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区输变电混凝土基础冻融循环自适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261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9
一种寒区输变电混凝土基础冻融循环自适应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底板中心承载于混凝土基础底部且四角布置四个挤压单元,挤压单元包括L形的侧壁板以及设置在内侧边缘处的两个挤压板,挤压板与侧壁板通过气杆连接,电渗透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包括直流电源箱、温控开关、负极管和正极管以及触发式电感传感器,四根抗拔杆中间固定在底板四角,其顶端套装在负极管上并加工排水孔,底端设置锚固头,内部设置排水通道,相邻侧壁板通过挡板单元连接封闭,与混凝土基础之间填充为砂土。结合自适应装置和电渗透系统对混凝土基础结构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控制冻融循环的不利影响,降低基础受损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是一种寒区输变电混凝土基础冻融循环自适应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发展,大量输变电工程建设逐渐由东部平原转向海拔较高、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的西北高海拔地区。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西北高海拔地区会面临常年低温、相对湿度较低等复杂环境。对于西北高海拔寒区,混凝土冻融循环作用会对输变电基础造成破坏,降低混凝土性能。

2、输变电混凝土基础位于冻土区埋藏较浅的活动层,每年都会发生季节性的融化和冻结,易造成基础的冻胀现象,当混凝土基础埋于冻结层中时,基础侧表面会受到由于土体冻胀产生的切向冻胀力,在冻融循环的长期作用下,会导致输电杆塔塔体出现倾斜、混凝土结构破碎与钢结构受损的重大安全事故,极大威胁了输变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3、因此,为减小寒区环境对混凝土基础的影响,从而降低安全隐患,亟需一种能够适应寒区输变电混凝土基础的冻融循环自适应装置,以减小寒区土体冻融循环对输变电基础的不利影响,进而控制冻融破坏对基础造成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p>1、为解决背景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寒区输变电混凝土基础冻融循环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础(1)、自适应装置(2)、电渗透系统(3)、四根抗拔杆(4)以及四个挡板单元(5),所述自适应装置(2)包括中心位置承载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底部的底板(21)以及均匀布置在所述底板(21)表面四角位置的四个挤压单元,每个所述挤压单元包括外形呈L形并与底板(21)一体成型的侧壁板(22)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壁板(22)两支臂内侧边缘处的两个挤压板(23),每个所述挤压板(23)背面与侧壁板(22)对应支臂之间通过气杆(24)连接,所述气杆(24)处于伸长状态下两个挤压板(23)能够呈L形对接接触,所述电渗透系统(3)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寒区输变电混凝土基础冻融循环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础(1)、自适应装置(2)、电渗透系统(3)、四根抗拔杆(4)以及四个挡板单元(5),所述自适应装置(2)包括中心位置承载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底部的底板(21)以及均匀布置在所述底板(21)表面四角位置的四个挤压单元,每个所述挤压单元包括外形呈l形并与底板(21)一体成型的侧壁板(22)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壁板(22)两支臂内侧边缘处的两个挤压板(23),每个所述挤压板(23)背面与侧壁板(22)对应支臂之间通过气杆(24)连接,所述气杆(24)处于伸长状态下两个挤压板(23)能够呈l形对接接触,所述电渗透系统(3)分为四个子系统与四个挤压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子系统采用串联形式并包括直流电源箱(31)、温控开关、固定在侧壁板(22)内侧夹角处的负极管(32)和正极管(33)以及固定在其中一个挤压板(23)接触端面的触发式电感传感器,其中,所述温控开关和所述触发式电感传感器共同作为开关,在温控开关检测到温度在0℃以下且触发式电感传感器未被两个挤压板(23)挤压的条件下子系统工作,所述四根抗拔杆(4)中间固定在底板(21)四角位置并与四个子系统的所述负极管(32)一一对应设置,抗拔杆(4)顶端套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安宁曹有财金浩张子堂陈廷彧陈鸿博李正发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