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芯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79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4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一种多电芯的电池包括外壳、第一极柱、第二极柱和电芯组;外壳具有空腔;外壳的壳壁具有至少一个导电部;外壳的壳壁中除了至少两个导电部之外的部分为连接部;每个导电部与连接部之间均绝缘设置;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电芯组在串联方向上的首端处的极耳与电池的第一极性端相连,电芯组在串联方向上的尾端处的极耳与电池的第二极性端相连。本技术能在电池的外壳内设置多个电芯,并让多个电芯串联在一起,减少了电池串接的次数,从而减少了因电池的串接而所需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多电芯的电池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原有的两轮电动车上的铅酸电池循环寿命短,能量密度低等,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两轮电动车的电池已经开始由铅酸电池逐渐过渡到锂离子电池上,然而电动车为了其充电安全和其制造成本,一般采用的都是48v的电池包设计。而现有的铁锂的单体电芯的电压为3.2v,三元的单体电芯的电压为3.7v,为了满足电动车的电压需求,只能将十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从而组装成48v的小型电池包。

2、但是,十多个电池串联的结构会挤占一部分电动车的体积空间,使得其体积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同时受电动车空间的限制,外部很难排布多个方形铝壳电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电芯的电池,旨在合理地利用占用空间,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多电芯的电池,包括:

4、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空腔;所述外壳的壳壁具有至少一个导电部,所述外壳的壳壁中除了至少两个所述导电部之外的部分为连接部;每个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均绝缘设置;

5、电芯组,所述电芯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电芯组具有至少两个电芯;至少两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极耳的极性均相反,且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极耳通过所述导电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或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

6、所述电芯组在串联方向上的首端处的极耳与所述电池的第一极性端相连,所述电芯组在串联方向上的尾端处的极耳与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相连。

7、优选地,每个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均通过纳米注塑的方式连接。

8、优选地,所述电池的第一极性端为第一极柱,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第一极柱安装孔,所述第一极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处,且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绝缘且密封连接。

9、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焊接,且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盖体上;当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偶数时,所述电池的负极为所述盖体;当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电池的负极为所述壳体。

10、优选地,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为第一极柱,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为第二极柱,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第二极柱安装孔和第一极柱安装孔;所述第一极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处,且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绝缘且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极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柱安装孔处,且所述第二极柱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绝缘且密封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焊接,且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空腔;当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偶数时,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和第二极柱安装孔均设置在所述盖体;当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极柱安装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所述壳体。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纳米注塑的方式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一极柱和/或所述第二极柱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纳米注塑的方式连接。

14、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极耳均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导电部相连。

15、优选地,所述电芯的两个极耳中与所述导电部相连的一端均通过熔平或揉平的处理方式以形成与所述外壳的壳壁贴合的连接面。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池的外壳内设置多个电芯,并让多个电芯串联在一起,减少了电池串接的次数,从而减少了因电池的串接而所需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部(102)与所述连接部(103)之间均通过纳米注塑的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第一极性端为第一极柱(400),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为连接部(103),所述连接部(103)设置有第一极柱安装孔(3),所述第一极柱(400)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3)处,且所述第一极柱(400)与所述连接部(103)之间绝缘且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包括壳体(2)和盖体(1),所述壳体(2)具有开口,所述盖体(1)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盖体(1)和所述壳体(2)焊接,且所述盖体(1)和所述壳体(2)之间形成所述空腔(101);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3)设置在所述盖体(1)上;当所述电芯(301)的数量为偶数时,所述电池的负极为所述盖体(1);当所述电芯(301)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电池的负极为所述壳体(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为第一极柱(400),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为第二极柱(500),所述连接部(103)设置有第二极柱安装孔(4)和第一极柱安装孔(3);所述第一极柱(400)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3)处,且所述第一极柱(400)与所述连接部(103)之间绝缘且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极柱(500)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柱安装孔(4)处,且所述第二极柱(500)与所述连接部(103)之间绝缘且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包括壳体(2)和盖体(1),所述壳体(2)具有开口,所述盖体(1)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盖体(1)和所述壳体(2)焊接,且所述盖体(1)和所述壳体(2)之间形成所述空腔(101);当所述电芯(301)的数量为偶数时,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3)和第二极柱安装孔(4)均设置在所述盖体(1);当所述电芯(301)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3)和所述第二极柱安装孔(4)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1)、所述壳体(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400)与所述连接部(103)之间通过纳米注塑的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400)和/或所述第二极柱(500)与所述连接部(103)之间通过纳米注塑的方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301)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极耳均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导电部(102)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301)的两个极耳中与所述导电部(102)相连的一端均通过熔平或揉平的处理方式以形成与所述外壳(100)的壳壁贴合的连接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部(102)与所述连接部(103)之间均通过纳米注塑的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第一极性端为第一极柱(400),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为连接部(103),所述连接部(103)设置有第一极柱安装孔(3),所述第一极柱(400)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3)处,且所述第一极柱(400)与所述连接部(103)之间绝缘且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包括壳体(2)和盖体(1),所述壳体(2)具有开口,所述盖体(1)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盖体(1)和所述壳体(2)焊接,且所述盖体(1)和所述壳体(2)之间形成所述空腔(101);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3)设置在所述盖体(1)上;当所述电芯(301)的数量为偶数时,所述电池的负极为所述盖体(1);当所述电芯(301)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电池的负极为所述壳体(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电芯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为第一极柱(400),所述电池的第二极性端为第二极柱(500),所述连接部(103)设置有第二极柱安装孔(4)和第一极柱安装孔(3);所述第一极柱(400)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安装孔(3)处,且所述第一极柱(400)与所述连接部(103)之间绝缘且密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