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技术_技高网

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2387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在剪力墙的后开洞的上方设置加强梁,两侧设加强柱,加强梁在加强柱上的锚固方式为机械锚固,可取消植筋,施工质量便于检查,同时锚固长度为原来的60%。另一方面,采用小洞口短跨度对原结构分段拆除施工,充分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逐步卸荷,同时将加固结构与结构拆除交替分段施工,此种拆除方法可避免因一次性大跨度拆除剪力墙后承载力不足而外部附加回顶支撑,施工安全,操作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剪力墙后开洞施工方法存在需要回顶卸荷,施工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剪力墙上进行大跨度后开洞将极大削弱原结构的承载力。为了对原结构进行补强,往往需要在洞口上方施工加强梁,并在其两侧施工加强柱。加强梁目前主流施工方法为凿除原结构后进行植筋后封模浇筑混凝土,但是由于洞口跨度较大,梁底受拉钢筋需要承受很大的拉应力。植筋工艺复杂,往往受植筋胶本身质量的影响,且同时受植筋孔的直径和深度以及后期实用环境的温度影响,结构受力可靠度低。剪力墙后开洞加固施工方法,目前常采用先进行回顶卸荷,然后进行整体拆除加固,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安全受加固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外部加固和拆除又会占用本身狭小的操作空间,施工不方便,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剪力墙后开洞施工方法存在需要回顶卸荷,施工不方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于剪力墙上的加固梁的第一浇筑位置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一水平端孔,所述水平端孔沿所述第一浇筑位置的长度方向设置;

4、于所述第一浇筑位置的两端的水平端孔的相背端的孔壁上安装锚板;

5、于所述水平端孔中绑扎梁端钢筋结构,并将所述梁端钢筋结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锚板;

6、于所述水平端孔的中部浇筑混凝土以固结形成所述加固梁的端部;

7、于所述剪力墙上的加固柱的第二浇筑位置开设竖向孔,使得所述竖向孔的上端连通于所述水平端孔的相背端;

8、于所述竖向孔内绑扎柱钢筋结构,所述柱钢筋结构的上端伸至所述水平端孔的相背端内并连接于所述梁端钢筋结构的第一端;

9、于所述竖向孔和所述水平端孔的相背端内浇筑混凝土以固结形成所述加固柱;

10、于所述第一浇筑位置的中部开设水平跨中孔,所述水平跨中孔连通于两水平端孔的相对端;

11、于所述水平跨中孔中绑扎所述加固梁的梁中钢筋结构,所述梁中钢筋结构连接于所述两端钢筋结构;

12、于所述水平跨中孔和两所述水平端孔的相对端中浇筑混凝土以固结形成所述加固梁的跨中部;

13、分段拆除所述加固柱与所述加固梁之间的剪力墙板以形成后开洞。

14、进一步的,所述梁端钢筋结构的水平筋的端部与所述锚板通过穿孔塞焊固定连接在一起。

15、进一步的,在浇筑所述加固梁的端部、跨中部以及加固柱时,于所述水平端孔、所述水平跨中孔以及所述竖向孔的面向所述剪力墙板的一侧的孔壁上铺设隔离模板。

16、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模板上涂覆有脱模剂。

17、进一步的,在分段拆除所述加固柱与所述加固梁之间的剪力墙板时,采用在水平方向上分段拆除所述剪力墙板。

18、进一步的,在拆除所述剪力墙板时,采用从中间向两边的顺序逐段对称拆除所述剪力墙板。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在剪力墙的后开洞的上方设置加强梁,两侧设加强柱。加强梁在加强柱上的锚固方式为机械锚固,即将钢筋末端与锚板穿孔塞焊。为防止应力集中破坏,浇筑采用的混凝土为高强微膨胀混凝土。

20、本专利技术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在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其洞口上方的加固梁钢筋锚入混凝土的方式改为机械锚固,即将钢筋末端与锚板穿孔塞焊。此种方法可取消植筋,施工质量便于检查,同时锚固长度为原来的60%。

21、本专利技术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采用小洞口短跨度对原结构分段拆除施工,充分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逐步卸荷,同时将加固结构与结构拆除交替分段施工,此种拆除方法可避免因一次性大跨度拆除剪力墙后承载力不足而外部附加回顶支撑,施工安全,操作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端钢筋结构的水平筋的端部与所述锚板通过穿孔塞焊固定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所述加固梁的端部、跨中部以及加固柱时,于所述水平端孔、所述水平跨中孔以及所述竖向孔的面向所述剪力墙板的一侧的孔壁上铺设隔离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板上涂覆有脱模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段拆除所述加固柱与所述加固梁之间的剪力墙板时,采用在水平方向上分段拆除所述剪力墙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拆除所述剪力墙板时,采用从中间向两边的顺序逐段对称拆除所述剪力墙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端钢筋结构的水平筋的端部与所述锚板通过穿孔塞焊固定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原结构应力重分布免支撑的剪力墙大跨度后开洞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所述加固梁的端部、跨中部以及加固柱时,于所述水平端孔、所述水平跨中孔以及所述竖向孔的面向所述剪力墙板的一侧的孔壁上铺设隔离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有前杨吉坤储啸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