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7779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5
本技术公开一种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其中,光伏支架包括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以及光伏组件固定支架,前支撑组件包括前支撑底座和前角撑,前角撑与前支撑底座铰接;后支撑组件与前支撑组件前后间隔设置,后支撑组件包括后支撑底座、后伸缩柱以及后支撑顶座,后伸缩柱一端铰接于后支撑底座,另一端与后支撑顶座铰接;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于前角撑和后支撑顶座。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光伏支架适应性强,可以适应于有导轨的场景,也可以适应于无导轨的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和应用该光伏支架的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屋面光伏发电系统的支架多采用固定式支架,即不能调整其支撑的光伏组件的角度。或者传统的可调屋面光伏发电系统的支架的适应场景单一,例如一些光伏支架的构件仅能够与有导轨的光伏组件固定支架进行连接,一些光伏支架的构件仅适用于与无导轨的光伏组件固定支架进行连接,从而降低了安装效率,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光伏支架,旨在改善传统的光伏支架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光伏支架,包括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以及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所述前支撑组件包括前支撑底座和前角撑,所述前角撑与所述前支撑底座铰接;所述后支撑组件与所述前支撑组件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后支撑组件包括后支撑底座、后伸缩柱以及后支撑顶座,所述后伸缩柱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支撑底座,另一端与所述后支撑顶座铰接;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角撑和所述后支撑顶座。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角撑包括:

4、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前支撑底座铰接;和

5、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夹角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螺钉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以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伸缩柱包括:

7、外筒,所述外筒的底端与所述后支撑底座铰接;和

8、内筒,所述内筒的底端插入所述外筒内并能在所述外筒内滑动,所述内筒的顶端与所述后支撑顶座铰接。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筒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避让口,所述外筒对应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与所述避让口连通,所述后支撑组件还包括螺栓和配合螺母,所述螺栓的头部卡入所述避让口内,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设所述穿设孔,并伸出至所述外筒外,以与所述配合螺母螺纹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相对的两侧表面的局部内凹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外筒的顶端和所述外筒的底端,所述内筒朝向所述凹陷部的侧壁的形状与所述外筒具有所述凹陷部的侧壁的形状适配。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支撑顶座包括:

12、连接耳,所述连接耳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耳分别铰接于所述后伸缩柱的顶端的相对的两侧;和

13、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耳,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螺钉穿设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其中一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前侧,并与所述前角撑固定连接;其中之另一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后侧,并与所述后支撑顶座固定连接。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16、导轨,所述导轨设有至少两个,并均沿垂直所述前支撑组件和后支撑组件的连线方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导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角撑和所述后支撑顶座;和

17、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前侧和后侧,且至少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导轨固定连接。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19、导轨,所述前角撑和所述后支撑顶座均连接于所述导轨的底侧,并分别连接于所述导轨的两端;和

20、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所述连接件并分别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前侧和后侧,并分别连接所述导轨朝向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一侧的两端。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导轨内还滑动嵌入有螺母,所述紧固螺钉的一端穿设所述连接件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母。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夹具,所述夹具夹持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或者,所述连接件为压块,所述压块用以压紧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沿垂直所述前支撑组件至所述后支撑组件的方向排布,以形成固定支架阵列,所述连接件包括:

24、边连接件,所述边连接件连接所述固定支架阵列的边缘;和

25、中部连接件,所述中部连接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之间,且所述中部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连接。

2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和上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上。

27、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前角撑与前支撑底座铰接,后伸缩柱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后支撑底座和后支撑顶座,则一方面后支撑组件可以在支撑方向上伸长或缩短,另一方面使得前角撑以及后伸缩柱的两端均能相对竖直平面转动,从而便于使得连接于前角撑与后支撑顶座上的光伏组件固定支架转动,实现调节光伏组件的角度的效果。另外,通过设置前角撑,则该前角撑可以直接与压块或夹具等连接件连接,从而进一步通过压块或夹具连接光伏组件固定支架,也可以直接连接导轨,导轨通过压块或夹具连接光伏组件固定支架,因此前角撑可以适应于有导轨和无导轨的场景。通过在后伸缩柱顶端铰接有后支撑顶座,则使得后支撑顶座可以直接与压块或夹具等连接件连接,从而进一步通过压块或夹具连接光伏组件固定支架,也可以直接连接导轨,导轨通过压块或夹具连接光伏组件固定支架,因此后支撑组件可以适应于有导轨和无导轨的场景。综上所述,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的光伏支架既能够适应需要设置导轨的场景,也适应于不设置导轨的场景,该光伏支架的适应性和通用性较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角撑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伸缩柱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避让口,所述外筒对应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与所述避让口连通,所述后支撑组件还包括螺栓和配合螺母,所述螺栓的头部卡入所述避让口内,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设所述穿设孔,并伸出至所述外筒外,以与所述配合螺母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相对的两侧表面的局部内凹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外筒的顶端和所述外筒的底端,所述内筒朝向所述凹陷部的侧壁的形状与所述外筒具有所述凹陷部的侧壁的形状适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顶座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其中一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前侧,并与所述前角撑固定连接;其中之另一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后侧,并与所述后支撑顶座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导轨内还滑动嵌入有螺母,所述紧固螺钉的一端穿设所述连接件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母。

11.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夹具,所述夹具夹持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

12.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沿垂直所述前支撑组件至所述后支撑组件的方向排布,以形成固定支架阵列,所述连接件包括:

13.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角撑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伸缩柱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避让口,所述外筒对应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与所述避让口连通,所述后支撑组件还包括螺栓和配合螺母,所述螺栓的头部卡入所述避让口内,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设所述穿设孔,并伸出至所述外筒外,以与所述配合螺母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相对的两侧表面的局部内凹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外筒的顶端和所述外筒的底端,所述内筒朝向所述凹陷部的侧壁的形状与所述外筒具有所述凹陷部的侧壁的形状适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顶座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其中一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的前侧,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伟宁武中原黄侠曹梦耿志强夏登福
申请(专利权)人:仁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