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7801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雷装置。一种避雷装置,包括:至少两层并联层,相邻的所述并联层连接,每一所述并联层由至少两个避雷单元组件并联,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连接有一个旁路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避雷器由多个阀片串联后再并联,当某个阀片发生闪络短路后,泄露电流在短路串联柱流过,导致该串联柱功率成倍增长,存在爆炸危险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避雷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具体涉及一种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换流阀作为该技术的核心装备能够长期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换流阀串联半导体器件两端会采用并联避雷器的方法保护半导体器件不受过电压故障而击穿。避雷器如果在运行期间发生整体短路失效,将导致其并联的半导体组件被短路,从而导致系统停运。

2、避雷器一般有多个避雷器阀片串联后再并联,如果其中一个串联柱中的某个阀片发生闪络短路,这一串联柱的泄露电流动作电压会降低,导致90%以上的泄露电流都从该串联柱流过,此时单串联柱分担了其他与其并联柱的热量,其功率成倍增长,远远大于额定设计功率而导致高能量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避雷器由多个阀片串联后再并联,当某个阀片发生闪络短路后,泄露电流在短路串联柱流过,导致该串联柱功率成倍增长,存在爆炸危险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避雷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雷装置,包括:

3、至少两层并联层,相邻的所述并联层连接,每一所述并联层由至少两个避雷单元组件并联,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连接有一个旁路开关。

4、可选地,相邻的并联层间通过串联方式连接。

5、可选地,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法兰、第二法兰、以及至少两组串联叠片柱,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串联叠片柱设于所述间隔内,相邻的所述串联叠片柱间并联设置,每一所述串联叠片柱适于通过电流。

6、可选地,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于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间隙之间,所述套筒分别与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串联叠片柱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7、可选地,每一所述串联叠片柱包括至少两片避雷阀片、导向件和弹性件,自所述第二法兰朝向第一法兰方向依次设有避雷阀片、导向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法兰固定连接。

8、可选地,所述避雷阀片的数量为三片,三片所述避雷阀片依次叠放在一起。

9、可选地,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包括端盖,所述端盖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法兰或第二法兰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旁路开关设于套筒的外侧,所述旁路开关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法兰连接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法兰连接第二电极。

11、可选地,相邻所述并联层的旁路开关间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法兰通过周向设置的固定连接孔与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法兰通过周向设置的固定连接孔与第二电极连接。

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包括:至少两层并联层,相邻的并联层连接,每一并联层由至少两个避雷单元组件并联,每一避雷单元组件连接有一个旁路开关。在雷雨天气中,当某一并联层的某一避雷单元组件遭受雷击短路后,旁路开关合闸,遭受雷击的避雷单元不通电,电流通过旁路开关,使同一并联层的其余避雷单元组件通过电流,从而消除了某一阀片发生闪络短路后,泄露电路在短路串联柱流过的问题,消除了爆炸的风险。

15、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相邻的并联层间通过串联方式连接,通过串联的方式使电流通过。

16、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每一避雷单元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法兰、第二法兰、以及两组串联叠片柱,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具有间隔,串联叠片柱设于所述间隔内,相邻的串联叠片柱间并联设置,每一串联叠片柱适于通过电流,以实现在一个避雷单元组件内电流通过,同时,并联设置以降低通过串联叠片柱的电流大小。

17、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每一避雷单元组件包括套筒,套筒设于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间隙之间,套筒分别与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固定连接,套筒内形成有容纳空间,串联叠片柱设于容纳空间内,以放置串联叠片。

18、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每一串联叠片柱包括至少两片避雷阀片、导向件和弹性件,自第二法兰朝向第一法兰方向依次设有避雷阀片、导向件和弹性件,弹性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法兰固定连接。

19、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避雷阀片的数量为三片,三片避雷阀片依次叠放在一起,通过叠放形成串联叠片柱。

2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还包括端盖,端盖通过与紧固件与第一法兰或第二法兰固定连接,以形成容纳空间。

2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旁路开关设于套筒的外侧,旁路开关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法兰连接第一电极,第二法兰连接第二电极,以使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连接旁路开关。

2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相邻并联层的旁路开关间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以实现相邻并联层间的串联连接。

23、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雷装置,第一法兰通过周向设置的固定连接孔与第一电极连接,第二法兰通过周向设置的固定连接孔与第二电极连接,以通过第一法兰或第二法兰与旁路开关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并联层间通过串联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法兰(2)、第二法兰(7)、以及至少两组串联叠片柱,所述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7)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串联叠片柱设于所述间隔内,相邻的所述串联叠片柱间并联设置,每一所述串联叠片柱适于通过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包括套筒(3),所述套筒(3)设于所述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7)的间隙之间,所述套筒(3)分别与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7)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串联叠片柱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串联叠片柱包括至少两片避雷阀片(6)、导向件(5)和弹性件(4),自所述第二法兰(7)朝向第一法兰(2)方向依次设有避雷阀片(6)、导向件(5)和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法兰(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阀片(6)的数量为三片,三片所述避雷阀片(6)依次叠放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包括端盖(1),所述端盖(1)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法兰(2)或第二法兰(7)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开关(9)设于套筒(3)的外侧,所述旁路开关(9)设有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10),所述第一法兰(2)连接第一电极(8),所述第二法兰(7)连接第二电极(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并联层的旁路开关(9)间通过第一电极(8)和第二电极(1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2)通过周向设置的固定连接孔(13)与第一电极(8)连接,所述第二法兰(7)通过周向设置的固定连接孔(13)与第二电极(10)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并联层间通过串联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法兰(2)、第二法兰(7)、以及至少两组串联叠片柱,所述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7)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串联叠片柱设于所述间隔内,相邻的所述串联叠片柱间并联设置,每一所述串联叠片柱适于通过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避雷单元组件包括套筒(3),所述套筒(3)设于所述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7)的间隙之间,所述套筒(3)分别与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7)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串联叠片柱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串联叠片柱包括至少两片避雷阀片(6)、导向件(5)和弹性件(4),自所述第二法兰(7)朝向第一法兰(2)方向依次设有避雷阀片(6)、导向件(5)和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冲王治翔盛财旺王成昊杨俊杜炤鑫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