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胶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70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4
本技术涉及灌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灌胶治具包括灌腔室、用于使灌腔室与外部相连通的灌胶通道和排胶通道以及与灌腔室相连通的引线通道;排胶通道具有与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出胶口,且近端出胶口位于灌腔室的顶端;引线通道具有远离灌腔室设置的远端引线口;在灌胶浇注的方向上,远端引线口的位置高于近端出胶口的位置。在灌胶过程中,胶体从灌腔室由下往上排出;近端出胶口位于灌腔室的顶端,继而当灌腔室填满后,胶体才会从近端出胶口排出;而由于引线口也与灌腔室连通,将远端引线口设置的高于近端出胶口的位置,确保只有灌腔室被完全填满后,胶体才会从远端引线口溢出,使得即使灌胶时会有胶体进入引线通道,但是不会影响灌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灌胶,尤其提供一种灌胶治具


技术介绍

1、目前,出于对风扇定子的防水和防尘防护,以及实现对风扇内部元器件的保护;现有技术常见的方式是对风扇定子进行灌胶处理,采用灌胶治具对风扇定子进行灌胶;灌胶治具通常包括灌腔室、与灌腔室连通的灌胶通道及排胶通道;风扇定子置于灌腔室内,胶体由灌胶通道流入灌腔室并将治具内的气体由排胶通道排出;且通常还设有用于放置风扇定子电源线的引线口。

2、然而,现有的灌胶治具并没有考虑到通道的引线口与排胶通道的近端排气口的位置,导致出现胶体就从引线口溢出而导致灌腔室内还没有被灌满的现象,这就使得需要另外在引线口出加点胶或者胶垫进行密封以保证灌胶效果,成本更高,存在灌胶腔室灌不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灌胶治具,旨在解决现有的灌胶治具灌胶过程中,胶体由引线口溢出导致灌腔室不能被完全灌满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灌胶治具,包括灌腔室、用于使所述灌腔室与外部相连通的灌胶通道和排胶通道以及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引线通道;所述排胶通道具有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出胶口,且所述近端出胶口位于所述灌腔室的顶端;所述引线通道具有远离所述灌腔室设置的远端引线口;在灌胶浇注的方向上,所述远端引线口的位置高于所述近端出胶口的位置。

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灌胶过程中,胶体从灌腔室由下往上排出;近端出胶口位于所述灌腔室的顶端,继而当灌腔室填满后,胶体才会从近端出胶口排出;而由于引线口也与灌腔室连通,将远端引线口设置的高于近端出胶口的位置,确保只有灌腔室被完全填满后,胶体才会从远端引线口溢出,使得即使灌胶时会有胶体进入引线通道,但是不会影响灌胶效果。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胶通道还具有远离所述灌腔室设置的远端出胶口,沿所述近端出胶口至所述远端出胶口的方向上,所述排胶通道的口径呈增大趋势;且所述远端出胶口的口径大于所述远端引线口的口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体将从下往上的排出,避免排胶速度过快,能够更好地排出气体;且排胶通道越靠近所述灌腔室的口径越小,小口径更容易控制胶体的流速,避免胶体溢出过快;其次,使得灌胶完成后,灌腔室与排胶通道连接处窄小,方便排胶通道内的胶体与灌腔室内的胶体结构脱离。

7、此外,引线通道只是起到布置走线的作用,虽然引线通道内也会有一定的排气及出胶现象;但是远端出胶口的口径实际比远端引线口口径大很多,所以胶体实际会更容易从排胶通道排出。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灌胶通道具有远离所述灌腔室设置的远端进胶口以及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进胶口;在沿所述远端进胶口至所述近端进胶口的方向上,所述灌胶通道的口径呈减小趋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灌胶通道越靠近所述灌腔室的口径越小,使得灌胶时,小口径入胶更容易控制胶体的流速,避免胶体溢出过快;其次,使得灌胶完成后,灌腔室与灌胶通道连接处窄小,方便灌胶通道内的胶体与灌腔室内胶体结构脱离。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近端进胶口的位置位于所述灌腔室的底端。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胶体由灌腔室内自下而上的填充,使空气自然向上排出,灌胶效果更好。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线通道斜向设置,且所述引线通道还具有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引线口;所述灌腔室具有位于几何中心处的中部,所述近端引线口位于所述灌腔室的中部与所述灌腔室顶端之间的位置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治具用于风扇定子,引线通道倾斜设置与风扇定子上的电源线相匹配,方便布线;且,近端引线口也会有一定的排气及出胶现象,故而近端引线口的位置不能设置的过低,设置于灌腔室的上部,不影响灌胶效果。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灌胶治具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治具、第二治具以及第三治具;所述第一治具上设有第一灌腔槽,所述第二治具上设有沿所述层叠方向镂空设置的第二灌腔槽,所述第三治具上设有第三灌腔槽;所述第一灌腔槽、所述第二灌腔槽以及所述第三灌腔槽沿所述层叠方向围合以形成所述灌腔室。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个治具层叠形成灌腔室,结构连接更加紧密,也方便对治具进行更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灌胶通道包括第一通道以及由所述第一通道向下弯曲并与所述灌腔室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治具上设有第一进胶槽,所述第二治具上设有的第二进胶槽,所述第三治具上设有第三进胶槽;所述第二进胶槽包括远离所述第二灌腔槽设置且沿所述层叠方向镂空的镂空槽,以及与所述第二灌腔槽连通的非镂空槽;所述第一进胶槽、所述镂空槽以及所述第三进胶槽围合以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非镂空槽与所述第一进胶槽或所述第三进胶槽其中一个围合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胶通道从灌腔室底部灌胶,故而设置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对胶体导向由灌腔室底部流入;且在第二治具上设置镂空槽及非镂空槽,使得越靠近灌腔室,所述灌胶通道沿层叠方向的厚度越小,方便灌胶以及灌胶后对产品进行脱模。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具上设有第一排胶槽;所述第二治具上设有第二排胶槽,所述第三治具上设有第三排胶槽,所述第一排胶槽、所述第二排胶槽以及所述第三排胶槽沿所述层叠方向重合以形成所述排胶通道;且所述排胶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治具相对的两个外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排胶槽,且两个所述第二排胶槽不连通;所述第一排胶槽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排胶槽沿层叠方向围合以形成所述排胶通道;所述第三排胶槽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排胶槽沿层叠方向围合以形成所述排胶通道。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两个排胶通道,使得排胶时,气体排出更加充分,灌胶效果更好;且两个第二排胶槽不连通,避免排胶通道沿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过大,灌胶完成后,方便对胶体在排胶通道处进行脱模。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具或第二治具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二治具上对应设有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与所述第二引线槽沿所述层叠方向形成所述引线通道。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线通道的厚度不需要过大,故而只需在其中两个治具上设置引线槽即可。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灌胶治具还包括嵌接结构,所述嵌接结构包括嵌接部以及与所述嵌接部对应的嵌接配合部;所述第二治具相对的两个外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嵌接部,所述第一治具以及所述第三治具上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嵌接配合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接部及嵌接配合部为嵌条及嵌槽,使得第一治具、第二治具及第三治具层叠连接时更加紧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腔室、用于使所述灌腔室与外部相连通的灌胶通道和排胶通道以及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引线通道;所述排胶通道具有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出胶口,且所述近端出胶口位于所述灌腔室的顶端;所述引线通道具有远离所述灌腔室设置的远端引线口;在灌胶浇注的方向上,所述远端引线口的位置高于所述近端出胶口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胶通道还具有远离所述灌腔室设置的远端出胶口,沿所述近端出胶口至所述远端出胶口的方向上,所述排胶通道的口径呈增大趋势;且所述远端出胶口的口径大于所述远端引线口的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通道具有远离所述灌腔室设置的远端进胶口以及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进胶口;在沿所述远端进胶口至所述近端进胶口的方向上,所述灌胶通道的口径呈减小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进胶口的位置位于所述灌腔室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通道斜向设置,且所述引线通道还具有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引线口;所述灌腔室具有位于几何中心处的中部,所述近端引线口位于所述灌腔室的中部与所述灌腔室顶端之间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治具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治具、第二治具以及第三治具;所述第一治具上设有第一灌腔槽,所述第二治具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治具、所述第二治具以及所述第三治具的层叠方向镂空设置的第二灌腔槽,所述第三治具上设有第三灌腔槽;所述第一灌腔槽、所述第二灌腔槽以及所述第三灌腔槽沿所述层叠方向围合以形成所述灌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通道包括第一通道以及由所述第一通道向下弯曲并与所述灌腔室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治具上设有第一进胶槽,所述第二治具上设有的第二进胶槽,所述第三治具上设有第三进胶槽;所述第二进胶槽包括远离所述第二灌腔槽设置且沿所述层叠方向镂空的镂空槽,以及与所述第二灌腔槽连通的非镂空槽;所述第一进胶槽、所述镂空槽以及所述第三进胶槽围合以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非镂空槽与所述第一进胶槽或所述第三进胶槽其中一个围合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上设有第一排胶槽;所述第二治具上设有第二排胶槽,所述第三治具上设有第三排胶槽,所述第一排胶槽、所述第二排胶槽以及所述第三排胶槽沿所述层叠方向重合以形成所述排胶通道;且所述排胶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治具相对的两个外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排胶槽,且两个所述第二排胶槽不连通;所述第一排胶槽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排胶槽沿层叠方向围合以形成所述排胶通道;所述第三排胶槽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排胶槽沿层叠方向围合以形成所述排胶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或第二治具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二治具上对应设有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与所述第二引线槽沿所述层叠方向形成所述引线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治具还包括嵌接结构,所述嵌接结构包括嵌接部以及与所述嵌接部对应的嵌接配合部;所述第二治具相对的两个外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嵌接部,所述第一治具以及所述第三治具上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嵌接配合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腔室、用于使所述灌腔室与外部相连通的灌胶通道和排胶通道以及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引线通道;所述排胶通道具有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出胶口,且所述近端出胶口位于所述灌腔室的顶端;所述引线通道具有远离所述灌腔室设置的远端引线口;在灌胶浇注的方向上,所述远端引线口的位置高于所述近端出胶口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胶通道还具有远离所述灌腔室设置的远端出胶口,沿所述近端出胶口至所述远端出胶口的方向上,所述排胶通道的口径呈增大趋势;且所述远端出胶口的口径大于所述远端引线口的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通道具有远离所述灌腔室设置的远端进胶口以及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进胶口;在沿所述远端进胶口至所述近端进胶口的方向上,所述灌胶通道的口径呈减小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进胶口的位置位于所述灌腔室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通道斜向设置,且所述引线通道还具有与所述灌腔室相连通的近端引线口;所述灌腔室具有位于几何中心处的中部,所述近端引线口位于所述灌腔室的中部与所述灌腔室顶端之间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治具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治具、第二治具以及第三治具;所述第一治具上设有第一灌腔槽,所述第二治具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治具、所述第二治具以及所述第三治具的层叠方向镂空设置的第二灌腔槽,所述第三治具上设有第三灌腔槽;所述第一灌腔槽、所述第二灌腔槽以及所述第三灌腔槽沿所述层叠方向围合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陵黄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