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及运行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及运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7805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及运行方法,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发电机、电化学储能系统、电网、间接空冷系统、制冷热泵系统、尖峰冷却换热器、凝汽器和凝结水泵;锅炉与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和发电机依次串联,发电机与电化学储能系统和电网相连,电化学储能系统与制冷热泵系统相连,制冷热泵系统与尖峰冷却换热器相连,尖峰冷却换热器与间接空冷系统相连,间接空冷系统以及低压缸与凝汽器相连,凝汽器经凝结水泵与锅炉相连。优点是:以电化学储能供电驱动热泵,实现运行背压和机组能耗的下降,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全生命周期零水耗,对汽轮机汽水系统无影响,投资较低,系统简单、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机组节能降耗,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1、火力发电厂空冷机组具有非常显著的节水效果,推广空冷机组,对于充分利用西北部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有限的水资源,促进电力工业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按照冷却空气和电站乏汽的换热形式,空冷系统可分为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两种。直接空冷机组,冷却空气经风机驱动掠过空冷凝汽器,冷凝空冷凝汽器管束内部的电站乏汽;间接空冷机组,以循环水为冷却介质,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外围增设散热器,环境空气经空冷塔吸拔力驱动,掠过散热器冷却电站凝汽器出口至空冷塔的高温循环水,空冷塔出口的低温循环水经循环水泵驱动,进入电站凝汽器冷凝汽轮机排汽。

2、空冷机组运行背压高且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夏季温度过高时,机组将会出现不能满发工况,若片面追求夏季高温机组满负荷运行,所需空冷散热面积很大,这将使投资大大增加,同时也使机组冬季冷却面积过剩,低负荷运行时容易受冻,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若靠增加蝶阀达到防冻目的,不仅投资加大,而且增加了系统的易泄漏点。故夏季存在不满发工况是空冷机组的固有特性。

3、为降低间接空冷机组运行背压和能耗,一般做法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方案1:空冷塔散热器表面喷淋冷水。用泵抽取低温地下水或者夜间自然冷却低温水,通过各支管及喷嘴以雾化形式喷淋在空冷散热器外表面,达到降低掠过散热器入口风温的目的。该方案技术原理简单,投资较少,缺点在于耗费大量水资源,且易加剧空冷塔散热器表面脏污程度,反过来削弱降背压效果。方案2:增设尖峰冷却系统。增设管束式或板片式换热器,管/板内通入电站凝汽器出水,外部流经空气,同时喷淋冷却水。分流部分凝汽器出水至尖峰冷却系统,降低原空冷系统热负荷,达到提升运行真空和降低能耗的目的。但存在水耗大、投资大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综上所述,以上两种方案均大量耗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及运行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发电机、电化学储能系统、电网、间接空冷系统、制冷热泵系统、尖峰冷却换热器、凝汽器和凝结水泵;

4、所述锅炉的初热蒸汽输出端与高压缸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高压缸的输出端与锅炉的再热蒸汽输入端相连,所述锅炉的再热蒸汽输出端与所述中压缸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中压缸的输出端与低压缸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低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以及凝汽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与电网以及电化学储能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化学储能系统的输出端与制冷热泵系统的供电端相连,所述制冷热泵系统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冷侧出水端和冷侧进水端相连;

5、所述凝汽器的输出端经凝结水泵与所述锅炉的初热蒸汽输入端相连;所述凝汽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间接空冷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相连;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热侧进水端连接在间接空冷系统的输出端的连接管道上,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热侧出水端连接在所述凝汽器的进水端的连接管道上。

6、优选的,所述凝结水泵与所述锅炉的初热蒸汽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沿凝结水泵向所述锅炉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低压加热器组、除氧器、给水泵和高压加热器组。

7、优选的,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热侧进水端经热侧进水管路连接在间接空冷系统的输出端的连接管道上,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热侧出水端经热侧出水管路连接在所述凝汽器的进水端的连接管道上;

8、所述热侧进水管路上沿其内部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尖峰冷却进口关断阀和尖峰冷却循环泵;所述热侧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尖峰冷却出口关断阀。

9、优选的,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冷侧进水端和冷侧出水端分别经冷侧进水管和冷侧出水管与所述制冷热泵系统的出水端和进水端相连。

10、优选的,所述凝汽器的出水端和所述间接空冷系统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泵。

11、优选的,所述电化学储能系统用于存储发电机的产生的电量,并为制冷热泵系统提供动力源。

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的运行方法,锅炉中初热蒸汽经高压缸工作后,部分蒸汽再热提温后依次经中压缸和低压缸驱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产生的电量部分供电网使用,另一部分存储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

13、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的电力,驱动制冷热泵系统制冷水,制出的冷水在尖峰冷却器中与间接空冷系统产生的凝结水换热;制冷热泵系统的产生的低温水进入尖峰冷却换热器中释放冷能后,再回到制冷热泵系统中;间接空冷系统产生的凝结水一部分在尖峰冷却换热器中冷却降温后与另一部分混合后进入凝汽器,在凝汽器中换热后再次进入间接空冷系统中降温;

14、低压缸做功后的蒸汽进入凝汽器中凝结成水,并经由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组、除氧器、给水泵和高压加热器组之后进入锅炉中。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电化学储能中的电力,驱动制冷热泵制冷水,冷水在尖峰冷却换热器中与空冷系统凝结水换热。制冷热泵的出口低温水进入尖峰冷却换热器释放冷能后,再经过入口管回到制冷热泵中。空冷系统产生的凝结水一部分在尖峰冷却换热器中冷却降温后与另一部分混合后,最终进入凝汽器,达到降低凝汽器入口凝结水温度,从而实现运行背压和机组能耗的下降的目的。该方法实现运行背压和机组能耗的下降,并可保持全生命周期零水耗,节能效果显著。2、以电化学储能供电驱动热泵,实现运行背压和机组能耗的下降,与现有耗水型尖峰冷却技术相比,实现全生命周期零水耗;与汽轮机蒸汽驱动热泵的尖峰冷却技术相比,对汽轮机汽水系统无影响,投资较低,系统简单、安全。3、电化学储能增加了机组调峰范围,机组调峰速度快,增加机组灵活性。调峰后对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寿命无影响。4、火电机组在调峰时,锅炉实际运行在其最低稳燃负荷以上,锅炉不会出现低负荷稳燃、干-湿态切换、scr脱硝入口烟温过低、受热面超温、转动设备振动等问题,对锅炉及其辅机的寿命无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发电机、电化学储能系统、电网、间接空冷系统、制冷热泵系统、尖峰冷却换热器、凝汽器和凝结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水泵与所述锅炉的初热蒸汽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沿凝结水泵向所述锅炉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低压加热器组、除氧器、给水泵和高压加热器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热侧进水端经热侧进水管路连接在间接空冷系统的输出端的连接管道上,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热侧出水端经热侧出水管路连接在所述凝汽器的进水端的连接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冷侧进水端和冷侧出水端分别经冷侧进水管和冷侧出水管与所述制冷热泵系统的出水端和进水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的出水端和所述间接空冷系统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储能系统用于存储发电机的产生的电量,并为制冷热泵系统提供动力源。

7.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中初热蒸汽经高压缸工作后,部分蒸汽再热提温后依次经中压缸和低压缸驱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产生的电量部分供电网使用,另一部分存储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发电机、电化学储能系统、电网、间接空冷系统、制冷热泵系统、尖峰冷却换热器、凝汽器和凝结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水泵与所述锅炉的初热蒸汽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管道上,沿凝结水泵向所述锅炉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低压加热器组、除氧器、给水泵和高压加热器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储能-热泵耦合的尖峰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热侧进水端经热侧进水管路连接在间接空冷系统的输出端的连接管道上,所述尖峰冷却换热器的热侧出水端经热侧出水管路连接在所述凝汽器的进水端的连接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轶李青松王朝阳陆国成王杰吕嵩牛志愿孟栩许晨琛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