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4385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5:01
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涉及轴承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角接触球轴承的润滑效果较差,在高温高转速的工况下,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密封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润滑油脂泄漏的问题。内圈的一端与内给油挡片的一端连接,且内圈的外表面套设有外圈,内圈与内给油挡片连接处外表面与外圈的内壁之间设有保持架,保持架的外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钢球,内给油挡片的另一端外表面上套设有外挡片,且外挡片的端面与外圈的端面接触;内给油挡片的另一端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给油孔,每个给油孔的底部加工有进油孔,且进油孔的一端与内给油挡片上的弧形凹槽内部连通设置,进油孔的另一端与给油孔的内部连通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轴承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机床主轴上的角接触球轴承,主要特性便需要高转速、高温升、高精度,其中高转速、高温升这都需要优良的润滑系统,普通润滑脂是满足不了的,通常都是油气润滑;随着机械发展,机械设备也需要提升,内部的轴承也要适应更高的转速和温升,因此需要优化轴承结构,提高润滑效果。

2、综上所述,现有的角接触球轴承的润滑效果较差,在高温高转速的工况下,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密封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润滑油脂或油气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角接触球轴承的润滑效果较差,在高温高转速的工况下,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密封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润滑油脂或油气泄漏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

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组成包括外圈1、外挡片2、保持架3、钢球4、内圈5和内给油挡片6;

3、内圈5的一端与内给油挡片6的一端连接,且内圈5的外表面套设有外圈1,内圈5与内给油挡片6连接处外表面与外圈1的内壁之间设有保持架3,保持架3的外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钢球4,内给油挡片6的另一端外表面上套设有外挡片2,且外挡片2的端面与外圈1的端面接触;

4、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圈1的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导油槽1-1;

5、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挡片2的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端面槽2-1;

6、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圈1上的导油槽1-1与外挡片2上的端面槽2-1对应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圈5的一端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内圈滚道5-1;

8、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给油挡片6的一端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弧形凹槽;

9、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给油挡片6的另一端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n个给油孔6-1,n为正整数,给油孔6-1为盲孔,每个给油孔6-1的底部加工有进油孔6-2,且进油孔6-2的轴线与内给油挡片6的端面成30°~45°夹角,进油孔6-2的一端与内给油挡片6上的弧形凹槽内部连通设置,进油孔6-2的另一端与给油孔6-1的内部连通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的给油孔6-1的数量n,2≤n≤4;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给油挡片6的内挡片外径处6-3、外圈1的外圈挡边处1-2和外挡片2的外挡片内径处2-2的粗糙度均小于等于0.63μm,尺寸公差范围均在0~0.03mm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持架3的外表面与外圈1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2mm;所述的外挡片2的外挡片内径处2-2与内给油挡片6的内挡片外径处6-3之间的间隙为0.2mm。

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外圈的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导油槽,外挡片的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端面槽,外圈上的导油槽与外挡片上的端面槽对应设置,由于外圈的端面与外挡片的端面接触设置,且外圈上的导油槽与外挡片上的端面槽形成了一个简易的油沟,便于润滑油脂或油气通过该油沟进入到轴承内部,从而实现有效的润滑;再结合利用内给油挡片的另一端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给油孔每个给油孔的底部加工有进油孔,进油孔的一端与内给油挡片上的弧形凹槽内部连通设置,进油孔的另一端与给油孔的内部连通设置;在使用时,将外部给油设备的输出端与给油孔连接,从而将油脂或油气通过进油孔运输至内给油挡片的弧形凹槽内部;由于内给油挡片的弧形凹槽与内圈上的内圈滚道拼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滚子甬道,从而使油脂或油气与钢球的外表面充分的接触,进而提高了轴承的润滑效果,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15、2、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保持架的外表面与外圈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2mm,配合处粗糙度及公差严格控制,实现外引导效果,而外引导效果适合轴承高速运转;再结合外挡片的外挡片内径处与内给油挡片的内挡片外径处之间的间隙为0.2mm,配合处粗糙度及公差严格控制,实现非接触式密封,角接触球轴承在电主轴工作时,往往都是组配使用,当组配使用时,两个轴承配对便可以实现完全密封状态,从而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进而避免出现润滑油脂或油气泄漏的现象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圈(1)、外挡片(2)、保持架(3)、钢球(4)、内圈(5)和内给油挡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1)的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导油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挡片(2)的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端面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1)上的导油槽(1-1)与外挡片(2)上的端面槽(2-1)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5)的一端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内圈滚道(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给油挡片(6)的一端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弧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给油挡片(6)的另一端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n个给油孔(6-1),n为正整数,给油孔(6-1)为盲孔,每个给油孔(6-1)的底部加工有进油孔(6-2),且进油孔(6-2)的轴线与内给油挡片(6)的端面成30°~45°夹角,进油孔(6-2)的一端与内给油挡片(6)上的弧形凹槽内部连通设置,进油孔(6-2)的另一端与给油孔(6-1)的内部连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油孔(6-1)的数量n,2≤n≤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给油挡片(6)的内挡片外径处(6-3)、外圈(1)的外圈挡边处(1-2)和外挡片(2)的外挡片内径处(2-2)的粗糙度均小于等于0.63μm,尺寸公差范围均在0~0.03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持架(3)的外表面与外圈(1)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2mm;所述的外挡片(2)的外挡片内径处(2-2)与内给油挡片(6)的内挡片外径处(6-3)之间的间隙为0.2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圈(1)、外挡片(2)、保持架(3)、钢球(4)、内圈(5)和内给油挡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1)的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导油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挡片(2)的端面边缘处沿圆周方向均匀的加工有多个端面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1)上的导油槽(1-1)与外挡片(2)上的端面槽(2-1)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5)的一端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内圈滚道(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给油挡片(6)的一端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弧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双重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给油挡片(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阳孟繁雪于明于鑫聂学家胡冰涛孙雅睿宁越张品一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