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6048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该装置包括电动机本体和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由中心轴和摆线泵组成,冷却油管连通电动机腔体和摆线泵形成循环回路,喷油孔开设在中心轴上,中心轴带动摆线泵运动将中心轴内的冷却油和电动机内的冷却油再通过冷却油管形成循环,可以对电动机内部各热源结构的充分冷却,提高对各热源结构的散热能力并降低了电动机最高热点温度,此发明专利技术不但改善了电动机的油冷冷却结构的工作性能,而且提高了冷却结构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轴,尤其涉及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点已经开始从过去的简单的传动向复杂的控制转移,同时电机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多变。传统的电机冷却方法包括风冷法和水冷法。风冷法通过增加电机的空气流动,来给电机降温。传统的水冷法需要通过冷却泵和驱动电源来完成冷却液的循环。但真空环境下,没有空气,风冷法无法给电机降温。由于真空中没有热对流,只有热传导和辐射,所以电机在真空中的冷却比较困难。而传统的水冷法需要通过冷却泵和驱动电源来完成冷却液的循环,既消耗能源又占空间。无法实现自驱动式的冷却过程。

2、专利号“cn111934457a”公开了一种基于离心式自驱动的自适应一体化冷却轴,与所述电机的转子共同旋转,所述冷却轴内设置有平行其轴线的冷却轴冷却通道,所述冷却轴冷却通道一端贯穿冷却轴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冷却轴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与冷却轴冷却通道导通的通槽,所述通槽与冷却轴冷却通道形成闭环回道,所述闭环回道内填充满有冷却液,所述冷却轴转动时通过离心力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但上述装置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可在电机或其他旋转类机械设备(如旋转气缸、惯性轮、飞轮、大型轴承)工作冷却轴转动时,利用冷却轴转动的离心力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冷却轴既实现了转轴的功能,又实现冷却液循环过程中的自驱动,无需额外的驱动件。

2、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电动机本体和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由中心轴和摆线泵组成,冷却油管连通电动机腔体和摆线泵形成循环回路,喷油孔开设在中心轴上,中心轴带动摆线泵运动将中心轴内的冷却油和电动机内的冷却油再通过冷却油管形成循环。

3、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本体中定子转子和磁轭设置在机壳内,与端盖之间构成了电动机腔体,磁轭中为永磁体,转子中的永磁体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防止电机因为材料问题发生故障。

4、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采用后端中空设计,尾部焊接摆线泵转子连接的内花键齿轮轴,通过齿轮轴可以带动双线摆线泵地转子运动,通过这样设计使得中心轴既实现了转轴的功能,又实现冷却油循环过程中的自驱动。

5、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和摆线泵之间组成油冷却循环装置,中心轴带动摆线泵转动配合弹簧对电动机腔体多次提供负压,冷却油进入出油孔通过冷却油管进入摆线泵回到中心轴构成循环,设计循环的回路提供了冷却液流动的力,通过中心轴的离心力和摆线泵的气压力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对转子和中心轴进行冷却,无需额外驱动力。

6、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孔分成两组,每组绕中心轴圆心正排列若干个喷油孔,分别分布转子的两侧的中心轴上,由于喷油孔设计在两侧可刚好对转子进行多方向散热还不会影响到转子的工作状态。

7、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孔上设置有喷油嘴,喷油嘴的直径和高度根据不同大小的电动机应用场景进行调整,结合不同型号的中心轴对转子进行全方位散热。

8、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嘴在摆线泵的压力下,可以形成扇型喷雾,扇型油喷雾喷洒在绕组端部上,设计成喷雾状可极大的增加散热效率,还能减少因冷却液堆积导致出现某些位置散热不达标的情况。

9、进一步的,所述每组喷油孔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10、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与冷却油管连接位置处开设有出油孔,端盖和机壳的连接部位设计有o型圈,通过设计出油孔构成冷却循环,设计o型圈增加电动机的气密性。

11、进一步的,所述摆线泵设计在端盖上,摆线泵外的封盖开设有进油孔和换气孔,通过这样设计可以保证冷却循环的正常进行。

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通过在端盖和摆线泵之间开设冷却管道,同时中心轴采用后端中空设计并与摆线泵连接,然后中心轴、电动机腔体、冷却管道和摆线泵之间构成了冷却循环,当冷却液进入中心轴的内腔后,在摆线泵的压力和中心轴的离心力作用下,中心轴的内腔内的冷却油通过的喷油孔喷射对周围的部件进行冷却,最后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油孔流出进入冷却管道,实现循环冷却。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可以对电动机内部各热源结构的充分冷却,提高对各热源结构的散热能力并降低了电动机最高热点温度,此专利技术不但改善了电动机的油冷冷却结构的工作性能,而且提高了冷却结构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电动机本体和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由中心轴(1)和摆线泵(2)组成,冷却管道(3)连通电动机腔体(7)和摆线泵(2)形成循环回路,喷油孔(1.1)开设在中心轴(1)上,中心轴(1)带动摆线泵(2)运动将中心轴(1)内的冷却油和电动机内的冷却油通过冷却管道(3)形成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本体中定子转子和磁轭组成的绕组(8)设置在机壳(5)内,机壳(5)与端盖(4)之间构成了电动机腔体(7),磁轭中为永磁体,转子中的永磁体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采用后端中空设计,尾部焊接摆线泵转子(2.1)连接的内花键齿轮轴(2.3),通过内花键齿轮轴(2.3)可以带动摆线泵转子(2.1)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与冷却管道(3)连接位置处开设有出油孔(6), 所述端盖(4)和机壳(5)的连接部位设计有O型圈(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和摆线泵(2)之间组成油冷却循环装置,中心轴(1)带动摆线泵(2)转动配合弹簧对中心轴空腔(1.2)多次提供气压,冷却油进入出油孔(6)通过冷却管道(3)进入摆线泵(2)回到中心轴(1)构成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1.1)分成两组,每组绕中心轴(1)圆心正排列若干个喷油孔(1.1),分别分布绕组(8)的两侧的中心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1.1)上设置有喷油嘴(1.3),喷油嘴(1.3)的直径和高度根据不同大小的电动机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嘴(1.3)在摆线泵(2)的压力下,可以形成扇型喷雾,扇型油喷雾喷洒在绕组(8)的端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喷油孔(1.1)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线泵(2)设计在端盖(4)上,摆线泵(2)外的封盖(2.2)开设有进油孔(2.4)和换气孔(2.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电动机本体和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由中心轴(1)和摆线泵(2)组成,冷却管道(3)连通电动机腔体(7)和摆线泵(2)形成循环回路,喷油孔(1.1)开设在中心轴(1)上,中心轴(1)带动摆线泵(2)运动将中心轴(1)内的冷却油和电动机内的冷却油通过冷却管道(3)形成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本体中定子转子和磁轭组成的绕组(8)设置在机壳(5)内,机壳(5)与端盖(4)之间构成了电动机腔体(7),磁轭中为永磁体,转子中的永磁体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采用后端中空设计,尾部焊接摆线泵转子(2.1)连接的内花键齿轮轴(2.3),通过内花键齿轮轴(2.3)可以带动摆线泵转子(2.1)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与冷却管道(3)连接位置处开设有出油孔(6), 所述端盖(4)和机壳(5)的连接部位设计有o型圈(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驱动腔内油冷永磁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和摆线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爱国吕炳桂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微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