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24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所述截流与净化设备包括两组呈V字型的过滤网架与旋转轴;两组所述过滤网架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并通过所述旋转轴驱动作周向转动,所述过滤网架的内侧形成供水体流通的迎水面,所述过滤网架为网状结构且具有若干网眼与结点,所述网眼内布置有生物过滤网膜,所述结点处布置有水生植物或放置有缓释型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过滤网架布置于湖泊排口的外围;所述迎水面上布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布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过滤网架作半周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能够有效的阻止污染源外流,能够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与污染截流
,更具体涉及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活动加剧,生活污水、工业尾水、农业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日益严重。全球范围内30%

40%的湖泊、水库遭受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影响,而中国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十年间,由原来的41%上升到了77%。富营养化水体的显著特征是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甚至爆发藻类水华,导致水体浑浊,水质恶化。造成河流、湖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的氮磷严重超标,而氮磷的超标致使湖泊河流蓝藻大面积生长,水体中的溶解氧急剧下降,水体发臭,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施入农田的化肥,一般情况下约有一半氮肥未被利用,流入地下水或池塘湖泊,大量生活污水也常使水体过肥。单靠自然的净化方式已无法承受大量的污染物的侵入。传统的方法也无法对大面积水域进行系统的处理。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湖泊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关键的一环。沉水植物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促进营养盐沉降、抑制沉积物释放营养盐等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维持水体清澈。反过来,沉水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富营养化水体浑浊,透明度下降,沉水植物无法生长。同时湖泊河流内的水流流动剧烈,现存技术中对湖泊排水口截污的技术并不完善,无法有效拦截并消减湖泊外源污染的扩散与流动。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截流净化设备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通过在暂不具备截污条件的湖泊排口外围构建多层生物网膜,并结合水生植物的种植和微生物负荷菌剂的投放,可有效拦截并消减湖泊外源污染复合,为湖泊的生态修复创造条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所述截流与净化设备包括两组呈V字型的过滤网架与旋转轴;
[0006]两组所述过滤网架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并通过所述旋转轴驱动作周向转动,所述过滤网架的内侧形成供水体流通的迎水面,所述过滤网架为网状结构且具有若干网眼与结点,所述网眼内布置有生物过滤网膜,所述结点处布置有水生植物或放置有缓释型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过滤网架布置于湖泊排口的外围;
[0007]所述迎水面上布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布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过滤网架作半周转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组所述过滤网架之间对称形成有V字型净化区,所述净化区内布置有水生植物或净化剂。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迎水面能够对湖泊污染作截流处理。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水流经所述迎水面与所述网眼进入所述V字型净化区后沿所述过滤网架的后侧壁流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架所形成的V字型内角在45

135
°
之间。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架所形成的V字型内角能够自由切换角度。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结点处布置的水生植物为紧贴生物膜且多根而生物量较小的草甸型沉水植物。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V字型净化区的水生植物为少根而生物量大的冠层型沉水植物。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过滤网架的内侧形成的迎水面对湖泊的水流进行过滤截流处理,湖泊内的营养物通过迎水面进入过滤网架形成的夹角内,流动的水压使得水体经过网眼穿过过滤网架,而水体中的营养物在经过网眼时,会被吸附在网眼内布置的生物过滤网膜上,当过量的营养物聚集于网眼内部,会造成水体难以流动,从而形成水压,迎水面布置的压力传感器对水压值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值传输至控制终端,旋转轴顶端布置的伺服电机会接收响应,驱动过滤网架作半周转动,实现对过滤网架的切换,提高了过滤周期时长,利于清理人员定期清理。
[0017](2)水流经迎水面与网眼进入V字型净化区后沿过滤网架的后侧壁流动,当过滤网架进行切换后,被切换的过滤网架会对水流进行阻挡,迎水面会成为水体流动死角,蓄积在网眼内部的能够稳定储存,并经结点处布置有水生植物或放置有缓释型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净化处理,同时,两组过滤网架之间对称形成有V字型净化区,净化区内布置有水生植物或净化剂,水体流动穿过过滤网架后,流速减慢,沿过滤网架的后侧壁流动,净化区内布置的水生植物与净化剂能够起到深度净化水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过滤网架;2、旋转轴;3、迎水面;10、网眼;11、结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
[0023]下面请参图1所示出的本技术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截流与净
化设备包括两组呈V字型的过滤网架1与旋转轴2;两组过滤网架1对称设置于旋转轴2的两侧,并通过旋转轴2驱动作周向转动,过滤网架1的内侧形成供水体流通的迎水面3,过滤网架1为网状结构且具有若干网眼10与结点11,网眼10内布置有生物过滤网膜,结点11处布置有水生植物或放置有缓释型微生物复合菌剂,过滤网架1布置于湖泊排口的外围;迎水面3上布置有压力传感器,旋转轴2的顶端布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能够驱动过滤网架1作半周转动。两组过滤网架1之间对称形成有V字型净化区,净化区内布置有水生植物或净化剂。迎水面3能够对湖泊污染作截流处理。水流经迎水面3与网眼10进入V字型净化区后沿过滤网架1的后侧壁流动。过滤网架1所形成的V字型内角在45

135
°
之间。过滤网架1所形成的V字型内角能够自由切换角度。结点11处布置的水生植物为紧贴生物膜且多根而生物量较小的草甸型沉水植物。V字型净化区的水生植物为少根而生物量大的冠层型沉水植物。
[0025]具体的,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过滤网架1的内侧形成的迎水面3对湖泊的水流进行过滤截流处理,湖泊内的营养物通过迎水面3进入过滤网架1形成的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与净化设备包括两组呈V字型的过滤网架与旋转轴;两组所述过滤网架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并通过所述旋转轴驱动作周向转动,所述过滤网架的内侧形成供水体流通的迎水面,所述过滤网架为网状结构且具有若干网眼与结点,所述网眼内布置有生物过滤网膜,所述结点处布置有水生植物或放置有缓释型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过滤网架布置于湖泊排口的外围;所述迎水面上布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布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过滤网架作半周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过滤网架之间对称形成有V字型净化区,所述净化区内布置有水生植物或净化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止湖泊外源污染的截流与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能够对湖泊污染作截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逐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