电芯排气导致防爆阀损坏而使电芯再次利用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爆电芯,包括裸电芯、电芯壳体,所述裸电芯设置在所述电芯壳体中,所述电芯壳体上端开设有注液排气孔,所述注液排气孔中密封填塞有堵头,所述电芯壳体内还设置有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芯壳体的内壁、另一端穿过所述注液排气孔以连接所述堵头的弹性拉紧件,所述弹性拉紧件设置在所述电芯壳体中时为弹性拉伸状态。

3、进一步地,所述堵头的侧壁上和/或所述注液排气孔内壁上还设置有弹性密封垫层。

4、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主体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端盖密封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所述注液排气孔开设在所述端盖的中部。

5、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排气孔的位于所述电芯壳体内侧的孔口直径小于所述注液排气孔的位于所述电芯壳体外侧的孔口直径,所述堵头的形状与所述注液排气孔形状相适配。

6、进一步地,所述裸电芯中部上开设有从所述裸电芯的上端面延伸到电芯壳体的底部处的中空通道,且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注液排气孔连通,且所述弹性拉紧件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中。

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拉紧件的下端与所述电芯壳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注液排气孔以固定连接于所述堵头的下端面。

8、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上同时设置有正极柱和负极柱,且所述正极柱和负极件环绕所述注液排气孔对称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均贯穿设置在所述端盖上,且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的贯穿延伸到所述电芯壳体内的一端处均设置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用于电连接所述正极柱与所述裸电芯或用于电连接所述负极柱与所述裸电芯。

10、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设置为弹性过流体。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一、电芯壳体上端只需要开设一个注液排气孔,在制造电芯可通过该注液排气来电芯内注入电解液,以便于制造电芯。

13、二、在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电池内部高压气体可对应冲开填塞在注液排气孔中的堵头以释压,以防止电池因压力过大而爆炸。

14、三、在电池正常工作使用期间,在弹性拉紧件的拉紧作用下,堵头可紧紧堵住注液排气孔,以防止电芯内的电解液泄露,保证电池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甚至,端盖也可以不必焊接密封设置到壳体主体的开口处,而是在弹性拉紧件的拉紧作用以及堵头与端盖的互相限位作用下,端盖可紧紧盖合于壳体主体的开口上。

15、四、在电池内部气体排出后,在弹性拉紧件的拉紧作用下,堵头又可以再次被拉到注液排气孔中,以再次密封注液排气孔,方便电芯再次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裸电芯(1)、电芯壳体(12),所述裸电芯(1)设置在所述电芯壳体(12)中,所述电芯壳体(12)上端开设有注液排气孔(3),所述注液排气孔(3)中密封填塞有堵头(4),所述电芯壳体(12)内还设置有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芯壳体(12)的内壁、另一端穿过所述注液排气孔(3)以连接所述堵头(4)的弹性拉紧件(5),所述弹性拉紧件(5)设置在所述电芯壳体(12)中时为弹性拉伸状态;所述注液排气孔(3)的位于所述电芯壳体(12)内侧的孔口直径小于所述注液排气孔(3)的位于所述电芯壳体(12)外侧的孔口直径,所述堵头(4)的形状与所述注液排气孔(3)形状相适配;处于弹性拉伸状态的弹性拉紧件(5)对应用以拉紧处于注液排气孔(3)的堵头(4),使堵头(4)的侧壁与注液排气孔的侧壁互相紧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4)的侧壁上和/或所述注液排气孔(3)内壁上还设置有弹性密封垫层(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壳体(12)包括壳体主体(21)和端盖(22),所述壳体主体(21)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端盖(22)密封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所述注液排气孔(3)开设在所述端盖(22)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1)中部上开设有从所述裸电芯(1)的上端面延伸到电芯壳体(12)的底部处的中空通道(11),且所述中空通道(11)与所述注液排气孔(3)连通,且所述弹性拉紧件(5)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11)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紧件(5)的下端与所述电芯壳体(1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注液排气孔(3)以固定连接于所述堵头(4)的下端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2)上同时设置有正极柱(23)和负极柱(24),且所述正极柱(23)和负极件环绕所述注液排气孔(3)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23)和所述负极柱(24)均贯穿设置在所述端盖(22)上,且所述正极柱(23)和所述负极柱(24)的贯穿延伸到所述电芯壳体(12)内的一端处均设置有转接件(25),所述转接件(25)用于电连接所述正极柱(23)与所述裸电芯(1)或用于电连接所述负极柱(24)与所述裸电芯(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25)设置为弹性过流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裸电芯(1)、电芯壳体(12),所述裸电芯(1)设置在所述电芯壳体(12)中,所述电芯壳体(12)上端开设有注液排气孔(3),所述注液排气孔(3)中密封填塞有堵头(4),所述电芯壳体(12)内还设置有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芯壳体(12)的内壁、另一端穿过所述注液排气孔(3)以连接所述堵头(4)的弹性拉紧件(5),所述弹性拉紧件(5)设置在所述电芯壳体(12)中时为弹性拉伸状态;所述注液排气孔(3)的位于所述电芯壳体(12)内侧的孔口直径小于所述注液排气孔(3)的位于所述电芯壳体(12)外侧的孔口直径,所述堵头(4)的形状与所述注液排气孔(3)形状相适配;处于弹性拉伸状态的弹性拉紧件(5)对应用以拉紧处于注液排气孔(3)的堵头(4),使堵头(4)的侧壁与注液排气孔的侧壁互相紧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4)的侧壁上和/或所述注液排气孔(3)内壁上还设置有弹性密封垫层(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壳体(12)包括壳体主体(21)和端盖(22),所述壳体主体(21)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端盖(22)密封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所述注液排气孔(3)开设在所述端盖(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一蒋远富徐超强罗懿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