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80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涉及塑胶外壳技术领域,该塑胶外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不便于对塑胶外壳提高抗震性处理的技术问题;该塑胶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斜板,第一斜板设置有若干,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斜板,第二斜板设置有若干,第一壳体内部设只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侧面设置有第三斜板,第三斜板设置有若干,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一挡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第二挡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该塑胶外壳通过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构成的三角结构增强抗震性能,从而实现了便于对塑胶外壳提高抗震性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塑胶外壳,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


技术介绍

1、现今,塑胶外壳的使用在塑胶外壳
较为常见,塑胶是一种主要由碳、氧、氢和氮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元素所构成的固体,塑胶一般指塑胶原料、塑胶水口料、再生料、改性料、塑胶制品,以及加工过程中被熔融的液体等。

2、目前,专利号为cn20918386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塑胶外壳,该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起到较好的防水性能,且能保证电路板的定位焊接,稳定性好,套壳与外壳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好,但该塑胶外壳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抗震结构,当塑胶外壳外侧受到压力或者撞击时,可能会导致塑胶外壳变形甚至破裂,不便于对塑胶外壳提高抗震性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该塑胶外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不便于对塑胶外壳提高抗震性处理的技术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该塑胶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只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侧面设置有第三斜板,所述第三斜板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挡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挡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5、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时,通过多组第一斜板和多组第二斜板所构成的三角结构增强第一壳体和第一挡板之间的抗震性能,通过多组第一斜板和多组第三斜板所构成的三角结构增强第一壳体和第二挡板之间的抗震性能,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一连接杆相互连接对第一挡板进行固定处理,通过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杆相互连接对第二挡板进行固定处理,从而实现了便于对塑胶外壳提高抗震性处理。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挡板的侧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和所述第一凹槽滑动连接,当第二壳体向上移动时,通过凸块和第一凹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对第二壳体进行导向和限位处理。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设置有转轴,所述限位块和所述转轴转动连接,通过转轴将限位块固定在第二凹槽内侧,通过限位块和第三凹槽相互连接对第二壳体进行限位处理。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条,通过第一限位条对第一挡板进行限位,通过第二限位条对第二挡板进行限位处理。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磁吸槽,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二磁吸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三磁吸槽,通过第一磁吸槽和第一磁吸条对顶板进行固定处理,通过第二磁吸槽和第二磁吸条对顶板进行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磁吸条,所述顶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磁吸条,所述顶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三磁吸条,通过第三磁吸槽和第三磁吸条对顶板进行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撞块,所述防撞块的下端设置有防滑垫,通过防撞块增强该塑胶外壳的防撞性,通过防滑垫增强该塑胶外壳的防滑性。

12、(3)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技术的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通过多组第一斜板和多组第二斜板所构成的三角结构增强第一壳体和第一挡板之间的抗震性能,通过多组第一斜板和多组第三斜板所构成的三角结构增强第一壳体和第二挡板之间的抗震性能,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一连接杆相互连接对第一挡板进行固定处理,通过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杆相互连接对第二挡板进行固定处理,从而实现了便于对塑胶外壳提高抗震性处理。

15、2、本技术的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通过凸块和第一凹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对第二壳体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处理,通过转轴将限位块固定在第二凹槽内侧,通过限位块和第三凹槽相互连接对第二壳体进行限位处理,从而使用者可以通过上下第二壳体调节该塑料外壳的容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该塑胶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斜板(2),所述第一斜板(2)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斜板(4),所述第二斜板(4)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设只有第二挡板(5),所述第二挡板(5)侧面设置有第三斜板(6),所述第三斜板(6)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7),所述第一挡板(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9),所述第二挡板(5)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壳体(11),所述第二壳体(1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挡板(3)的侧面设置有凸块(13),所述凸块(13)和所述第一凹槽(14)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1)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5),所述第二凹槽(15)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二凹槽(15)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16),所述第二壳体(11)的内侧设置有转轴(17),所述限位块(16)和所述转轴(17)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8),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条(19),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条(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磁吸槽(21),所述第一挡板(3)的上端开设有第二磁吸槽(22),所述第二壳体(11)的上端开设有第三磁吸槽(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顶板(24),所述顶板(2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磁吸条(25),所述顶板(2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磁吸条(26),所述顶板(24)的下端设置有第三磁吸条(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防撞块(28),所述防撞块(28)的下端设置有防滑垫(2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该塑胶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斜板(2),所述第一斜板(2)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斜板(4),所述第二斜板(4)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设只有第二挡板(5),所述第二挡板(5)侧面设置有第三斜板(6),所述第三斜板(6)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7),所述第一挡板(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9),所述第二挡板(5)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壳体(11),所述第二壳体(1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挡板(3)的侧面设置有凸块(13),所述凸块(13)和所述第一凹槽(14)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塑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1)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5),所述第二凹槽(15)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二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比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