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2518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包括:漂浮载体、拦截网帘、生物膜填料、挺水植物和固定管桩;所述拦截网帘垂直于水流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漂浮载体前后两侧,所述生物膜填料设置在所述漂浮载体下方,所述挺水植物设置在所述漂浮载体上,所述固定管桩通过套环与所述漂浮载体连接。系统中的拦截网帘和生物膜填料能够吸附非工程区来水中的悬浮物并促进其沉降,提升水体透明度,同时拦截网帘还能起到防鱼作用。系统中的生物膜填料能够富集微生物大量生长并自然形成生物膜,不仅膜中微生物能吞噬和代谢非工程区来水中的的有机污染物成为无机物,而且利用生物膜由外及里形成的A/O结构微环境能促进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脱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河湖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尤其涉及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实际工程中,对污染河道分段、分区开展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情况较为常见。为避免非工程区水域的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而导致工程区水域水质下降的风险,很多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项目不乏采取人工筑坝或设置不透水围隔的方式,阻止非工程区水域的污染物向工程水域的蔓延、漂移和扩散。

2、但是,这种“硬隔断”,不利于水系河网的自然沟通,甚至在汛期会存在妨碍行洪排涝的安全隐患。此外,在湖泊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过程中,当湖泊面积较大时,往往需要把湖泊分隔成若干个区域,以便于施工期间对湖泊水质、水生态的调控。

3、因此,在不阻断正常水系连通和水体交换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降低非工程区水域污染物的输入对工程区水域的水质影响,对分段、分区开展河湖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包括:漂浮载体、拦截网帘、生物膜填料、挺水植物和固定管桩;

3、所述拦截网帘垂直于水流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漂浮载体前后两侧,所述生物膜填料设置在所述漂浮载体下方,所述挺水植物设置在所述漂浮载体上,所述固定管桩通过套环与所述漂浮载体连接。

4、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漂浮载体通过采用pe、epe和eps中的任意一种材质制作的浮体模块组装而成,所述漂浮载体上均匀开设有种植孔位。

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拦截网帘为两指有结聚乙烯网片。

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膜填料采用直径20-40mm的仿水草辫带式纤维填料,布设间距10-25cm。

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为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黄菖蒲、梭鱼草、旱伞草和圆币草的其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管桩的材质为q195热镀锌钢管。

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配重石笼,其连接安装在所述拦截网帘下端,使所述拦截网帘在水中固定稳靠,并与底泥界面贴合。

1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配重螺母,其连接安装在所述生物膜填料下端,使所述生物膜填料在水中保持垂直状态,减少水流扰动影响。

11、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

12、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系统中的拦截网帘和生物膜填料能够吸附非工程区来水中的悬浮物并促进其沉降,提升水体透明度,同时拦截网帘还能起到防鱼作用,有利于工程区水域开展鱼类调控工作。

14、(2)本技术中,系统中的生物膜填料能够富集微生物大量生长并自然形成生物膜,不仅膜中微生物能吞噬和代谢非工程区来水中的的有机污染物成为无机物,而且利用生物膜由外及里形成的a/o结构微环境能促进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脱氮。

15、(3)本技术中,系统中的挺水植物能够通过自身光合作用直接吸收非工程区来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并同化为自身的细胞组成物质,从而将水中的氮、磷转化到植物体内,并随植物的收割而彻底移出水体,同时具有景观美化效果。

16、综上所述,本技术作为河湖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前期辅助措施,能够有效同步去除过流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有机物和悬浮物,并且不阻碍整体水系流通,不受水位变化影响,施工建设和运行维护便捷且费用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载体(1)、拦截网帘(2)、生物膜填料(3)、挺水植物(4)和固定管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载体(1)通过采用PE、EPE和EPS中的任意一种材质制作的浮体模块组装而成,所述漂浮载体(1)上均匀开设有种植孔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填料(3)采用直径20-40mm的仿水草辫带式纤维填料,布设间距10-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4)为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黄菖蒲、梭鱼草、旱伞草和圆币草的其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桩(5)的材质为Q195热镀锌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石笼(21),其连接安装在所述拦截网帘(2)下端,使所述拦截网帘(2)在水中固定稳靠,并与底泥(6)界面贴合。</p>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载体(1)、拦截网帘(2)、生物膜填料(3)、挺水植物(4)和固定管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载体(1)通过采用pe、epe和eps中的任意一种材质制作的浮体模块组装而成,所述漂浮载体(1)上均匀开设有种植孔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减污生物网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填料(3)采用直径20-40mm的仿水草辫带式纤维填料,布设间距10-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琪李刘欣郭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逐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