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453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5:03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框架、钢辊压框架组件、电芯组和地板组件,钢辊压框架组件固定于车身框架,钢辊压框架组件设置有承托空间,电芯组设置于所述承托空间内,地板组件设置于电芯组顶部,且与钢辊压框架组件连接,以封闭承托空间。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车身结构及车辆,通过钢辊压框架组件承托电芯组,利用钢辊压结构的高强度的特征,通过该钢辊压框架组件的承托地板组件,有效地满足了地板组件的承重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地板组件充当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包的上盖,有效地节省了车身结构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电动汽车朝向轻量化、高集成化发展。现今的车身结构通常包括车身框架和地板,动力电池包壳体通常包括上盖和框架,动力电池包经由壳体挂载于车身框架,这使得地板与动力电池包的上盖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浪费。并且,为了降低动力电池包的质量,满足动力电池包的轻量化设计需求,现今动力电池包壳体通常为铝合金框架,这使得动力电池包壳体的承重能量有限,难以实现对动力电池包壳体对地板结构的替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地板与动力电池包的上盖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浪费,并且为了满足动力电池包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动力电池包壳体的承重能量有限,难以实现对动力电池包壳体对地板结构的替代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身结构,车身框架、钢辊压框架组件、电芯组和地板组件,所述钢辊压框架组件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所述钢辊压框架组件设置有承托空间,所述电芯组设置于所述承托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框架、钢辊压框架组件、电芯组和地板组件,所述钢辊压框架组件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所述钢辊压框架组件设置有承托空间,所述电芯组设置于所述承托空间内,所述地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顶部,且与所述钢辊压框架组件连接,以封闭所述承托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组件包括板本体和功能模块部,所述板本体盖设于所述电芯组的顶部,所述功能模块部设置于所述板本体的背对所述电芯组的一侧,且与所述电芯组通信连接,以控制所述电芯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框架、钢辊压框架组件、电芯组和地板组件,所述钢辊压框架组件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所述钢辊压框架组件设置有承托空间,所述电芯组设置于所述承托空间内,所述地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顶部,且与所述钢辊压框架组件连接,以封闭所述承托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组件包括板本体和功能模块部,所述板本体盖设于所述电芯组的顶部,所述功能模块部设置于所述板本体的背对所述电芯组的一侧,且与所述电芯组通信连接,以控制所述电芯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组件还包括线盒部,所述线盒部与所述板本体两者围设形成沿所述车长方向延伸的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自所述功能模块部延伸至所述板本体的所述第二端所在的一端,所述第一输出部设置于所述穿线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盒部设置于所述板本体的背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涛杨明曹云飞张占江高妍阎超张新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