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调节尾座,尤其涉及一种自调节尾座及机床。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机床加工一般是通过主轴和尾座来装夹工件的,由主轴带动工件旋转,配合刀具完成加工,机床的尾座是用来固定工件的装置,刀具在切削金属时,会产生极大的切力以及震动,所以必须利用尾座牢固地夹紧工件,防止工件切割发生移动或偏移现象,因此尾座属于机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现有的机床尾座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工件加工的持续进行,工件与尾座顶头之间的顶紧力在逐步发生变化,这将导致顶头与工件之间的夹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度挤压,一种是过度松弛,无论是哪种状态,都将导致工件的加工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现有的尾座无法在对工件的夹持中自行调节两者之间的顶紧力,导致该尾座使用价值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调节尾座,旨在解决现有的机床尾座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工件加工的持续进行,工件与尾座顶头之间的顶紧力在逐步发生变化,这将导致顶头与工件之间的夹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度挤压,一种是过度松弛,无论是哪种状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调节尾座,包括尾座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本体(5)上设有自调节组件(10),且自调节组件(10)包括安置筒(1001),尾座本体(5)的一侧开有安放槽,安置筒(1001)固定连接于安放槽的内部,所述安置筒(10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轨(1008),且两个导轨(1008)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019),两个滑动块(101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挤压环板(1018),挤压环板(1018)远离尾座本体(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1017),所述安装框(10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压传感器(1016),且安装框(101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节尾座,包括尾座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本体(5)上设有自调节组件(10),且自调节组件(10)包括安置筒(1001),尾座本体(5)的一侧开有安放槽,安置筒(1001)固定连接于安放槽的内部,所述安置筒(10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轨(1008),且两个导轨(1008)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019),两个滑动块(101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挤压环板(1018),挤压环板(1018)远离尾座本体(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1017),所述安装框(10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压传感器(1016),且安装框(101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连杆(1009),两个伸缩连杆(100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环板(1015),连接环板(10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顶尖(1006),顶尖(1006)与承压传感器(1016)接触,所述顶尖(100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套筒(1005),定位套筒(1005)的外侧等距离开有刻度槽(1004),定位套筒(100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杆(1007),两个滑动杆(1007)滑动连接于相对应的导轨(1008)的内部,所述安置筒(1001)位于刻度槽(1004)上方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机架(1003),且机架(1003)面向刻度槽(10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记录摄像头(1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筒(1001)远离挤压环板(10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调节弹簧杆一(1010),且两个调节弹簧杆一(1010)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014),两个定位块(1014)的相向一侧均开有嵌入槽,安置筒(1001)靠近两个调节弹簧杆一(1010)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11),两个连接杆(1011)面向相邻的定位块(10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一(1012),液压缸一(10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嵌入块(1013),嵌入块(1013)插接于定位块(1014)的嵌入槽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调节尾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筒(1001)的内部中心点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二(1022),且液压缸二(10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框(1023),推动框(1023)的内壁环形固定有调节弹簧杆二(1021),多个调节弹簧杆二(10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调节压块(10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调节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100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弯杆(7),且两个安装弯杆(7)的另一端均设有锁紧加固组件(12),两个锁紧加固组件(12)以尾座本体(5)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调节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加固组件(12)包括两个锁紧板(1201),且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荣,魏泽华,金瀛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