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663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核反应堆流体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燃料元件的双侧流体区域的粗糙网格划分以及精细网格划分;步骤2、对燃料元件按照精细网格进行轴向和径向热传导过程的模拟,获得每个精细网格通过热传导过程导致的能量变化,并获得各节点温度变化以及每个粗糙网格的能量变化;步骤3、对步骤2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步骤4、计算燃料元件各个粗糙节块的总能量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板状加热元件、环形燃料元件在发生大破口失水事故时再淹没过程能够被合理模拟,进而为一些先进自主电站以及研究堆的安全分析及设计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反应堆流体力学,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1、再淹没过程是大破口失水事故中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会涉及多种流动形式,也涉及多种换热模式。此外,燃料棒沿轴向方向温差很大,因此轴向热传导也是影响该过程燃料棒温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为了合理的模拟该过程,目前国际上系统分析程序会专门开发再淹没分析模块,来有区别性的对待该特殊阶段传热传质过程的模拟。而再淹没分析模块的开发也是富有技术难度的一项工作,在整个失水事故分析模型中具有特殊地位。

2、但目前国际上的再淹没分析模块均是围绕棒状燃料元件开发的单侧再淹没分析模块,该再淹没分析模块仅适用于组件单侧与流体接触的情形,如图1所示。对于板状加热元件,环形燃料元件,一个燃料单元有可能两侧都与流体接触,此时应考虑双侧再淹没。

3、再淹没阶段流动换热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原因在于:

4、(1)整个过程堆芯处于低压低流量的状态,而在此区域的两相流动换热模型精确度较差;

5、(2)堆芯内部经历的流动形态变化很复杂,同一轴向区域有可能会经历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燃料元件的双侧流体区域的粗糙网格划分以及精细网格划分;步骤2、对燃料元件按照精细网格进行轴向和径向热传导过程的模拟,获得每个精细网格通过热传导过程导致的能量变化,并获得各节点温度变化以及每个粗糙网格的能量变化;步骤3、对步骤2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步骤4、计算燃料元件各个粗糙节块的总能量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燃料元件的双侧流体区域的粗糙网格划分以及精细网格划分,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燃料元件的双侧流体区域的粗糙网格划分以及精细网格划分;步骤2、对燃料元件按照精细网格进行轴向和径向热传导过程的模拟,获得每个精细网格通过热传导过程导致的能量变化,并获得各节点温度变化以及每个粗糙网格的能量变化;步骤3、对步骤2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步骤4、计算燃料元件各个粗糙节块的总能量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燃料元件的双侧流体区域的粗糙网格划分以及精细网格划分,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网格线形成的每个节块的轴向高度在10cm~2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精细网格线的划分,原则同一个径向网格内部不能包含2种或以上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组件双侧再淹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精细网格线在骤冷前沿附近进行加密划分;在再淹没初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丹黄涛邱志方周佳樾张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