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7181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该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以质量份计,所述A组分包括氟碳树脂60~80份、铬尖晶石8~10份、碳纳米管0.1~0.3份、炭黑0.4~1份、SiC 3~6份、Al<subgt;2</subgt;O<subgt;3</subgt;3~6份、溶剂40~60份、紫外光吸收剂0.3~1份、抗氧化剂0.3~1份、防霉剂0.5~3份、防沉剂1~3份、附着力促进剂0.3~1份、分散剂0.5~2份、消泡剂0.5~1份、流平剂0.5~1份;所述B组分为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2.5~25)。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具备良好的耐臭氧、耐紫外、耐低温及辐射散热性能,可满足临空装备的防护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涂料,具体涉及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临近空间环境下臭氧浓度较高,根据《gjb 1172.18-1991军用设备气候极值臭氧》,22km~28km处的臭氧浓度可达0.76mg/m3,会产生质损、机械、表面形貌等参数变坏,严重影响装备性能和寿命,故需要对临空装备进行耐腐蚀防护。

2、基体材料受材料本身理化特性、所处装备结构部位、部署环境特点等因素影响,所采取的防护方法也不同。处于搭载平台外部的临空装备因外部结构暴露于高浓度臭氧环境中,更容易发生腐蚀,需要重点进行防护。

3、装备常用的防护手段有涂层防护、耐蚀材料外部包裹防护等方法。采用耐蚀材料包裹防护会影响装备的散热,进而影响装备的性能发挥,而常规涂层防护方法难以满足临近空间耐臭氧、耐紫外、耐低温及辐射散热等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耐臭氧、耐紫外、耐低温及辐射散热性能,可保障临空装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

4、以质量份计,a组分包括氟碳树脂60~80份、铬尖晶石8~10份、碳纳米管0.1~0.3份、炭黑0.4~1份、sic 3~6份、al2o3 3~6份、溶剂40~60份、紫外光吸收剂0.3~1份、抗氧化剂0.3~1份、防霉剂0.5~3份、防沉剂1~3份、附着力促进剂0.3~1份、分散剂0.5~2份、消泡剂0.5~1份、流平剂0.5~1份;

5、b组分为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

6、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12.5~25)。

7、本专利技术涂料组分采用长效耐候氟碳树脂作为基料,c-f键键能高,稳定性好,在高浓度臭氧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涂料组分中的铬尖晶石、碳纳米管、炭黑能够提升涂层的辐射散热性能;sic和al2o3作为功能填料,提升体系力学强度和硬度;溶剂可以降低体系的粘度,便于分散和施工;抗氧剂和紫外光吸收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涂层的抗臭氧性能和耐老化性能;防霉剂能有效杀灭涂层表面的霉菌;防沉剂可改变树脂的流变性能,防止填料沉降;附着力促进剂能与基材或底漆形成化学键合,提升附着力;分散剂能够有效润湿填料表面,长期吸附在粒子表面,并使粒子保持均匀分散状态;消泡剂可以消除或抑制体系中的气泡,避免气泡或针孔等缺陷;流平剂能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可改善涂料的渗透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斑点和斑痕缺陷,促进均匀成膜。

8、优选的,溶剂为二甲苯、醋酸丁酯、丙酮、丁酮、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9、优选的,紫外光吸收剂为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抗氧化剂为酚类物质,防霉剂为季铵盐类物质,防沉剂为气相二氧化硅,附着力促进剂为硅烷偶联剂,分散剂为改性聚酯类物质,消泡剂为聚硅氧烷类物质,流平剂为有机改性聚硅氧烷类物质。

10、优选的,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石墨烯、异氰酸酯单体、催化剂在90~95℃下加热回流8~10h,冷却至80~85℃后加入全氟长链单醇继续反应3~4h,得到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

11、优选的,石墨烯、异氰酸酯单体、催化剂和全氟长链单醇的质量比为(0.8~1.8):90:(0.1~0.2):(8~9)。

12、优选的,异氰酸酯单体为三官能度脂肪族异氰酸酯。

13、优选的,三官能度脂肪族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全氟长链单醇为2-全氟辛基乙醇。

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将氟碳树脂、铬尖晶石、碳纳米管、炭黑、sic、al2o3、溶剂、紫外光吸收剂、抗氧化剂、防霉剂、防沉剂、附着力促进剂、分散剂、消泡剂、流平剂混合,并以一定的转速搅拌分散均匀,研磨至细度小于25μm后,得到a组分;

16、向a组分中加入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

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的使用方法,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涂覆在基底表面,室温固化后得到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层。

18、优选的,上述涂覆的方式包括刮涂、刷涂、辊涂或喷涂,基底包括临空装备基材或底漆。

19、优选的,室温固化的时间为1~2d,涂层的厚度为90~130μm。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本专利技术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具备良好的耐臭氧、耐紫外、耐低温及辐射散热性能,可满足临空装备的防护需求。临近空间环境中空气稀薄,无法通过对流散热,通过添加铬尖晶石、碳纳米管、炭黑可以提高涂层的辐射散热系数,能够有效降低临空装备电子元器件工作中产生的热量。采用长效耐候氟碳树脂为成膜树脂材料,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在与涂料组分中的氟碳树脂反应时,提供交联网状结构节点,可进一步提高涂层的力学强度、附着力和耐候性能。

22、本专利技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用石墨烯对异氰酸酯进行增韧改性,再使用全氟长链单醇对增韧改性后的异氰酸酯进行部分封端,制备成含氟改性异氰酸酯。石墨烯的增韧改性以及全氟长链基团的引入,使得分子柔顺性增加,从而提高涂层的耐低温性和韧性。

23、本专利技术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先分别制备涂料组分和固化剂组分,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涂料组分和固化剂组分进行涂装,工艺简单,利于推广。

24、本专利技术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的使用方法,可采用多种涂装方式,如刮涂、刷涂、辊涂和喷涂等方式均可,涂装后自然条件下干燥固化即可,无需其他干燥设备,操作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二甲苯、醋酸丁酯、丙酮、丁酮、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石墨烯、异氰酸酯单体、催化剂在90~95℃下加热回流8~10h,冷却至80~85℃后加入全氟长链单醇继续反应3~4h,得到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异氰酸酯单体、催化剂和全氟长链单醇的质量比为(0.8~1.8):90:(0.1~0.2):(8~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为三官能度脂肪族异氰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官能度脂肪族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所述全氟长链单醇为2-全氟辛基乙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涂覆在基底表面,室温固化后得到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的方式包括刮涂、刷涂、辊涂或喷涂,所述基底包括临空装备基材或底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温固化的时间为1~2d,所述涂层的厚度为90~130μ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二甲苯、醋酸丁酯、丙酮、丁酮、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石墨烯、异氰酸酯单体、催化剂在90~95℃下加热回流8~10h,冷却至80~85℃后加入全氟长链单醇继续反应3~4h,得到含氟改性异氰酸酯固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异氰酸酯单体、催化剂和全氟长链单醇的质量比为(0.8~1.8):90:(0.1~0.2):(8~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高浓度臭氧的辐射散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卫华汪洋刘铭易有和冯增辉吴东恒刘兰轩吴军张瑜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