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祎坤专利>正文

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4398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5:01
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属于热交换器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其主体结构由板束、外壳、膨胀节、混合室及分布器等构成。管板位于板叠的下部,承担整个换热芯的重量,同时也是壳内隔离板,将壳程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板叠上分布若干个档板。板管由波纹板片、C型镶条、横镶条及纵镶条等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管板设计在板叠的下部,管板与档板之间、档板与档板之间可形成保温层,能有效地降低由于停车而造成的热应力。混合室的流速可以通过侧板的间距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借助外壳承载高压,提高了换热芯的抗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器设计与制造,涉及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板束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板束构成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1、板壳式热交换器作为目前换热效率最高的热交换器,在许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石油石化的重整、歧化、甲醇、异构化等工艺,这些工艺环境苛刻,高温、高压、高热负荷,因此要求工艺线上的装备,不但要具备优良的热交换性能、而且还需具备较高的抗压能力、同时自身的热应力要小、另外还需具备抗高温介质冲击的能力。

2、板壳式热交换器是一种基于压差而设计的热交换器。根据压差情况,板壳式热交换器可分为内压式及外压式两种,板程压力大于壳程压力的为内压式,否则,壳程压力大于板程压力的为外压式。

3、由于压差的存在,为了保证强度、刚度的要求,内压式热交换器裹在板叠外部的压紧板及侧板,其厚度必须足够厚。但是较厚的侧板其热应力会很大,系统一旦出现较大的温差波动,压紧板、侧板与板叠端部连接部位的焊缝往往会开裂,导致介质泄露,从而使热交换器失效。

4、专利 2012101479584 的芯体上端设有镶嵌结构的外侧半圆壳与内侧半圆壳,冷介质a 进入壳体后,首先充满整个壳体,然后进入换热芯进行热量交换后被加热,最后经过外侧半圆壳流出热交换器。由于连接在外侧半圆壳上的接管及膨胀节有一定的长度,因此被加热的介质a与半圆壳外侧的冷介质a又发生二次热量交换,使得流出热交换器的介质a的温度有所下降,如此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外侧半圆壳的设置不但增加了换热芯的重量,同时也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增加了换热芯向上膨胀的阻力,使得设备的热应力增大。另外,芯体是通过其上的支架悬挂在壳体内的,而支架又位于芯体上部,这样设备突然停车时,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引发设备向上收缩,此时芯体的重力方向和设备冷收缩方向相反,芯体的重力就成为设备冷收缩的阻碍因素,因此设备的热应力再次增大。综上所述,该专利设备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提供一种可靠性优良、耐压、耐高温差的板束及其构成的板壳式热交换器。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成板叠的主要零部件是波纹板片、c型镶条、横镶条、纵镶条。

2、波纹板片是由薄金属板经冲压加工而成,其周边共处一面为平直面,传热区分布有凸波纹及凹波纹,同一传热面上凸、凹波纹相间分布。

3、c型镶条为半围合状镶条,横镶条、纵镶条为矩形条状结构,区别在于长度不一。

4、首先在波纹板片的上表面的周边分别焊接两条c型镶条,在波纹板片的下表面的两个长边焊接两条纵镶条,在波纹板片的下表面的两个短边焊接两横条镶条,形成1/2板管;其次将两个上述1/2板管对扣,焊接相邻镶条的对应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板管;介于两个c型镶条端部的空间为乙介质出入口,板管内的空腔即为板程,板程是乙介质流通的通道。然后将两个板管叠摞在一起,焊接相邻镶条的侧面,两个板管之间的空腔即为壳程,壳程是甲介质流通的通道。重复以上步骤,叠摞一定数量的板管,形成板叠,最后在板叠前后分别加压紧板,形成板束。

5、板束上封头、板束下封头分别焊接在板叠上、下端部的中间位置,其内腔与板束的板程相通,板束的上下封头是板程的集箱,是乙介质流通的通道。

6、板束上封头与乙介质入口之间、板束下封头与乙介质出口之间分别焊接有膨胀节。

7、混合室位于板叠下端壳程入口处,分布器布置在混合室内。

8、管板及档板焊接在板叠上,管板位于板叠的下部,管板搁置在外壳的支撑圈上,管板不仅承担整个板叠的重量,而且它是甲介质在壳体内的隔离板,将壳程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具有密封作用。

9、有益效果

10、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工程实践经验,均表明约束是引起热应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管板承担整个换热芯的重量,可以看作是换热芯的约束部位。为了减小设备的热应力,本专利技术将管板设计在板叠的下部。

11、相对设备的突然停车,设备的启动是预知的、可控的,这种可控包括介质进入设备时的流速、流量及升温速率等参数的可控,因此设备的升温过程可以看作是平稳的、缓慢的,如此由设备的升温造成的热膨胀可以忽略不计。设备突然停车时,温度急剧下降,设备会自发收缩,当管板设置在板叠的上部时,设备冷收缩的方向是向上的,此时板叠的重力方向和设备冷收缩方向相反,板叠的重力就成为设备冷收缩的阻碍因素,因此设备的热应力较大。当管板设置在板叠的下部时,板叠的重力方向和设备的冷收缩方向一致,因此设备的热应力较小。

12、在板束上端,流入、流出的不同介质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设备单程启动、停车时温差会更大,为了减小板束上的温差,板叠上设置若干个档板。这样就在管板与档板之间、档板与档板之间形成保温层,从而达到降低热应力的目的。

13、譬如,正常换热状态下,进入壳程的甲介质温度为90℃,经换热流出时上升到480℃,进入板程乙介质温度为500℃,经换热流出时降为100℃。这样板叠上端的温差为500℃-480℃=20℃,板叠下端的温差为100℃-90℃=10℃,板叠上、下端的温差在设计范围内。设备运转时,假设乙介质突然中断(停车),在没有档板(即不存在保温层)的情况下,流出壳程的甲介质温度会迅速下降到90℃左右,从480℃下降到90℃是一个巨大的温差,板叠的冷缩量会很大。当存在档板的情况下,同一时刻流出壳程的甲介质温度必定会远大于90℃。可见设置挡板能有效地减小介质突然停车而造成的冷缩量,从而减小设备的热应力。

14、混合室流速可调,两个侧板间的距离可以预先设置,侧板间距越小,流体速度越高。速度越高越有利于甲介质与混合料的混合。

15、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外壳的承载能力,使壳程压力高于板程压力,换热芯的承载能力较内压式的承载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16、形成1/2板管时,波纹板片与c型镶条、横镶条、纵镶条的焊接可以采用电阻滚焊、激光焊,爆炸焊等多种焊接方式。其焊缝位于板片平面与镶条之间,此处焊缝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焊缝宽度。对电阻滚焊、激光焊而言,为了保证焊接的质量,可以实施多道焊。由于是板片平面与镶条之间的焊接,焊缝的宽度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施展,因此焊缝能够做到结实可靠。

17、由两个1/2板管形成一个完整的板管时,其焊缝位于c型镶条与c型镶条、横镶条与横镶条、纵镶条与纵镶条之间的侧面上,此处焊缝为对接形式焊缝,可以采取氩弧自动焊,由于镶条的厚度相对较厚,因此焊缝的宽度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施展,焊缝能够做到结实可靠。由于焊缝平直规则,重复性高,此处焊缝可是实施自动焊,因此焊接的自动化程度高。叠摞一定数量的板管形成板叠的焊接,与单个板管的焊接有着同样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其主体结构由换热芯(1)、外壳(2)构成。构成所述换热芯(1)的主要零部件为波纹板片(110)、C型镶条(113)、横镶条(111)、纵镶条(112)。其特征在于,波纹板片(110)是由薄金属板经冲压加工而成,其周边共处一面为平直面,传热区分布有凸波纹及凹波纹,同一传热面上凸、凹波纹相间分布。C型镶条(113)为半围合状镶条,横镶条(111)、纵镶条(112)为矩形条状结构。在波纹板片(110)的上表面的周边分别焊接两条C型镶条(113),在波纹板片(110)的下表面的两个长边焊接两条纵镶条(112),在波纹板片(110)的下表面的两个短边焊接两条横镶条(111),形成1/2板管;其次将两个上述1/2板管对扣,焊接相邻镶条的对应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板管(107);介于两个C型镶条(113)端部的空间为乙介质出入口(即板管端部中间开孔),板管内的空腔即为板程,板程是乙介质流通的通道。然后将两个板管叠摞在一起,焊接相邻镶条的侧面,两个板管之间的空腔即为壳程,壳程是甲介质流通的通道。重复以上步骤,叠摞一定数量的板管,形成板叠。介于横镶条(111)、纵镶条(112)之间的空间为甲介质出入口(即板管端部两侧的开孔),最后在板叠前后分别加压紧板(102),形成板束(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1)上焊接有管板(103)及档板(106),管板(103)位于板束(101)的下部,管板(103)搁置在外壳(2)的支撑圈(207)上,管板(103)不仅承担整个换热芯(1)的重量,而且它是甲介质在壳体内的隔离板,将壳程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具有密封作用。所述档板(106)与筒体(203)之间存在间隙,档板(106)在筒体(203)内可以随换热芯(1)上下移动,这样就在管板(103)与档板(106)之间、档板(106)与档板(106)之间形成保温层,具有降低热应力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1)的混合室(4)位于换热芯(1)下端壳程入口处,分布器(5)布置在混合室(4)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其主体结构由换热芯(1)、外壳(2)构成。构成所述换热芯(1)的主要零部件为波纹板片(110)、c型镶条(113)、横镶条(111)、纵镶条(112)。其特征在于,波纹板片(110)是由薄金属板经冲压加工而成,其周边共处一面为平直面,传热区分布有凸波纹及凹波纹,同一传热面上凸、凹波纹相间分布。c型镶条(113)为半围合状镶条,横镶条(111)、纵镶条(112)为矩形条状结构。在波纹板片(110)的上表面的周边分别焊接两条c型镶条(113),在波纹板片(110)的下表面的两个长边焊接两条纵镶条(112),在波纹板片(110)的下表面的两个短边焊接两条横镶条(111),形成1/2板管;其次将两个上述1/2板管对扣,焊接相邻镶条的对应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板管(107);介于两个c型镶条(113)端部的空间为乙介质出入口(即板管端部中间开孔),板管内的空腔即为板程,板程是乙介质流通的通道。然后将两个板管叠摞在一起,焊接相邻镶条的侧面,两个板管之间的空腔即为壳程,壳程是甲介质流通的通道。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祎坤
申请(专利权)人:李祎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