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抗扭拉杆悬置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抗扭拉杆悬置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842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及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扭拉杆悬置包括拉杆支架,设于拉杆支架上的两个弹性体,以及分别设于两弹性体上的两个内管;两弹性体之间保留有间隔空间,弹性体背对间隔空间的一端连接拉杆支架;弹性体上设有缓冲腔,缓冲腔位于同一弹性体上的内管的远离间隔空间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扭拉杆悬置,通过在拉杆支架上间隔设置两个弹性体,用于分别连接动力总成和车架的两个内管分别设置在两个弹性体上,同时在弹性体上位于内管和拉杆支架之间的缓冲部位设置缓冲腔,使两个弹性体能够分别提供一定的隔振缓冲作用;通过两个弹性体形成的二级抗扭限位及隔振作用,可改善抗扭拉杆悬置对动力总成的隔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装配,特别涉及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突出表现使得其发展越来越迅猛;也使得混动车辆愈发受到人们的欢迎。

2、混动车型的驱动电机扭矩大,在某一转速区间扭矩会迅速转化,极短时间内扭矩会发生由正到负的反转,导致现有的拉杆式悬置难以承受其因扭矩大幅度快速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与载荷,容易造成动力总成发生较大的位移量偏移。

3、为抑制动力总成位移量偏移较大的问题,现有混动车型的抗扭拉杆悬置常设置为一个或两个。单个抗扭拉杆悬置存在抗扭限位能力稍差的问题;其限位机构橡胶主体高频率撞击且无缓冲能量释放,橡胶主体疲劳耐久性差;扭矩方向刚度大且刚度上升快,导致其隔振性能下降。两个抗扭拉杆悬置虽然抗扭限位能力良好,但构件数量多、系统重量高、成本高,不利于整车重量和成本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抗扭拉杆悬置,以改善抗扭拉杆悬置对动力总成的隔振性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包括拉杆支架,设于所述拉杆支架上的两个弹性体,以及分别设于两所述弹性体上的两个内管;

4、两所述弹性体之间保留有间隔空间,所述弹性体背对所述间隔空间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杆支架;所述弹性体上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位于同一所述弹性体上的所述内管的远离所述间隔空间的一侧。

5、进一步的,所述拉杆支架包括呈扁管状的架体,两所述弹性体分设于所述架体的内腔中的两端,所述弹性体连接于所述架体的内壁上。

6、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腔包括环绕所述内管布置并呈劣弧状的中部端,以及由所述中部端的两端分别向着所述架体的内壁延伸设置的端部段。

7、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腔在所述内管的轴向上贯通所述弹性体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采用橡胶材质,所述弹性体一体硫化成型于所述拉杆支架上,所述内管嵌设于所述弹性体中。

9、进一步的,两所述弹性体之间设有用于改变所述间隔空间大小的调节组件。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弹性体上的调节杆,以及螺接于两所述调节杆上的调节套管;两所述调节杆上的螺纹旋向不同,旋转所述调节套管能够改变两所述调节杆之间的间距,以改变所述间隔空间的大小。

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靠近所述间隔空间的一端设有端部外露的连接柱,两所述调节杆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弹性体上的所述连接柱的端部。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的端部设有环状的凹槽,所述调节杆包括一体相连的连杆和套环,所述套环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柱的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杆与所述调节套管螺接相连。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4、本专利技术的抗扭拉杆悬置,通过在拉杆支架上间隔设置两个弹性体,用于分别连接动力总成和车架的两个内管分别设置在两个弹性体上,同时在弹性体上位于内管和拉杆支架之间的缓冲部位设置缓冲腔,使两个弹性体能够分别提供一定的隔振缓冲作用;并且,两个弹性体限制了内管的位置,达到对动力总成的抗扭限位效果,可以改善动力总成位移量偏移较大的问题;通过两个弹性体形成的二级抗扭限位及隔振作用,可改善抗扭拉杆悬置对动力总成的隔振性能。

15、此外,拉杆支架的架体采用扁平的管状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特点;而且架体内形成长条状的内腔也便于两个弹性体的间隔布置。基于架体的结构特点,将缓冲腔设计为类似于“几”字形的腔体结构,可在内管和架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良好的缓冲和隔振效果,利于提升抗扭拉杆悬置的减震性能。

16、另外,通过在两个弹性体之间设置调节组件,可调节两个弹性体之间的间隔空间的间距,从而改变弹性体的缓冲形变性能,进而改变两个内管之间相对形变位置的变化程度,从而达到调节抗扭拉杆悬置的抗扭限位性能的目的。同时,由于调节组件在两个弹性体之间形成连接,可防止弹性体被过渡拉伸而失效,对弹性体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

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动力总成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连接车架。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具有上述的抗扭拉杆悬置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钊陈瑾妍赵兴伟冯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