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活络机构及轮胎硫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82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硫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内活络机构及轮胎硫化模具,内活络机构包括基座、驱动机构和多个弹性顶撑件,基座上设有多个交替布置成环状结构的第一活络块和多个第二活络块,各第一活络块和各第二活络块均沿环状结构的径向移动设置在基座上;各弹性顶撑件呈发散状布置在基座上,各弹性顶撑件一一对应于各第二活络块,并用于分别弹性顶撑各第二活络块,各第一活络块的环状边缘均设有第一引导面,驱动机构的各动力输出端可分别驱动各第一活络块向环状结构的内侧移动,带动第一引导面挤压各第二活络块,以使各第二活络块向环状结构内侧挤压各弹性顶撑件,避免各活络块之间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干涉,且对驱动该机构的安装及传动精度要求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硫化,特别是涉及一种内活络机构及轮胎硫化模具


技术介绍

1、轮胎硫化过程中需要使用轮胎硫化模具,轮胎硫化模具需要设置内活络机构,内活络机构包括依次布置成环状结构的多个活络块,各活络块所形成的环状结构用于撑持呈环形的轮胎的内侧面,避免轮胎的内侧面在硫化过程中变形。

2、为便于待硫化轮胎能够顺利地套设在环状结构的外侧,并且便于将硫化后的轮胎从环状结构的外侧脱离,实现对硫化后轮胎的脱模,内活络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各活络块沿环状结构的径向移动的驱动机构,在将待硫化轮胎放置在环状结构之前,驱动机构驱动各活络块向靠近环状结构的中心的方向移动,使得内活络机构处于收缩状态,内活络机构处于收缩状态时,环状结构的外径较小,便于硫化轮胎的放置;在将硫化轮胎套设在环状结构外侧之后,驱动机构驱动各活络块向远离环状结构的中心的方向移动,使得内活络机构处于扩张状态,内活络机构处于扩张状态时,环状结构的外径较大,从而使得环状结构能够顶撑待硫化轮胎的内侧面。

3、为保证待硫化轮胎的成型效果,内活络机构处于扩张状态时,环状结构需要呈现出周侧封闭状;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活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活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41)和伸缩驱动装置(42),所述推杆(41)与所述环状结构同轴布置,所述推杆(41)的周侧上下摆动铰接有多个第一连杆(51),各所述第一连杆(51)远离所述推杆(41)的一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活络块(21)的内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活络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性顶撑件(3)均包括弹性件(31)和挡板(32),各所述挡板(32)均与所述基座(1)连接,各所述挡板(32)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活络块(22)沿所述环状结构的径向间隔布置,各所述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活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活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41)和伸缩驱动装置(42),所述推杆(41)与所述环状结构同轴布置,所述推杆(41)的周侧上下摆动铰接有多个第一连杆(51),各所述第一连杆(51)远离所述推杆(41)的一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活络块(21)的内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活络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性顶撑件(3)均包括弹性件(31)和挡板(32),各所述挡板(32)均与所述基座(1)连接,各所述挡板(32)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活络块(22)沿所述环状结构的径向间隔布置,各所述弹性件(31)的一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活络块(22)的内侧抵接,各所述弹性件(31)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挡板(3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活络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挡板(32)均沿所述环状结构的径向滑动导向连接在基座(1)上,所述内活络机构包括多个第二连杆(52),各所述第二连杆(52)和各所述第一连杆(51)沿所述推杆(41)的周向依次间隔布置,各所述第二连杆(52)的一端上下摆动铰接在所述推杆(41)的周侧,各所述第二连杆(52)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挡板(32)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牛马秋实赵晓礼韦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