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地电位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6974 阅读:4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电位测量方法。在测区内布置矩形或环形分布式并行地电位采集系统测网,根据测区范围、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布置一个以上乃至N个采集单元,并将上位机、主控单元与采集单元通过数传电缆连接;在测网外布置参考电极,参考电极通过导线与主控单元连接构成地面采集测网;在测内选择两口井作为供电井和汇流井,通过电缆将供电井和汇流井与大功率数字信号源链接,构成发射系统。通过并行采集方式实现了随时间变化的游离电场干扰源的抑制,发射机采用频率编码方式,在不增加发射机发射功率的条件下,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实现对弱信号的精确测量。上述测量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地电位测量数据的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野外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传统地球物理方法中的,尤其是高背景噪声 环境下的油田剩余油监测技术的电位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石油是一种非再生能源,石油采收率不仅是石油工业界,而且是整个社会关心的 问题。石油开采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是依靠地层能量进行自喷开采,其产量约占蕴藏总 量的15% 20%。在地层能量释放以后,用人工注水或注气的方法增补油藏能量,使原油 得以连续开采,这称为二次采油。二次采油的采收率为15% 20%。二次采油开展几十年 后,剩余油以不连续油块的形式被圈捕在油藏砂岩孔隙中,此时采出液含水量达到85% 90 %,有的甚至高达98 %,这时开采已没有经济效益。因此,约有60 % 70 %的原油只能依 靠其他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开采,这样的开采称为三次采油,国外亦称之为增强石油开采 技术(Enhanced Oil Recovery,EOR)。目前在三次采油阶段通常采用一些在储层中注水、 注气、注强硫、压裂等调驱技术措施,以提高原油田的回采率。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动态监测技术是在三次采油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该技术可动态监测储层中油和水的运移规律,了解储层中油水界面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电位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顺序和步骤:a、采用分布式并行电位采集系统在测区内布置矩形或环形分布测网,根据测区范围、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测网由布置一个以上乃至N个采集单元,并将上位机、主控单元与采集单元通过数传电缆连接组成;b、在测网外1-2公里处布置参考电极,参考电极通过导线与主控单元连接,测网中每个节点和参考电极之间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测量回路,构成地面电位采集系统;c、在测区内选择两口井,其中一口井作为供电井,另一口井作为汇流井,通过电缆将供电井和汇流井与大功率数字信号源链接,组成向储层供电的供电回路,构成发射系统;d、确定大功率数字信号源发射功率和发射频率,供电电流为8~10...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地电位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顺序和步骤a、采用分布式并行电位采集系统在测区内布置矩形或环形分布测网,根据测区范围、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测网由布置一个以上乃至N个采集单元,并将上位机、主控单元与采集单元通过数传电缆连接组成;b、在测网外1 2公里处布置参考电极,参考电极通过导线与主控单元连接,测网中每个节点和参考电极之间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测量回路,构成地面电位采集系统;c、在测区内选择两口井,其中一口井作为供电井,另一口井作为汇流井,通过电缆将供电井和汇流井与大功率数字信号源链接,组成向储层供电的供电回路,构成发射系统;d、确定大功率数字信号源发射功率和发射频率,供电电流为8~10安培,发射频率通过屈服深度公式来判断 <mrow><msub> <mi>H</mi> <mi>&delta;</mi></msub><mo>=</mo><mn>503</mn><msqrt> <mfrac><mi>&rho;</mi><msub> <mi>f</mi> <mi>b</mi></msub> </mfrac></msqr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建军邱建惠巩向博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