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152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2
本技术是一种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属于遮阳伞配件技术领域,其包括伞杆,所述伞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所述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之间穿设有穿过伞杆的卷轴,所述前固定座背向伞杆的一侧设置有容纳筒,所述容纳筒内设置有与卷轴连接的止滑装置,所述止滑装置内配合设置有驱动柄,所述驱动柄远离止滑装置的一端连接转动手柄,所述止滑装置包括止滑支架、止滑滚柱和顶紧弹簧,所述止滑支架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座,每个限位座内均设置有两个止滑滚柱,所述顶紧弹簧将止滑滚柱顶紧在限位座和容纳筒之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安全,且能够双向止滑转动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遮阳伞配件,特指一种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


技术介绍

1、遮阳伞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因结构不复杂,多数变化集中于伞具的外形款式上,针对摇把绕绳机构的技术改进则较少,目前的摇把绕绳机构主要以离合式单向开合功能的摇把绕绳机构与扭簧式双向开合的摇把绕绳机构两类结构方式来实现启闭及止滑功能,但这两类结构都存在各自的缺陷。

2、目前市面上大多以离合式单向开合功能的摇把绕绳机构,主体主要为以离合机构作为止滑部件;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6741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伞用摇手柄,包括卷轴和伞杆,所述卷轴横穿伞杆,所述伞杆和卷轴的一侧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棘轮座、棘爪座和摇手固定座,棘轮座、棘爪座和摇手固定座依次穿设在卷轴上,使用棘轮机构使得摇手单向转动时不会因为外力而收缩,或者伞面重力过大而撑不开,其中虽然该技术的离合机构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实现伞面止滑开合状态,但其单向开合遮阳伞具功能局限了消费者应用需求,且易出现误操作后遮阳伞具无法打开及离合片、摩擦片发热易损故障等状况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风险等问题,不能充分给予消费者户外活动的舒适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安全,且能够双向止滑转动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

2、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包括伞杆,所述伞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所述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之间穿设有穿过伞杆的卷轴,所述前固定座背向伞杆的一侧设置有容纳筒,所述容纳筒内设置有与卷轴连接的止滑装置,所述止滑装置内配合设置有驱动柄,所述驱动柄远离止滑装置的一端连接转动手柄,所述止滑装置包括止滑支架、止滑滚柱和顶紧弹簧,所述止滑支架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座,每个限位座内均设置有两个止滑滚柱,所述顶紧弹簧将止滑滚柱顶紧在限位座和容纳筒之间。

4、在上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中,所述限位座的中端部向上凸起成型有弹簧定位块,所述顶紧弹簧位于弹簧定位块内。

5、在上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中,所述弹簧定位块内设置有两个弹簧定位槽或一个弹簧定位孔。

6、在上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中,所述弹簧定位块的上端部与容纳筒之间留有转动间隙。

7、在上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中,所述限位座为三个,且均布在止滑支架上。

8、在上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中,所述限位座的两侧部向上弯曲成型有限位部,且该限位部上设置有滚柱定位槽。

9、在上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中,所述止滑支架与容纳筒之间设置有耐磨套,所述耐磨套靠近驱动柄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

10、在上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中,所述耐磨套的外侧至少设置有两个定位块,所述容纳筒内设置有与定位块配合使用的定位槽。

11、在上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中,所述驱动柄包括手柄连接轴和驱动爪,所述相邻两个限位座之间设置有驱动槽,所述驱动爪伸入驱动槽内,且可推动止滑滚柱向内移动,且驱动爪呈t形结构。

12、在上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中,所述卷轴从前往后依次穿过转动手柄、驱动柄、止滑装置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后固定座上设置有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用于连接卷轴。

13、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4、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使用更加稳定,并且可以根据使用人员的不同使用方式调整转动方向,控制遮阳伞开合的绳子固定在卷轴上,旋转转动手柄能够带动卷轴转动,具体的,转动手柄转动带动驱动柄旋转,驱动柄上的驱动爪推动限位座上的止滑滚柱朝内移动,转动方便,当遮阳伞打开到适当大小时,松开转动手柄即可,卷轴反转时,止滑滚柱会通过顶紧弹簧重新卡在限位座的限位部和容纳筒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卷轴会因伞的重量被绳子带着反方向转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包括伞杆(1),所述伞杆(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固定座(2)和后固定座(3),所述前固定座(2)和后固定座(3)之间穿设有穿过伞杆(1)的卷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座(2)背向伞杆(1)的一侧设置有容纳筒(21),所述容纳筒(21)内设置有与卷轴(4)连接的止滑装置(22),所述止滑装置(22)内配合设置有驱动柄(23),所述驱动柄(23)远离止滑装置(22)的一端连接转动手柄,所述止滑装置(22)包括止滑支架(221)、止滑滚柱(222)和顶紧弹簧(223),所述止滑支架(221)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座(224),每个限位座(224)内均设置有两个止滑滚柱(222),所述顶紧弹簧(223)将止滑滚柱(222)顶紧在限位座(224)和容纳筒(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224)的中端部向上凸起成型有弹簧定位块(225),所述顶紧弹簧(223)位于弹簧定位块(22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定位块(225)内设置有两个弹簧定位槽或一个弹簧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定位块(225)的上端部与容纳筒(21)之间留有转动间隙(22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224)为三个,且均布在止滑支架(2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224)的两侧部向上弯曲成型有限位部(2241),且该限位部(2241)上设置有滚柱定位槽(22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支架(221)与容纳筒(21)之间设置有耐磨套(24),所述耐磨套(24)靠近驱动柄(2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2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套(24)的外侧至少设置有两个定位块(242),所述容纳筒(21)内设置有与定位块(242)配合使用的定位槽(243)。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或8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柄(23)包括手柄连接轴(231)和驱动爪(232),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座(224)之间设置有驱动槽(2243),所述驱动爪(232)伸入驱动槽(2243)内,且可推动止滑滚柱(222)向内移动,且驱动爪(232)与驱动槽(2243)之间留有间隙,且驱动爪(232)呈T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4)从前往后依次穿过转动手柄、驱动柄(23)、止滑装置(22)前固定座(2)和后固定座(3),后固定座(3)上设置有锁紧螺母(31),该锁紧螺母(31)用于连接卷轴(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包括伞杆(1),所述伞杆(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固定座(2)和后固定座(3),所述前固定座(2)和后固定座(3)之间穿设有穿过伞杆(1)的卷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座(2)背向伞杆(1)的一侧设置有容纳筒(21),所述容纳筒(21)内设置有与卷轴(4)连接的止滑装置(22),所述止滑装置(22)内配合设置有驱动柄(23),所述驱动柄(23)远离止滑装置(22)的一端连接转动手柄,所述止滑装置(22)包括止滑支架(221)、止滑滚柱(222)和顶紧弹簧(223),所述止滑支架(221)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座(224),每个限位座(224)内均设置有两个止滑滚柱(222),所述顶紧弹簧(223)将止滑滚柱(222)顶紧在限位座(224)和容纳筒(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224)的中端部向上凸起成型有弹簧定位块(225),所述顶紧弹簧(223)位于弹簧定位块(22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定位块(225)内设置有两个弹簧定位槽或一个弹簧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定位块(225)的上端部与容纳筒(21)之间留有转动间隙(22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伞用双向止滑摇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连标
申请(专利权)人:临海市琪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