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幕墙玻璃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181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幕墙玻璃运输装置,属于建筑施工幕墙工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底部钢架、承载件和抵靠架;移动组件安装于底部钢架的下方,使以底部钢架为结构基础的该装置在人力作用下进行移动;承载件设置于底部钢架的上方两侧,承载件用于承载以竖向放置方式放置其上的幕墙玻璃的一端;抵靠架设置于底部钢架的上方中部,抵靠架的左右两侧面为与幕墙玻璃的接触面,且抵靠架的左右两侧面与竖直面呈倾斜夹角;抵靠架使幕墙玻璃表面抵靠于其左侧面或右侧面,或是使幕墙玻璃的另一端抵靠接触其左侧面或右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约了幕墙玻璃现场运输过程的人工工作量,减轻了工人劳动负担,保证了幕墙玻璃运输的安全性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幕墙工程,应用于幕墙玻璃的现场运输过程中,具体为一种施工现场幕墙玻璃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幕墙工程中,幕墙玻璃在完成设计后,由工厂批量生产并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需再将幕墙玻璃运输至建筑指定位置处进行安装,涉及到在场内运输的路径及不同楼层间的移动。幕墙玻璃在不同楼层间移动时依赖于施工电梯等设备,同时其现场运输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搬运。

2、正因为幕墙玻璃的这一现场运输要求,结合幕墙玻璃自身的特点,包括各楼层的安装位置不同、自重大等,给现场运输带来了很多不便。幕墙玻璃数量众多,单块玻璃重量大,通常的重量可达到40余斤每平方米,因此单块小块的幕墙玻璃即重达上百斤。在施工现场,由多名工人以人工方式对幕墙玻璃进行挑运或抬运,由于玻璃本身的易碎特性,难以进行有效保护,挑运或抬运中也难以在某处暂时歇息,因此人工方式的运输费时费力。

3、由于人工方式挑运或抬运的工作量极大,建筑施工现场的楼栋环境复杂,基本无法保证玻璃不与周边物件发生碰撞擦刮,影响幕墙工程进展与成品质量。因此,本领域中急需一种针对幕墙玻璃为对象,且能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现场幕墙玻璃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移动组件(1)、底部钢架(2)、承载件(3)和抵靠架(4);所述移动组件(1)安装于所述底部钢架(2)的下方,所述移动组件(1)用于使以所述底部钢架(2)为结构基础的所述装置在人力作用下进行移动;所述承载件(3)设置于所述底部钢架(2)的上方两侧,所述承载件(3)用于承载以竖向放置方式放置其上的幕墙玻璃的一端;所述抵靠架(4)设置于所述底部钢架(2)的上方中部,所述抵靠架(4)的左右两侧面为与幕墙玻璃的接触面,且所述抵靠架(4)的左右两侧面与竖直面呈倾斜夹角;所述抵靠架(4)用于使竖向放置的幕墙玻璃表面抵靠于其左侧面或右侧面,或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现场幕墙玻璃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移动组件(1)、底部钢架(2)、承载件(3)和抵靠架(4);所述移动组件(1)安装于所述底部钢架(2)的下方,所述移动组件(1)用于使以所述底部钢架(2)为结构基础的所述装置在人力作用下进行移动;所述承载件(3)设置于所述底部钢架(2)的上方两侧,所述承载件(3)用于承载以竖向放置方式放置其上的幕墙玻璃的一端;所述抵靠架(4)设置于所述底部钢架(2)的上方中部,所述抵靠架(4)的左右两侧面为与幕墙玻璃的接触面,且所述抵靠架(4)的左右两侧面与竖直面呈倾斜夹角;所述抵靠架(4)用于使竖向放置的幕墙玻璃表面抵靠于其左侧面或右侧面,或是使竖向放置的幕墙玻璃的另一端抵靠接触其左侧面或右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幕墙玻璃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钢架(2)由5根矩管(21)焊接而成,其中2根矩管(21)沿长度方向布置,3根矩管(21)沿宽度方向布置,形成整体为矩形的底部钢架形状;沿宽度方向布置的矩管(21)依次焊接连接于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矩管(21)的前端、中间端和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幕墙玻璃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1)至少包括4个成品万向胶轮(11);4个成品万向胶轮(11)分别焊接连接于整体为矩形的所述底部钢架(2)的下方4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幕墙玻璃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3)包括2块木板(31),分别布置于所述底部钢架(2)的上方两侧;所述木板(31)的长度与矩形的底部钢架(2)的长度相同,所述木板(31)沿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矩形的所述底部钢架(2)的外缘对齐,另一端与所述抵靠架(4)的底部接触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幕墙玻璃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3)还包括3根枋木(32),2块所述木板(31)上方通过所述枋木(32)钉接连接;所述枋木(32)的长度与矩形的底部钢架(2)的宽度相同,3根所述枋木(32)依次钉接连接于所述木板(31)沿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中间端和后端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易富民陈文渝李吉周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