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空间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60-240km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全球探测对于地球圈层耦合能量传输机制研究,以及空天飞行器的设计、飞行控制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现有技术已经利用x射线掩星/掩日手段突破了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层析探测技术。但该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2、1、在轨探测效率低,每个轨道周期仅有两次观测掩星的机会,有效探测时间仅有几十秒,占轨道周期约1.4%;
3、2、全球覆盖所需时间长,需要靠卫星轨道面的进动实现全纬度的扫描,通常需要数月才可实现全球覆盖;
4、3、x射线源不可控且能量偏低,非太阳耀斑时太阳平静时高能段x射线强度不足,难以满足较低海拔的大气密度探测需求,而太阳耀斑时x射线强度剧烈波动会增大数据的应用难度,而且时间的发生概率低且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实现对不同地方时条件的大气密度探测,例如掩日探测切点位置只能覆盖晨昏时刻的大气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基于主动X射线掩星实现,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X射线波段覆盖0.1-100ke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X射线波段优选覆盖0.5-40ke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射组和接收组卫星相位相差为13°- 21°,相距1600km - 2500km,在轨构型始终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基于主动x射线掩星实现,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x射线波段覆盖0.1-100ke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x射线波段优选覆盖0.5-40ke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射组和接收组卫星相位相差为13°- 21°,相距1600km - 2500km,在轨构型始终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三维立体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权,高正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