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超缓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超缓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585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缓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加入搅拌机中搅拌30s;加入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搅拌30s;加入水、聚羧酸减水剂和减胶剂,搅拌60s后静置1h;加入增强‑缓凝颗粒,搅拌60s,即得超缓凝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增强‑缓凝颗粒,对于混凝土不仅具有缓凝的效果,同时还具有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效果。增强‑缓凝颗粒为叶腊石接枝了高吸水材料,高吸水材料上具有大量的羟基和羧基,羧基在硅酸盐水泥水化的碱性环境中与游离Ca2+发生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络合物,致使液相中Ca2+浓度降低,而羟基易与水分子结合,通过氢键作用在硅酸盐水泥颗粒形成稳定的溶剂化水膜,阻碍了水泥水化,从而起到缓凝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超缓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有初凝与终凝之分,自加水起至混凝土开始失去塑性、流动性减小所需的时间,称为初凝时间。自加水时起至混凝土完全失去塑性、开始有一定结构强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混凝土在一些桩基和路面使用时,其由于施工周期的需要,必须将初凝时间大大延长才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与质量的保障,此时,需要使用到超缓凝混凝土。超缓凝混凝土延长混凝土的缓凝时间通常可通过二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选用初终凝时间相对长的水泥,二是在设计配合比时增加掺合料的用量特别是粉煤灰的用量,三是添加缓凝剂。目前,常用的缓凝剂主要分为无机缓凝剂和有机缓凝剂两类,无机缓凝剂如三聚磷酸盐、氧化锌和硼砂等,能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50%-100%,但是缓凝效果不太稳定;而有机缓凝剂如柠檬酸和多元醇等,虽然缓凝效果可以,但是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因此,研发一种既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又能达到缓凝效果的混凝土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缓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增强-缓凝颗粒,对于混凝土不仅具有缓凝的效果,同时还具有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效果。增强-缓凝颗粒为叶腊石接枝了高吸水材料,高吸水材料上具有大量的羟基和羧基,羧基在硅酸盐水泥水化的碱性环境中与游离ca2+发生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络合物,致使液相中ca2+浓度降低,而羟基易与水分子结合,通过氢键作用在硅酸盐水泥颗粒形成稳定的溶剂化水膜,阻碍了水泥水化,从而起到缓凝作用。

2、技术方案:一种超缓凝混凝土,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400份、粉煤灰100份、粗骨料1200份、细骨料800份、聚羧酸减水剂12-13份、减胶剂3份、增强-缓凝颗粒25-33份。

3、进一步的,所述硅酸盐水泥成分如下(重量百分比):cao 62.88%、sio218.94%、al2o35.41%、fe2o33.51%、mgo 1.39%、na2o 0.19%、k2o 0.77%、so33.90%,其他余量。

4、进一步的,所述粗骨料粒径为5-25mm。

5、进一步的,所述聚羧酸减水剂的钴含量为18%。

6、进一步的,所述增强-缓凝颗粒的粒径为0.1-2mm。

7、进一步的,所述增强-缓凝颗粒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

8、s1:取2份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8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加入naoh溶液中和,调节中和度为70%;

9、s2:加入5-9份叶腊石,搅拌均匀;

10、s3:加入3.5份丙烯酰胺,继续搅拌至溶解;

11、s4:依次加入5份含0.007份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液和5份含0.065份的过硫酸钾溶液,混合均匀;

12、s5:转移至微波反应器中,在微波功率325w下反应3min;

13、s6:取出后于80℃下烘干,粉碎;

14、s7:置于水中浸泡洗涤,过滤、烘干即得增强-缓凝颗粒。

15、进一步的,所述s1中naoh溶液浓度为10%。

16、进一步的,所述s2中叶腊石粒径为0.1-1mm。

17、上述超缓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步骤1:将1200份粗骨料和800份细骨料加入搅拌机中搅拌30s;

19、步骤2:加入400份硅酸盐水泥和100份粉煤灰搅拌30s;

20、步骤3:加入200份水、12-13份聚羧酸减水剂和3份减胶剂,搅拌60s后静置1h;

21、步骤4:加入25-33份增强-缓凝颗粒,搅拌60s,即得超缓凝混凝土。

22、有益效果:

23、1、本专利技术采用增强-缓凝颗粒,对于混凝土不仅具有缓凝的效果,同时还具有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效果。增强-缓凝颗粒为叶腊石接枝了高吸水材料,高吸水材料上具有大量的羟基和羧基,羧基在硅酸盐水泥水化的碱性环境中与游离ca2+发生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络合物,致使液相中ca2+浓度降低,而羟基易与水分子结合,通过氢键作用在硅酸盐水泥颗粒形成稳定的溶剂化水膜,阻碍水泥水化,从而起到缓凝作用。

24、2、本专利技术中叶腊石接枝高吸水材料,与叶腊石接枝后的高吸水材料表面为疏松多孔的网状结构,表面都布满了孔洞、凹槽和层状空隙,叶腊石均匀分布在其中成为接枝共聚的骨架,这种结构有利于水分子进入颗粒内部,从而通过氢键作用在硅酸盐水泥颗粒形成稳定的溶剂化水膜,阻碍水泥水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400份、粉煤灰100份、粗骨料1200份、细骨料800份、聚羧酸减水剂12-13份、减胶剂3份、增强-缓凝颗粒25-3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水泥成分如下(重量百分比):CaO 62.88%、SiO218.94%、Al2O35.41%、Fe2O33.51%、MgO 1.39%、Na2O0.19%、K2O 0.77%、SO33.90%,其他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粒径为5-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羧酸减水剂的钴含量为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缓凝颗粒的粒径为0.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缓凝颗粒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NaOH溶液浓度为1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叶腊石粒径为0.1-1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400份、粉煤灰100份、粗骨料1200份、细骨料800份、聚羧酸减水剂12-13份、减胶剂3份、增强-缓凝颗粒25-3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水泥成分如下(重量百分比):cao 62.88%、sio218.94%、al2o35.41%、fe2o33.51%、mgo 1.39%、na2o0.19%、k2o 0.77%、so33.90%,其他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粒径为5-25mm。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轩汤芸丹尤柏李晓庭吕朝阳孟慧成袁亭沈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上建杭鑫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