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硅片对夹导正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硅片对夹导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3307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片对夹导正方法,包括:分别左、右设置的一个导正底板,每个导正底板包括一个横向的主部,在所述主部两端垂直方向分别对称设置第一副部与第二副部,所述第一副部的两端垂直方向分别对称设置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在所述第二副部的两端的端部下方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导正杆,在所述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的端部下方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导正杆,左导正底板的第二副部嵌入右导正底板的由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之间形成的区域,形成交错设置,左、右导正底板之间的机械限位及所述的遮挡板也到达所述正限位传感器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导正组件的运动范围,简化导正装置的机械结构,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具体涉及一种硅片对夹导正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方形硅片或者太阳能电池片的自动化生产中,输送线上的硅片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跑偏,往往需要先进行定位导正,以达到满足后续工序对硅片位置精度要求的目的,需要用到导正装置。如通过人工调整的话操作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效果不理想。传统的双向定位导正设备有多种形式,例如,采用两个动力源分别实现两个方向的定位,通过两个方向单独控制的方式。该现有技术的显著缺点是:机械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动作节拍相对较慢,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硅片对夹导正方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硅片对夹导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左、右设置一个导正底板,每个导正底板包括一个横向的主部,在所述主部两端垂直方向分别对称设置第一副部与第二副部,所述第一副部的两端垂直方向分别对称设置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在所述第二副部的两端的端部下方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导正杆,在所述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的端部下方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导正杆,左导正底板的第二副部嵌入右导正底板的由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之间形成的区域,形成交错设置,使得左导正底板的第二导正杆与右导正底板的第二导正杆之间的区域放置左硅片,左导正底板的第一导正杆与右导正底板的第一导正杆之间的区域放置右硅片,在左、右导正底板的主部上分别设置一个连接底座,左、右连接底座再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直方向的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央设置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设置驱动电机,还包括左、右活动连接杆,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连接块安装左、右活动连接杆的一端,左、右活动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连接块的轴孔,在所述固定板上部设置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正、负限位感应器,在固定板下部还设置导轨,所述导轨上安装活动滑块,所述连接块的上部通过牙孔设置l型遮挡板;定位导正前,所述驱动电机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电机连接块带动左、右活动连接杆向两端完全张开,连接的左、右导正底板跟着张开;所述的遮挡板到达所述负限位传感器位置,所述硅片传输到定位的位置进行导正;所述驱动电机处于正转运动位置时,所述电机连接块带动左、右活动连接杆夹紧,连接的左、右导正底板向中间靠拢,左、右导正底板之间的机械限位及所述的遮挡板也到达所述正限位传感器位置,所述的遮挡板到达所述正限位传感器位置时,所述驱动电机停止了转动,所述导正杆对到位的硅片完成对夹导正;导正结束后,所述驱动电机返回初始位进行复位,完成一周期,所述硅片传输到下一工序。

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包括:底块,在所述底块的后部竖直方向设置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面具有台阶,台阶上具有轴孔。

4、进一步地,所述底块的前部设置凹槽。

5、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块连接驱动电机及左右导正组件,实现联动,简化导正装置的机械结构,而且,安装正、负限位传感器及左/右导正组件间的机械结构双重限位,能够控制导正组件的运动范围,防止运动超程而损伤硅片。

6、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片对夹导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左、右设置一个导正底板,每个导正底板包括一个横向的主部,在所述主部两端垂直方向分别对称设置第一副部与第二副部,所述第一副部的两端垂直方向分别对称设置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在所述第二副部的两端的端部下方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导正杆,在所述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的端部下方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导正杆,左导正底板的第二副部嵌入右导正底板的由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之间形成的区域,形成交错设置,使得左导正底板的第二导正杆与右导正底板的第二导正杆之间的区域放置左硅片,左导正底板的第一导正杆与右导正底板的第一导正杆之间的区域放置右硅片,在左、右导正底板的主部上分别设置一个连接底座,左、右连接底座再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直方向的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央设置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设置驱动电机,还包括左、右活动连接杆,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连接块安装左、右活动连接杆的一端,左、右活动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连接块的轴孔,在所述固定板上部设置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正、负限位感应器,在固定板下部还设置导轨,所述导轨上安装活动滑块,所述连接块的上部通过牙孔设置L型遮挡板;定位导正前,所述驱动电机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电机连接块带动左、右活动连接杆向两端完全张开,连接的左、右导正底板跟着张开;所述的遮挡板到达所述负限位传感器位置,所述硅片传输到定位的位置进行导正;所述驱动电机处于正转运动位置时,所述电机连接块带动左、右活动连接杆夹紧,连接的左、右导正底板向中间靠拢,左、右导正底板之间的机械限位及所述的遮挡板也到达所述正限位传感器位置,所述的遮挡板到达所述正限位传感器位置时,所述驱动电机停止了转动,所述导正杆对到位的硅片完成对夹导正;导正结束后,所述驱动电机返回初始位进行复位,完成一周期,所述硅片传输到下一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对夹导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包括:底块,在所述底块的后部竖直方向设置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面具有台阶,台阶的上部具有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片对夹导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的前部设置凹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片对夹导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左、右设置一个导正底板,每个导正底板包括一个横向的主部,在所述主部两端垂直方向分别对称设置第一副部与第二副部,所述第一副部的两端垂直方向分别对称设置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在所述第二副部的两端的端部下方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导正杆,在所述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的端部下方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导正杆,左导正底板的第二副部嵌入右导正底板的由第三副部与第四副部之间形成的区域,形成交错设置,使得左导正底板的第二导正杆与右导正底板的第二导正杆之间的区域放置左硅片,左导正底板的第一导正杆与右导正底板的第一导正杆之间的区域放置右硅片,在左、右导正底板的主部上分别设置一个连接底座,左、右连接底座再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直方向的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央设置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设置驱动电机,还包括左、右活动连接杆,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连接块安装左、右活动连接杆的一端,左、右活动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连接块的轴孔,在所述固定板上部设置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捷造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