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86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包括基础夯锤和减阻夯锤,基础夯锤呈凸字形,其底部为圆柱状的基础锤体,其基础锤体顶端中部一体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锤颈,且锤颈顶部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吊装螺杆,减阻夯锤包括一体相连的连接锤体和减阻锤头,连接锤体固定设置于基础锤体底端,减阻锤头设置于连接锤体的底端中部,减阻锤头为半椭圆体状的凸起,且减阻锤头外侧的基础锤体及连接锤体上按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个竖向贯通的排流孔。本技术流线型的减阻锤头配合在锤头四周环形排列的排流孔,能有效减小流体的阻力,而且,小直径的减阻锤头因其底面积较小,在实际施工中不容易出现锤体吸锤及歪锤的情况,大大增加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强夯施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


技术介绍

1、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造价低,影响范围广的优势,但强夯施工也存在不足,例如当地基土属于高灵敏性粉质黏土,含水率高时,现有夯锤的强夯置换墩体深度往往无法保证。传统夯锤有底面积大的,有底面积小的(以锥形或圆台形为主),当为大底面积夯锤时,在锤重一样的情况下,锤底面积越大单位面积的地基受到的夯击力越小,置换墩体材料越难以打入地基内部,导致墩体置换深度不够,当为小底面积夯锤时,为保证锤重不变,锤体高度会相应增加,整个锤体的长细比较大,进而导致有效落距减小,而且底面积过小时,容易造成塌孔,强夯效果也不理想,并且,夯击过程中被挤出的水分会对夯锤产生较大阻力,进而影响墩体的实际置换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包括基础夯锤和减阻夯锤,所述基础夯锤呈凸字形,其底部为圆柱状的基础锤体,其基础锤体顶端中部一体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锤颈,所述锤颈呈圆柱状,其轴心与基础锤体轴心共线,且锤颈顶部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吊装螺杆,所述吊装螺杆的底端贯穿锤颈并延伸至基础锤体内一定深度处,所述减阻夯锤包括一体相连的连接锤体和减阻锤头,所述连接锤体固定设置于基础锤体底端,且其横截面尺寸与基础锤体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减阻锤头对应设置于连接锤体的底端中部,减阻锤头为半椭圆体状的凸起,其最大横截面尺寸小于连接锤体的横截面尺寸,减阻锤头的轴心、连接锤体的轴心均与基础锤体的轴心共线,且减阻锤头外侧的基础锤体及连接锤体上按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个竖向贯通的排流孔。

4、优选的,所述排流孔为扇环形孔,其内弧面贴设在减阻锤头的边缘设置,且其内弧面与减阻锤头顶部边缘线的弧度相匹配。

5、优选的,所述减阻夯锤通过若干组按环形阵列布设的第二连接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基础夯锤上,且连接锤体底端开设有容纳第二连接螺栓的螺栓头的沉孔。

6、优选的,所述基础锤体底端中部开设有卡槽,且连接锤体顶端中部一体连接有外凸的卡头。

7、优选的,所述基础锤体上方的锤颈上套设有若干块增重锤片,所述增重锤片呈圆环柱状,且其内外径分别与锤颈和基础锤体部位圆柱体的尺寸相匹配,若干块增重锤片依次叠放在基础锤体上,并通过若干组按环形阵列布设的第一连接螺栓与基础锤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相连,增重锤片上对应开设有排流孔,且增重锤片上开设的排流孔与基础锤体上开设的排流孔轴向对齐。

8、优选的,所述基础夯锤和增重锤片均采用铸铁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减阻夯锤采用锰钢材料制作而成。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技术涉及的流体减阻组合锤通过大直径的基础夯锤和小直径的减阻夯锤固定相连而成,减阻夯锤下部小直径的减阻锤头,将基础夯锤较大的底面积在无斜坡过渡的情况下直接跳变为较小的底面积,不仅使其静压力值大幅增加,而且使得施力方向更加集中,没有水平方向的转换损失,在相同锤体重量下,可大幅增加置换深度,并且流线型的减阻锤头配合在锤头四周环形排列的排流孔,能有效减小流体的阻力,而且,小直径的减阻锤头因其底面积较小,在实际施工中不容易出现锤体吸锤及歪锤的情况,拔锤时较容易,大大增加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11、2、本技术涉及的流体减阻组合锤采用组合式设计理念,可根据具体施工需求调整增重锤片的数量,进而实现锤重转换,锤颈、第一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栓、卡槽和卡头的设置保证了组合锤的整体性,锰钢材质、可拆卸更换式的减阻夯锤,大幅延长了组合锤的使用周期和周转次数,使得强夯施工能够更好地满足较高含水率的高灵敏性粉质黏土或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土层工况的施工需求,保证了强夯施工的施工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夯锤(1)和减阻夯锤(2),所述基础夯锤(1)呈凸字形,其底部为圆柱状的基础锤体(101),其基础锤体(101)顶端中部一体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锤颈(102),所述锤颈(102)呈圆柱状,其轴心与基础锤体(101)轴心共线,且锤颈(102)顶部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吊装螺杆(4),所述吊装螺杆(4)的底端贯穿锤颈(102)并延伸至基础锤体(101)内一定深度处,所述减阻夯锤(2)包括一体相连的连接锤体(201)和减阻锤头(202),所述连接锤体(201)固定设置于基础锤体(101)底端,且其横截面尺寸与基础锤体(101)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减阻锤头(202)对应设置于连接锤体(201)的底端中部,减阻锤头(202)为半椭圆体状的凸起,其最大横截面尺寸小于连接锤体(201)的横截面尺寸,减阻锤头(202)的轴心、连接锤体(201)的轴心均与基础锤体(101)的轴心共线,且减阻锤头(202)外侧的基础锤体(101)及连接锤体(201)上按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个竖向贯通的排流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孔(5)为扇环形孔,其内弧面贴设在减阻锤头(202)的边缘设置,且其内弧面与减阻锤头(202)顶部边缘线的弧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阻夯锤(2)通过若干组按环形阵列布设的第二连接螺栓(7)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基础夯锤(1)上,且连接锤体(201)底端开设有容纳第二连接螺栓(7)螺栓头的沉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锤体(101)底端中部开设有卡槽(103),且连接锤体(201)顶端中部一体连接有外凸的卡头(2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锤体(101)上方的锤颈(102)上套设有若干块增重锤片(3),所述增重锤片(3)呈圆环柱状,且其内外径分别与锤颈(102)和基础锤体(101)部位圆柱体的尺寸相匹配,若干块增重锤片(3)依次叠放在基础锤体(101)上,并通过若干组按环形阵列布设的第一连接螺栓(6)与基础锤体(101)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相连,增重锤片(3)上对应开设有排流孔(5),且增重锤片(3)上开设的排流孔(5)与基础锤体(101)上开设的排流孔(5)轴向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夯锤(1)和增重锤片(3)均采用铸铁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减阻夯锤(2)采用锰钢材料制作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夯锤(1)和减阻夯锤(2),所述基础夯锤(1)呈凸字形,其底部为圆柱状的基础锤体(101),其基础锤体(101)顶端中部一体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锤颈(102),所述锤颈(102)呈圆柱状,其轴心与基础锤体(101)轴心共线,且锤颈(102)顶部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吊装螺杆(4),所述吊装螺杆(4)的底端贯穿锤颈(102)并延伸至基础锤体(101)内一定深度处,所述减阻夯锤(2)包括一体相连的连接锤体(201)和减阻锤头(202),所述连接锤体(201)固定设置于基础锤体(101)底端,且其横截面尺寸与基础锤体(101)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减阻锤头(202)对应设置于连接锤体(201)的底端中部,减阻锤头(202)为半椭圆体状的凸起,其最大横截面尺寸小于连接锤体(201)的横截面尺寸,减阻锤头(202)的轴心、连接锤体(201)的轴心均与基础锤体(101)的轴心共线,且减阻锤头(202)外侧的基础锤体(101)及连接锤体(201)上按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个竖向贯通的排流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夯用流体减阻组合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孔(5)为扇环形孔,其内弧面贴设在减阻锤头(202)的边缘设置,且其内弧面与减阻锤头(202)顶部边缘线的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忠钊华栓张兵薛斐高宇游佳敏高立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