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环境下的气瓶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596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密封性测试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低温环境下的气瓶测试系统,包括气瓶检测组投放模块、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和测试气瓶编码识别模块,所述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一侧设置有换热密封需求测试模拟组;通过蒸发导温处理模块和上层制冷执行模块调整内循环模拟舱组内部冷气流或热气流的变化规律,通过温差汇合角度摆送单元控制舱内制冷源导出单元输出的冷气流与热源风道引向单元输出的热气流汇流,使气瓶瓶身快速形成水膜后,变更气瓶表面与环境空气的对流换热方式,模拟气瓶瓶身的低温热传递变化环境,使供气式密封检测单元可在低温热传递变更模拟环境下完成对气瓶的密封测试,确保低温气瓶密封性符合易出现热传递变化的应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性测试,具体说是一种低温环境下的气瓶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1、气瓶应用在高温且空气湿度较低的环境时,环境面可保持干燥,气瓶表面与环境空气的对流换热为空气与金属壁的换热,因此,空气热量与气瓶外金属壁热传递稳定,气瓶不易产生密封性下降的问题,但应用在低温环境,且气瓶周侧环境湿度呈持续增长时,气瓶瓶身外壁及其阀门装配间隙的金属面会因温度差形成水膜,在此状态下,热传递形式由空气与金属壁的换热改变为水膜与气瓶外金属壁之间的换热,此时,因热传递的变化,换热后漏入气瓶的温度增加会使气瓶内蒸发率异常上升,容易造成气瓶密封性下降的问题,尤其是在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时,气瓶表面水膜因温度上升产生短期蒸发之后,热传递形式的改变会更为频繁,进而使热传递变化的不稳定性增加,造成气瓶在短期因热传递形式频繁变化加大气瓶内蒸发率的异常变动概率,进而增加了气瓶密封性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因此,为确保所生产的低温气瓶符合上述影响产生后的密封性效果,需模拟该环境进行必要的密封性合格性检查。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低温环境下的气瓶测试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环境下的气瓶测试系统,包括气瓶检测组投放模块(1)、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和测试气瓶编码识别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一侧设置有换热密封需求测试模拟组(4),所述测试气瓶编码识别模块(3)通过识别气瓶标签确认气瓶是否属于需模拟密封的测试类别,所述气瓶检测组投放模块(1)将需测试的气瓶夹持,并向所述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内侧传输,所述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用于对气瓶进行气密压力测试,获取气瓶处于常温环境下是否符合密封性要求,所述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测试气瓶常温环境下的密封性合格之后,通过人工将合格气瓶传输至换热密封需求测试模拟组(4),通过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环境下的气瓶测试系统,包括气瓶检测组投放模块(1)、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和测试气瓶编码识别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一侧设置有换热密封需求测试模拟组(4),所述测试气瓶编码识别模块(3)通过识别气瓶标签确认气瓶是否属于需模拟密封的测试类别,所述气瓶检测组投放模块(1)将需测试的气瓶夹持,并向所述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内侧传输,所述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用于对气瓶进行气密压力测试,获取气瓶处于常温环境下是否符合密封性要求,所述基础密封性检测模块(2)测试气瓶常温环境下的密封性合格之后,通过人工将合格气瓶传输至换热密封需求测试模拟组(4),通过所述换热密封需求测试模拟组(4)模拟低温热传递变化环境并进行二次密封性核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下的气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导温处理模块(45)包括热源风道引向单元(451)、分散面导引控制模块(452)以及舱内基础湿度调控单元(453),所述热源风道引向单元(451)、分散面导引控制模块(452)和舱内基础湿度调控单元(453)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内循环模拟舱组(44)的内侧,所述热源风道引向单元(451)用于将所述分控驱动模块(43)输送的热源气体沿待测试的气瓶底部导出,所述分散面导引控制模块(452)根据气瓶总长度尺寸分散所述热源风道引向单元(451)导出热源气体时的流通面,所述舱内基础湿度调控单元(453)用于热源气体传导前维持所述内循环模拟舱组(44)内部测试环境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下的气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模拟舱组(44)安装于所述气瓶安置区(41)的内侧,所述双项气源供给模块(42)设置于所述气瓶安置区(41)的顶部,所述双项气源供给模块(42)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控驱动模块(4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下的气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制冷执行模块(46)位于所述蒸发导温处理模块(45)的上方,所述上层制冷执行模块(46)包括舱内制冷源导出单元(461)、温差汇合角度摆送单元(462)和舱内风导循环单元(463),所述舱内制冷源导出单元(4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鑫徐道林张步云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焕发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