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及滑板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97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及滑板底盘,该车架包括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该车架的轮距和/或轴距可选择地增大、减小,横梁组件和/或纵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梁单元,两梁单元之间还设有抗扭机构,所述抗扭机构与所述梁单元之间以及所述抗扭机构绕所述梁单元轴向的旋转被约束,从而防止连接于同一抗扭机构的两梁单元绕梁单元轴向相对扭转。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两梁单元沿其轴向间隔设置,并使二者可沿轴向相对平移来使二者的间距可调,使该车架形成为轴距和/或轮距可调的可调车架,两梁单元之间抗扭机构能够抵抗两梁单元的相对扭转,提高车架的强度和车辆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及滑板底盘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底盘平台化开发技术中,得益于异构冗余、线控执行单元模块化、智能化集中计算和域控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滑板底盘平台因其具有技术更先进、集成度更大、效率更高、开发费用更低的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青睐。

2、中国文献cn202211422561.1提出了一种滑板底盘的轮距、轴距调整装置,在底盘车架上,增加一种电控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包括双头螺柱,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与车架梁形成螺纹连接,能够实现车架的长度、宽度方向尺寸可调,在整车角度上,能够实现车辆的轮距、轴距可调。但是,由于车架梁较细长,受到切向力时容易发生扭转,有可能会损坏车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滑板底盘易发生扭转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抗扭转功能的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及滑板底盘,维持车架的稳定。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该车架包括横纵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车架包括横纵交叉连接的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该车架的轮距和/或轴距可选择地增大、减小,横梁组件和/或纵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轴向间隔设置的梁单元以及设置在两所述梁单元之间的抗扭机构,该两梁单元是以可沿梁单元轴向相对平移的方式连接,从而通过调节两梁单元之间的间距来使车架的轮距和/或轴距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机构包括两抗扭件,所述抗扭件的一端与另一所述抗扭件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抗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梁单元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两所述抗扭件之间形成以第二铰接点为顶点的夹角,且铰接中心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车架包括横纵交叉连接的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该车架的轮距和/或轴距可选择地增大、减小,横梁组件和/或纵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轴向间隔设置的梁单元以及设置在两所述梁单元之间的抗扭机构,该两梁单元是以可沿梁单元轴向相对平移的方式连接,从而通过调节两梁单元之间的间距来使车架的轮距和/或轴距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机构包括两抗扭件,所述抗扭件的一端与另一所述抗扭件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抗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梁单元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两所述抗扭件之间形成以第二铰接点为顶点的夹角,且铰接中心轴的方向与所述梁单元轴向垂直,所述夹角的大小随着两所述梁单元间距变化而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单元一端设有抗扭连接孔,所述抗扭件的两端端部均设有一铰接孔,所述梁单元的所述抗扭连接孔与所述抗扭件其中一端部的所述铰接孔通过转轴连接,形成所述抗扭件一端与所述梁单元的铰接,两所述抗扭件的远离所述梁单元的所述铰接孔之间也是通过所述转轴连接,从而形成所述抗扭件的一端与另一所述抗扭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滑板底盘的可调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单元的一端设有两抗扭连接部,两所述抗扭连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梁单元的两侧,且两抗扭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抗扭连接部开设有所述抗扭连接孔,所述抗扭件的端部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开设有所述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部设置在所述梁单元的两所述抗扭连接部之间,且所述铰接孔与所述抗扭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一卿陈江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国创中心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