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5374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能供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包括,热交换单元、光伏发电单元、设备控制单元、热能储存单元、电能储存单元、热能供给单元、环境监测单元以及中央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能够对热交换单元和光伏发电单元进行切换的设备控制单元,实现热交换单元和光伏发电单元两种蓄能方式的自由切换,同时又通过设置中央控制单元根据电能储存单元、热能供给单元以及环境监测单元的状态实时计算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换热转换系数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智能调整蓄能方式的切换,通过复合型蓄能使蓄能效率在稳定供能的基础上达到最大化,保障了供暖供冷系统的供能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能供能,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1、蓄能是指采用适当的方式,利用特定的装置,将暂时不用或多余的温度能量通过一定的蓄能材料储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而随着人们对于蓄能材料的研究和认识,逐渐利用蓄能材料制造各种供暖或供冷系统,根据需求调整室内温度,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居住条件。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894974a,公开了一种基于干旱地区的供暖供电蓄能装置;其技术点是将白天不稳定难储存的电能转化为稳定易储存的内能,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进行蓄能和供给,由此可见,现有的蓄能供暖或供冷均采用单一的蓄能方式,仅借助蓄能材料自身的特点进行蓄能供暖或供冷,在实际的供暖或供冷使用中,往往会出现供暖供冷的供给温度不稳定,需要较多的补充能源辅助供给。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蓄能方式单一且缺乏蓄能控制导致供暖或供冷的供给温度不稳定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包括,

3、设备控制单元,其与热交换单元和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相连,所述热交换单元内设置有能够与室外环境温度和太阳能进行温度交换的蓄能介质,所述光伏发电单元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述设备控制单元用以控制所述热交换单元和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切换;

4、热能储存单元,其与所述热交换单元相连,用以储存热交换单元内完成温度交换的所述蓄能介质,所述热能储存单元能设置有控温装置,用以调整热能储存单元内部蓄能介质的温度;

5、电能储存单元,其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和所述控温装置相连,用以储存光伏发电单元转化的电能,以及向所述控温装置进行供电;

6、热能供给单元,其与所述热能储存单元相连,用以将热能储存单元内的所述蓄能介质循环至室内,对室内环境进行供暖或供冷;

7、环境监测单元,其设置在室外,用以监测实时环境温度以及实时光照强度;

8、中央控制单元,其与所述设备控制单元、所述热能储存单元、所述电能储存单元、所述热能供给单元以及所述环境监测单元分别相连,用以控制电能储存单元向所述控温装置供电,并控制控温装置对热能储存单元内的所述蓄能介质制冷或制热;

9、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能够分别计算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换热转换系数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并将换热转换系数与换电转换系数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所述热交换单元和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切换。

10、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单元和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构成室外换温设备,所述室外换温设备还包括,

11、承载板,其一面设置有所述热交换单元,另一面设置有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所述承载板侧边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承载板进行翻转,两转动电机的一侧均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用以将所述室外换温设备架设在室外环境中;

12、所述设备控制单元对所述热交换单元和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切换方式为翻转所述承载板。

13、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能够分别计算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换热转换系数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并将换热转换系数与换电转换系数进行对比,

14、若换热转换系数大于换电转换系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设备控制单元进行切换,将所述热交换单元翻转至上面;

15、若换热转换系数等于换电转换系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不控制所述设备控制单元进行切换;

16、若换热转换系数小于换电转换系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设备控制单元进行切换,将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翻转至上面。

17、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标准发电光照强度,中央控制单元在进行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的计算时,将获取所述环境监测单元监测的实时光照强度,并将实时光照强度与标准发电光照强度进行对比判定,

18、若实时光照强度小于标准发电光照强度,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计算设置为零;

19、若实时光照强度大于等于标准发电光照强度,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根据内部设置的初始转换系数计算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

20、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储电数据库,所述储电数据库用以记录所述电能储存单元在历史各单位周期的周期储电量、周期用电量以及周期用电时长;

21、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还设置有初始转换系数,中央控制单元能够在实时光照强度大于等于标准发电光照强度时获取所述储电数据库中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储电量与周期用电量,并将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储电量与周期用电量进行对比判定,

22、若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量大于周期储电量,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获取所述储电数据库中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时长进行计算判定,以对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进行计算;

23、若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量小于等于周期储电量,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根据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量与周期储电量计算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其中,qd=q×cu/cz,qd为计算的换电转换系数,q为初始转换系数,cu为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量,cz为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储电量。

24、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标准判定占比,中央控制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将获取所述储电数据库中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时长,并根据单位周期的总时长计算实时用电占比,其中,as=tu/ta,根据标准判定占比对实时用电占比进行判定,

25、若实时用电占比小于等于标准判定占比,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根据标准判定占比与初始转换系数计算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其中,qd=q×(1+ab);

26、若实时用电占比大于标准判定占比,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根据实时用电占比与初始转换系数计算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其中,qd=q×(1+as);

27、其中,qd为计算的换电转换系数,q为初始转换系数,ab为标准判定占比,as为实时用电占比,tu为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时长,ta为单位周期的总时长;

28、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实时光照强度大于等于标准发电光照强度,且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量大于周期储电量。

29、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供给数据库,所述供给数据库用以记录所述热能供给单元在历史各单位周期的供能方式与平均供能温度,中央控制单元在进行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换热转换系数的计算时,将对所述供给数据库中上一单位周期的供能方式进行判定,

30、若上一单位周期的供能方式为供暖,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获取实时光照强度进行判定,以确定对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换热转换系数的计算;

31、若上一单位周期的供能方式为供冷,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换热转换系数计算设置为零,并根据当前的实时环境温度与所述蓄能介质的实时介质温度进行判定,以确定是否将热能储存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单元和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构成室外换温设备,所述室外换温设备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能够分别计算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换热转换系数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并将换热转换系数与换电转换系数进行对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标准发电光照强度,中央控制单元在进行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的计算时,将获取所述环境监测单元监测的实时光照强度,并将实时光照强度与标准发电光照强度进行对比判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储电数据库,所述储电数据库用以记录所述电能储存单元在历史各单位周期的周期储电量、周期用电量以及周期用电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标准判定占比,中央控制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将获取所述储电数据库中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时长,并根据单位周期的总时长计算实时用电占比,其中,As=Tu/Ta,根据标准判定占比对实时用电占比进行判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供给数据库,所述供给数据库用以记录所述热能供给单元在历史各单位周期的供能方式与平均供能温度,中央控制单元在进行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换热转换系数的计算时,将对所述供给数据库中上一单位周期的供能方式进行判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在上一单位周期的供能方式为供冷时,将获取所述环境监测单元监测实时环境温度与所述热能储存单元内所述蓄能介质的实时介质温度,并将实时介质温度与实时环境温度进行对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标准发热光照强度与所述蓄能介质的最大蓄能温度,中央控制单元内还设置有初始转换系数与标准判定占比,中央控制单元能够在上一单位周期的供能方式为供暖时,获取所述环境监测单元监测的实时光照强度,并根据标准发热光照强度对实时光照强度进行判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在上一单位周期的供能方式为供暖,且实时光照强度小于标准发热光照强度时,将获取所述环境监测单元监测实时环境温度与所述热能储存单元内所述蓄能介质的实时介质温度,并将实时介质温度与实时环境温度进行对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单元和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构成室外换温设备,所述室外换温设备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能够分别计算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换热转换系数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并将换热转换系数与换电转换系数进行对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标准发电光照强度,中央控制单元在进行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的换电转换系数的计算时,将获取所述环境监测单元监测的实时光照强度,并将实时光照强度与标准发电光照强度进行对比判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储电数据库,所述储电数据库用以记录所述电能储存单元在历史各单位周期的周期储电量、周期用电量以及周期用电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蓄能供暖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标准判定占比,中央控制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将获取所述储电数据库中上一单位周期的周期用电时长,并根据单位周期的总时长计算实时用电占比,其中,as=tu/ta,根据标准判定占比对实时用电占比进行判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云鹏康慧俊柴胜张凡王伟张慧段晋温昱博蒯晓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启远思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