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恒温检测机构、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恒温检测机构、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445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5:02
本申请涉及一种恒温检测机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包括检测管,包括容纳腔以及至少两个检测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存储待测样品;所述检测腔连通所述容纳腔;以及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单元、温控单元、至少两组检测单元以及隔离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检测管的容纳空间;当所述检测管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隔离单元能够阻断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检测腔的连接,以使得所述检测腔为独立的腔体;所述温控单元能够控制所述检测腔中的待测样品的温度;检测单元与检测腔一一对应,所述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对应的所述检测腔中的待测样品。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恒温检测机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精度较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生物检测,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检测机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是一种在生物体外放大扩增特定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纯度要求低以及简便、快速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析。

2、核酸提取和检测是分子诊断的一项重要工作,常规技术中核酸提取与检测分开实现,即为在核酸提取设备上先进行核酸提取后,再将提取后的核酸转移至核酸检测设备上进行检测。上述方式不利于核酸检测的自动化,提取和检测分开,在将提取的核酸转移至核酸提取设备的过程中存在气溶胶污染的风险,不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如申请号为202210118941.x的中国专利申请,只能提取核酸,需要将提取的核酸转移至检测设备上,影响检测效率,且存在气溶胶污染的风险)。且现有技术中的核酸提取设备需要配置专门的操作人员及标准实验室环境,对专业人员及标准实验室的依赖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核酸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检测精度较高的恒温检测机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2、一种恒温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管,包括容纳腔以及至少两个检测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存储待测样品;

3、所述检测腔连通所述容纳腔;以及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单元、温控单元、隔离单元以及至少两组检测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检测管的容纳空间;

4、当所述检测管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隔离单元能够阻断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检测腔的连接,以使得所述检测腔为独立的腔体;

5、所述温控单元能够控制所述检测腔中的待测样品的温度;

6、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检测腔一一对应,所述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对应的所述检测腔中的待测样品。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管包括第一子体和可弹性形变的第二子体;

8、所述检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体上,每一个所述检测腔上延伸出一条流道;所述第一子体面向所述第二子体的表面凹陷形成连通腔;所述第一子体与所述第二子体连接以界定形成所述连通腔、所述流道及所述检测腔;所述容纳腔、所述连通腔、所述流道以及对应该所述流道的所述检测腔依次连通;

9、所述隔离单元包括抵接柱,所述抵接柱能够作用在所述第二子体上,以使所述第二子体发生弹性形变并伸入所述连通腔内,阻断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流道连通。

10、一种检测装置,用于对上述的检测管进行检测,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11、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检测管的容纳空间;

12、温控单元,所述温控单元能够控制所述检测腔中的待测样品的温度;

13、至少两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检测腔一一对应,所述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对应的所述检测腔中的待测样品;

14、以及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能够阻断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检测腔的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上壳以及底座组件,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座组件嵌套连接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16、所述底座组件面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检测管的底部相适配的检测孔;

17、所述隔离单元包括抵接柱,所述抵接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检测孔内。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第一弹性件;

19、所述上壳面向所述底座组件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检测管的顶部相适配的导向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设在所述导向腔内;

20、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向所述检测管施加指向所述抵接柱的力,以阻断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检测腔的连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壳以及安装座;

22、所述安装座嵌入所述底壳以界定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检测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单元包括温控座、加热部以及导热部;

24、所述温控座固定在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并覆盖所述检测孔,所述加热部设置在所述温控座上,所述导热部设置在所述加热部上并至少部分延伸到所述检测孔;

25、当所述检测管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导热部能够将所述加热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检测腔。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第二弹性件以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支撑套管;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

27、当所述第二弹性件推动所述支撑套管的顶部高出所述抵接柱,所述支撑套管处于第一位置;

28、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推动所述支撑套管的顶部低于所述抵接柱,所述支撑套管处于第二位置。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座的中部凹陷以形成连通所述检测孔的支撑腔;

30、所述抵接柱固定于所述支撑腔的底部;

31、所述抵接柱形成有台阶,所述支撑套管形成有挡部,所述支撑套管套设在所述抵接柱外,所述第二弹性件支撑在所述挡部与所述支撑腔之间;

32、所述支撑套管处于第一位置,所述台阶与所述挡部抵触以轴向限位,所述支撑套管的顶部高出所述抵接柱;

33、当所述检测管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作用在所述检测管上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所述支撑套管处于第二位置,所述支撑套管支撑在所述支撑腔与所述检测管的底部之间,所述抵接柱阻断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检测腔的连接。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对接柱;

35、当所述检测管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支撑套管处于第二位置,所述支撑套管支撑在所述支撑腔与所述检测管的底部之间,所述对接柱的顶端与所述检测管的检测腔贴紧。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荧光激发光路以及荧光接收光路;

37、所述荧光激发光路以及荧光接收光路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且光路的方向都是沿径向延伸到检测孔;

38、当所述检测管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荧光激发光路能够向对应的所述检测腔发出激发光,与该所述荧光激发光路相对应的荧光接收光路能够接收该所述检测腔中待测样品受激发后的荧光图像。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三组所述检测单元,三组所述检测单元沿周向均布在检测孔的周侧;

40、一组所述检测单元中,所述荧光激发光路以及所述荧光接收光路分别到对应的检测腔的连线呈夹角设置。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单元,所述控制模块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42、所述控制模块单元与各组所述检测单元的荧光接收光路信号连接;

43、所述控制模块单元控制连接所述加热部以及各组所述检测单元的荧光激发光路。

44、一种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恒温检测机构,包括:向所述检测管的所述容纳腔加入待测样品;将所述检测管置入所述容纳空间,使得所述隔离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检测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900)包括第一子体(921)和可弹性形变的第二子体(922);

3.一种检测装置,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检测管(900)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110)包括上壳(111)以及底座组件(112),所述上壳(111)与所述底座组件(112)嵌套连接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140)包括第一弹性件(1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112)包括底壳(114)以及安装座(1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单元(120)包括温控座(121)、加热部(122)以及导热部(1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140)包括第二弹性件(143)以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支撑套管(144);所述第一弹性件(142)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14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座(121)的中部凹陷以形成连通所述检测孔(113)的支撑腔(121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123)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对接柱(123a);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检测单元(130)包括荧光激发光路(131)以及荧光接收光路(13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三组所述检测单元(130),三组所述检测单元(130)沿周向均布在检测孔(113)的周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单元(150),所述控制模块单元(150)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119)内;

14.一种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恒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检测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900)包括第一子体(921)和可弹性形变的第二子体(922);

3.一种检测装置,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检测管(900)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110)包括上壳(111)以及底座组件(112),所述上壳(111)与所述底座组件(112)嵌套连接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140)包括第一弹性件(1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112)包括底壳(114)以及安装座(1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单元(120)包括温控座(121)、加热部(122)以及导热部(1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140)包括第二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亚平陈建树李超曾波戴立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元景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