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止动架板及止动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27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7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止动架板及止动架组件,包括上板体和固定在所述上板体一面上的绝缘膜固定柱,所述绝缘膜固定柱包括圆柱体形的立柱和圆锥体形的圆台,所述立柱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上板体上,其与所述圆台同轴连接且一体成型。圆台结构不仅能够引导绝缘膜定位孔与绝缘膜固定柱连接,而且在将绝缘膜定位孔推置绝缘膜固定柱根部时,由于圆台的截面直径小于绝缘膜定位孔孔径,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与绝缘膜定位孔边部的摩擦,有效减少绝缘膜定位孔磨损,提高电池安全性。而在绝缘膜固定柱根部的圆柱体形的立柱截面大小可以与绝缘膜定位孔大小基板一致,保证了绝缘膜的绝缘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止动架板及止动架组件的改进。


技术介绍

1、随着环境问题日益艰巨,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市场,锂电池也被广泛的运用到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设备中。为了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在电池的止动架组件之间安装并固定绝缘膜,来防止漏电。

2、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207587896u,在2017年12月14日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卷芯包膜结构。包括依次叠放的下止动架板、卷芯装配体、绝缘膜、上止动架板及盖板,所述的上止动架板通过正极铆钉与负极铆钉焊接在盖板上,所述的下止动架板及上止动架板之间扣合相连,且下止动架板及上止动架板将卷芯装配体及绝缘膜夹合在两者之间,所述的绝缘膜对卷芯装配体形成自盖板底部至卷芯装配体底部的全包膜状态。

3、上述技术专利中,通过注液孔定位凸台配合绝缘膜上的定位孔来固定绝缘膜,但仍然存在一些导致电池漏电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绝缘膜绝缘性,绝缘膜定位孔不宜过大。因此,将绝缘膜上的定位孔安装到上止动架板上的定位柱根部过程中,绝缘膜固定柱的侧壁容易刮伤绝缘膜定位孔的边缘,使其翘边,导致绝缘膜绝缘性降低,存在漏电风险。另一方面,在通过绝缘膜固定柱中的通道向电池内部注入电解液时,由于通道直径较小,电解液注入过程中容易溢出,溢出的电解液进入绝缘膜缝隙之间,也会造成绝缘膜绝缘性降低,存在漏电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存在的漏电风险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止动架板,能够降低绝缘膜安装过程中翘边和电解液溢出的漏电风险,提高电池安全性。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上止动架板,包括上板体和固定在所述上板体一面上的绝缘膜固定柱,所述绝缘膜固定柱包括圆柱体形的立柱和圆锥体形的圆台,所述立柱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上板体上,其与所述圆台同轴连接且一体成型。

6、优选的,分别为第一绝缘膜固定柱和第二绝缘膜固定柱,所述第一绝缘膜固定柱和第二绝缘膜固定柱在所述上板体冲压一体成型。

7、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中具有轴向贯穿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的主通道。

8、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的圆台外周处存在若干局部内凹形成的分通道,所述分通道与所述主通道连通。

9、优选的,所述上板体两端折弯形成第一加强筋。

10、优选的,所述上板体靠近两端位置均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圆周外围处设有成对的圆柱体形定位凸台,每对所述定位凸台关于所述第一通孔圆心呈中心对称。

11、一种止动架组件,包括所述的上止动架板,所述上止动架板一面固定在基板上,其另一面卡扣连接着下止动架板;所述上止动架板和所述下止动架板之间夹持固定着绝缘膜。

12、优选的,所述下止动架板包括下板体,所述下板体具有两个平行的长条板,和一体连接在两个所述平行长条板之间的夹板;两个所述长条板中间处分布固定着一个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上具有与所述上止动架板连接的卡扣。

13、优选的,所述下板体两端一体成型连接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周处设有凸起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凸起高度与所述定位平台高度相同。

14、优选的,所述上止动架板两端设有铆钉固定区,所述铆钉固定区外周一圈固定着凸起的铆钉限位筋以限制铆钉的底座的移动。

15、2、有益效果

16、(1)本技术提供的上止动架板上的绝缘膜固定柱包括圆柱体形的立柱和圆锥体形的圆台,立柱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上板体上。圆台结构能够引导绝缘膜定位孔与绝缘膜固定柱连接。而且在将绝缘膜定位孔推置绝缘膜固定柱根部时,由于圆台的截面直径小于绝缘膜定位孔孔径,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与绝缘膜定位孔边部的摩擦,有效减少绝缘膜定位孔磨损、翘边,提高电池安全性。而在绝缘膜固定柱根部的圆柱体形的立柱截面大小可以与绝缘膜定位孔大小基本一致,保证了绝缘膜的绝缘性。

17、(2)第二绝缘膜固定柱中,存在轴向贯穿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的主通道,在第二绝缘膜固定柱的圆台外周处存在若干局部内凹形成与主通道连通的分通道。电解液从基板注液孔流入到主通道内,一部分电解液直接从主通道流入电池内部。当主通道内注入的电解液流速过快出现累积时,电解液可以从分通道流出。避免电解液累积溢出到电池外壳外,降低电池漏电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止动架板,包括上板体(11)和固定在所述上板体(11)一面上的绝缘膜固定柱(16),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固定柱(16)包括圆柱体形的立柱(161)和圆锥体形的圆台(162),所述立柱(161)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上板体(11)上,其与所述圆台(162)同轴连接且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固定柱(16)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绝缘膜固定柱(163)和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所述第一绝缘膜固定柱(163)和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在所述上板体(11)冲压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中具有轴向贯穿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的主通道(16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的圆台(162)外周处存在若干局部内凹形成的分通道(1642),所述分通道(1642)与所述主通道(164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11)两端折弯形成第一加强筋(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11)靠近两端位置均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2)圆周外围处设有成对的圆柱体形定位凸台(13),每对所述定位凸台(13)关于所述第一通孔(12)圆心呈中心对称。

7.一种止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上止动架板(1),所述上止动架板(1)一面固定在基板(3)上,其另一面卡扣连接着下止动架板(2);所述上止动架板(1)和所述下止动架板(2)之间夹持固定着绝缘膜(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止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止动架板(2)包括下板体(21),所述下板体(21)具有两个平行的长条板(211),和一体连接在两个所述平行长条板(211)之间的夹板(212);两个所述长条板(211)中间处分布固定着一个定位平台(23),所述定位平台(23)上具有与所述上止动架板(1)连接的卡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止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体(21)两端一体成型连接着限位板(24),所述限位板(24)的外周处设有凸起的第二加强筋(241),所述第二加强筋(241)凸起高度与所述定位平台(23)高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止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动架板(1)两端设有铆钉固定区(14),所述铆钉固定区(14)外周一圈固定着凸起的铆钉限位筋(141)以限制铆钉(5)的底座(51)的移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止动架板,包括上板体(11)和固定在所述上板体(11)一面上的绝缘膜固定柱(16),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固定柱(16)包括圆柱体形的立柱(161)和圆锥体形的圆台(162),所述立柱(161)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上板体(11)上,其与所述圆台(162)同轴连接且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固定柱(16)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绝缘膜固定柱(163)和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所述第一绝缘膜固定柱(163)和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在所述上板体(11)冲压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中具有轴向贯穿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的主通道(16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膜固定柱(164)的圆台(162)外周处存在若干局部内凹形成的分通道(1642),所述分通道(1642)与所述主通道(164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11)两端折弯形成第一加强筋(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止动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11)靠近两端位置均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坤鞠林润达传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