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7958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6
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方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旋式锁紧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部套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轴,所述第一伸缩杆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轴,所述主动轮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平衡板,所述主动轮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轮。改良后的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可通过调节第一螺旋式锁紧器和第二螺旋式锁紧器来调节装置入料和出料的高度和整体角度,以应对不同的上料需求,同时在传送履带上增加横向隔板,使上料过程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生产,具体为可调节式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高科技的生产越来越离不开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因其具有很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可以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其具有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得其广泛应用于各大研究领域。而一款好的复合材料和其良好的生产过程是分不开的,在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如何优化其过程,提高生产运输上料过程的效率,成为越来越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2、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复合材料上料过程中,因大多上料装置高度固定无法调节,使得整体上料过程中材料与出料地存在高度差,上料过程因其高度差导致复合材料发生掉落时造成损坏;2、上料过程中因上料角度不同,单靠传送履带很难带动材料前往较高高度的出料位置,增加电机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节式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上料过程出料位置存在高度差,导致出料时出现材料摔坏,以及因其高度差带来的电机功率消耗过大履带磨损不易上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方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旋式锁紧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部套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轴,所述第一伸缩杆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轴,所述主动轮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平衡板,所述主动轮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辅助架板,所述辅助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主动轮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有传送履带,所述传送履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横向隔板,所述传送履带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轴,所述从动轮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平衡板,所述从动轮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轴,所述第二伸缩杆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套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方螺旋连接有第二螺旋式锁紧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

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通过套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螺旋式锁紧器之间的配合构成螺纹连接结构。

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动轮轴通过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和第一伸缩杆轴之间的配合构成转动连接结构。

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动机通过传动连接传动皮带和主动轮之间的配合构成传动连接结构。

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连接传送履带和从动轮之间的配合构成传动连接结构。

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从动轮轴通过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和第二伸缩杆轴之间的配合构成转动连接结构。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套接第二支撑杆和第二螺旋式锁紧器之间的配合构成螺纹连接结构。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动轮轴通过固定连接辅助架板和支架之间的配合构成固定连接结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0、本技术中,可调节式上料装置通过第一螺旋式锁紧器来调节整体输料高度,使得入料过程更方便。

11、本技术中,可调节式上料装置通过转动连接的第一伸缩杆和主动轮轴固定使得上料机器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影响整体支撑结构,工作过程更稳定。

12、本技术中,可调节式上料装置通过单独电机带动主动轮工作的方式,让整个机器的上料频率更加可控。

13、本技术中,可调节式上料装置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传送履带上设有横向隔板,当上料角度偏高时也能更好地稳定材料位置。

14、本技术中,可调节式上料装置通过从动轮轴和第二伸缩杆轴分开的方式使得机器出料过程中不易产生震动影响整体安全性。

15、本技术中,可调节式上料装置通过第二螺旋式锁紧器来固定出料口的位置,以应对不同的出料高度需求。

16、本技术中,可调节式上料装置通过辅助支架来增加整体支架的稳定性,增加结构强度,以应对一些较重材料的上料过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上方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旋式锁紧器(3),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套接有第一伸缩杆(4),所述第一伸缩杆(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轴(5),所述第一伸缩杆轴(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6),所述第一轴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轴(7),所述主动轮轴(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平衡板(9),所述主动轮轴(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轮(8),所述主动轮(8)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10),所述传动皮带(1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电动机(11),所述电动机(1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辅助架板(12),所述辅助架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架(13),所述主动轮(8)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有传送履带(14),所述传送履带(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横向隔板(15),所述传送履带(14)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从动轮(16),所述从动轮(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轴(17),所述从动轮轴(1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平衡板(20),所述从动轮轴(17)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8),所述第二轴承(1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轴(19),所述第二伸缩杆轴(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1),所述第二伸缩杆(21)的另一端套接有第二支撑杆(23),所述第二支撑杆(23)的上方螺旋连接有第二螺旋式锁紧器(22),所述第二支撑杆(2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4)通过套接第一支撑杆(2)和第一螺旋式锁紧器(3)之间的配合构成螺纹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轴(7)通过固定连接第一轴承(6)和第一伸缩杆轴(5)之间的配合构成转动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11)通过传动连接传动皮带(10)和主动轮(8)之间的配合构成传动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8)通过传动连接传送履带(14)和从动轮(16)之间的配合构成传动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轴(17)通过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8)和第二伸缩杆轴(19)之间的配合构成转动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杆(21)通过套接第二支撑杆(23)和第二螺旋式锁紧器(22)之间的配合构成螺纹连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轴(7)通过固定连接辅助架板(12)和支架(13)之间的配合构成固定连接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式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上方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旋式锁紧器(3),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套接有第一伸缩杆(4),所述第一伸缩杆(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轴(5),所述第一伸缩杆轴(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6),所述第一轴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轴(7),所述主动轮轴(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平衡板(9),所述主动轮轴(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轮(8),所述主动轮(8)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10),所述传动皮带(1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电动机(11),所述电动机(1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辅助架板(12),所述辅助架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架(13),所述主动轮(8)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有传送履带(14),所述传送履带(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横向隔板(15),所述传送履带(14)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从动轮(16),所述从动轮(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轴(17),所述从动轮轴(1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平衡板(20),所述从动轮轴(17)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8),所述第二轴承(1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轴(19),所述第二伸缩杆轴(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1),所述第二伸缩杆(21)的另一端套接有第二支撑杆(23),所述第二支撑杆(23)的上方螺旋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学东李周豪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创伟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