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来水厂滤池冲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516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来水厂滤池冲洗系统,包括V型滤池,V型滤池的滤料层上方设置有扰流组件,扰流组件包括一排倾斜的扰流板,所有扰流板的中部或下部均与下连杆铰接,下连杆固定于V型滤池的侧壁上,所有扰流板的上端均与上连杆铰接,上连杆远离排污槽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伸缩件,扰流组件与进水槽之间的V型滤池内设置有扫水组件,扫水组件与上连杆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扫水组件工作时,通过联动组件和上连杆带动扰流板反向倾斜设置,扫水组件停止工作时,弹性伸缩件通过上连杆带动扰流板复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扫水组件促进排污,节约用水,通过扰流组件的设置,减少滤料颗粒的损失,同时避免滤料层变得厚薄不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池冲洗,特别是指一种自来水厂滤池冲洗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滤池的反冲洗分为:气冲洗、气-水联合冲洗和水冲洗。冲洗过程中,容易造成滤料层的滤料流失,造成滤料层变薄,影响水的过滤效果,后续还需补充滤料,增大水的过滤成本。现有技术中也有为了降低滤料的流失,在排污口设置滤网进行拦截,容易造成大粒径的悬浮杂质无法排出,影响冲洗效果;也有在滤池的边缘设置阶梯型的沉降面,待滤水进入时将沉降面上沉积的滤料颗粒带回池内,上述两种方法滤料都脱离了原有的位置,如何使滤料尽可能的原位返回,则并未涉及,因此同样存在滤料层变薄或者变得厚薄不均等问题。

2、另外,为了提高反冲洗的效率,尽快进行排污,通常会在进水槽上设置扫水孔,当滤料层中的杂质上升至水表面时,通过表面扫水进行排污,会使用大量的清扫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来水厂滤池冲洗系统,通过扫水组件促进排污,节约用水,通过扰流组件的设置,减少滤料颗粒的损失,同时避免滤料层变得厚薄不均。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来水厂滤池冲洗系统,包括V型滤池,V型滤池内设置有进水槽、排污槽和滤板,滤板的下侧设置有反冲洗水管道和反冲洗气管道,滤板的上侧设置有滤料层,其特征在于:滤料层上方的V型滤池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扰流组件包括一排倾斜的扰流板,所有扰流板的中部或下部均与下连杆铰接,下连杆固定于V型滤池的侧壁上,所有扰流板的上端均与上连杆铰接,上连杆远离排污槽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伸缩件,扰流组件与进水槽之间的V型滤池内设置有扫水组件,扫水组件与上连杆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扫水组件工作时,通过联动组件和上连杆带动扰流板反向倾斜设置,扫水组件停止工作时,弹性伸缩件通过上连杆带动扰流板复位。p>

2.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来水厂滤池冲洗系统,包括v型滤池,v型滤池内设置有进水槽、排污槽和滤板,滤板的下侧设置有反冲洗水管道和反冲洗气管道,滤板的上侧设置有滤料层,其特征在于:滤料层上方的v型滤池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扰流组件包括一排倾斜的扰流板,所有扰流板的中部或下部均与下连杆铰接,下连杆固定于v型滤池的侧壁上,所有扰流板的上端均与上连杆铰接,上连杆远离排污槽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伸缩件,扰流组件与进水槽之间的v型滤池内设置有扫水组件,扫水组件与上连杆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扫水组件工作时,通过联动组件和上连杆带动扰流板反向倾斜设置,扫水组件停止工作时,弹性伸缩件通过上连杆带动扰流板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厂滤池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扫水组件包括电机驱动的旋转轴,旋转轴上沿周向分布有扫水板,联动组件包括连接盘,连接盘同轴线固定于旋转轴上,连接盘的周侧均布有径向滑动的弧形板,上连杆上设置有与弧形板配合的竖向推杆,竖向推杆靠近弧形板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与弧形板的外侧相贴合,弧形槽的周向长度大于相邻弧形板的周向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厂滤池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竖向推杆位于旋转轴靠近排污槽的一侧,竖向推杆的下端固定于上连杆上,弧形槽位于竖向推杆上端靠近弧形板的一侧,弧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升刘伟超杨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鄢陵中州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