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884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7
本技术公开了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无刷电机,且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并且所述转轴的端部安装有钻头夹;还包括:散热扇,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右上端的内部,所述外壳体中段的左侧安装有开关按钮,且所述开关按钮中段的内部安装有调速开关,并且所述外壳体的上侧滑动连接有推座;电池座,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下侧,且所述电池座的右侧安装有插座母座,并且所述插座母座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盖。该矿井隔爆型手电钻,把传统的手电钻的电机由原来的碳刷电机换成无刷电机,这样可以少产生火花,降低风险,用手电钻替代手工的扳手工具,较为省力,且手电钻部分结构是用金属的,整体较为结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井下安全,具体为矿井隔爆型手电钻


技术介绍

1、1895年,德国泛音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直流手电钻,手电钻是一种携带方便的小型工具,由小电动机、控制开关、钻夹头和钻头几部分组成,由于其体型小、便于携带,故在矿井中使用较为广泛,利用手电钻在矿井中进行钻孔和设备的螺栓拆卸。

2、矿井有易燃易爆气体,传统的手电钻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火花,造成意外爆炸,现在往往在矿井下维修都是用手工扳手来拧螺丝螺栓,手工效率低费时费力。

3、因此我们提出了矿井隔爆型手电钻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矿井隔爆型手电钻,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矿井有易燃易爆气体,传统的手电钻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火花,造成意外爆炸,现在往往在矿井下维修都是用手工扳手来拧螺丝螺栓,手工效率低费时费力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无刷电机,且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并且所述转轴的端部安装有钻头夹;

3、还包括:

4、散热扇,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右上端的内部,所述外壳体中段的左侧安装有开关按钮,且所述开关按钮中段的内部安装有调速开关,并且所述外壳体的上侧滑动连接有推座;

5、电池座,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下侧,且所述电池座的右侧安装有插座母座,并且所述插座母座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盖,所述电池座和所述外壳体的连接处的中部贯穿安装有防爆型穿墙端子,所述电池座的内部安装有电池本体,且所述电池座的下侧螺栓固定有底盖;

6、主散热柱,贯穿安装在所述电池座的左侧壁,且所述主散热柱伸入所述电池座内部的一端和所述电池本体贴合。

7、优选的,所述主散热柱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且所述转杆的上端键连接有齿轮,并且所述转杆下段的外侧安装有副散热柱,所述主散热柱的上壁贯穿安装有传热柱,且所述传热柱的上端贴合有膨胀气囊,并且所述膨胀气囊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电池座的外侧,所述膨胀气囊的另一侧连接有移动杆,且所述移动杆可在所述主散热柱上滑动,并且所述移动杆的外侧连接有齿块,所述齿块和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电池本体位置外壳结构为金属,且所述电池本体的外侧等间距贴合有所述主散热柱,此设计可增加电池本体位置的强度,并利用主散热柱进行散热。

9、优选的,所述副散热柱与所述主散热柱构成转动结构,且所述主散热柱为侧“u”形结构,此设计可实现副散热柱的顺利转动,加快散热。

10、优选的,所述副散热柱的中段为隔热橡胶材质,且所述副散热柱的一段最高点低于所述副散热柱另一段的最高点。

11、优选的,所述传热柱和所述主散热柱接触处的外侧为隔热橡胶材质,且所述传热柱的下端和所述副散热柱的一端贴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矿井隔爆型手电钻,把传统的手电钻的电机由原来的碳刷电机换成无刷电机,这样可以少产生火花,降低风险,用手电钻替代手工的扳手工具,较为省力,且手电钻部分(电池本体位置外壳)结构是用金属的,整体较为结实,转轴左右两端和外壳体的连接面为隔爆接合面,防爆型穿墙端子和外壳体的连接面为螺纹隔爆接合面,螺纹盖和插座母座的连接面为螺纹隔爆接合面,电池座和底盖的连接面为平面隔爆接合面,手电钻具有隔爆性能;

14、(2)该矿井隔爆型手电钻,设置有主散热柱和副散热柱,利用主散热柱和副散热柱可对电池本体进行散热,同时利用传导柱对热量的传导,可实现膨胀气囊的膨胀和收缩,可驱动移动杆往复移动,配合啮合连接的齿块和齿轮的传动,可控制副散热柱转动,加快热量的发散,避免热量升温过高而损坏电池本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无刷电机(2),且所述无刷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并且所述转轴(3)的端部安装有钻头夹(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柱(15)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转杆(16),且所述转杆(16)的上端键连接有齿轮(18),并且所述转杆(16)下段的外侧安装有副散热柱(17),所述主散热柱(15)的上壁贯穿安装有传热柱(20),且所述传热柱(20)的上端贴合有膨胀气囊(19),并且所述膨胀气囊(19)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电池座(9)的外侧,所述膨胀气囊(19)的另一侧连接有移动杆(21),且所述移动杆(21)可在所述主散热柱(15)上滑动,并且所述移动杆(21)的外侧连接有齿块(22),所述齿块(22)和所述齿轮(18)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3)位置外壳结构为金属,且所述电池本体(13)的外侧等间距贴合有所述主散热柱(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散热柱(17)与所述主散热柱(15)构成转动结构,且所述主散热柱(15)为侧“U”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散热柱(17)的中段为隔热橡胶材质,且所述副散热柱(17)的一段最高点低于所述副散热柱(17)另一段的最高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柱(20)和所述主散热柱(15)接触处的外侧为隔热橡胶材质,且所述传热柱(20)的下端和所述副散热柱(17)的一端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无刷电机(2),且所述无刷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并且所述转轴(3)的端部安装有钻头夹(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隔爆型手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柱(15)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转杆(16),且所述转杆(16)的上端键连接有齿轮(18),并且所述转杆(16)下段的外侧安装有副散热柱(17),所述主散热柱(15)的上壁贯穿安装有传热柱(20),且所述传热柱(20)的上端贴合有膨胀气囊(19),并且所述膨胀气囊(19)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电池座(9)的外侧,所述膨胀气囊(19)的另一侧连接有移动杆(21),且所述移动杆(21)可在所述主散热柱(15)上滑动,并且所述移动杆(21)的外侧连接有齿块(22),所述齿块(22)和所述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海辉孙国瑞张伟高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谷矿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