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622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该管柱结构包括杆式抽油泵举升系统,气举举升系统及不压井作业装置。通过在抽油杆下设置出油接头和固定阀座,实现油流动,通过设置中心杆和导向罩,实现不同状态下的工作状态,该管柱实现了防气举升、用气举升与不压井作业三者有效结合,解决了的现有防气生产适应性差及高产气井压井成功率低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采油,具体涉及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气驱技术已成为常规油藏开发后期及非常规资源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新疆、大庆、吉林等油田先后先开展了天然气驱、co2驱、空气驱等技术先导试验及工业化应用,气驱过程生产井产出流体往往表现为波动大、供液不连续、高气液比(通常>500)等问题,给举升工艺带来巨大挑战。目前以应用气液分离装置、防气抽油泵等机械工具类防气举升工艺为主,在气液比较低时对提高抽油泵充满度效果较好,但气液比高时仍存在泵效低、产量低问题,生产效果较差。单一的举升技术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气驱开发特征。同时,气驱开发油藏初期压力系数低,中后期压力高,前期采用常规修井液压井容易发生井漏,或修井液受井内气体影响,气侵速度快,井筒无法保持一定高度的液柱,从而造成压井失败;中后期修井过程洗压井难度大,作业风险大,影响检泵及后续修井作业。而采用高密度的束缚水等天然气井专用压井液虽然效果好,但也存在成本高、污染地层的缺点。需要针对气驱开发特征,研制配套高效、安全作业管柱工艺。

2、含气油井多配套采用油气分离装置、防气抽油泵等机械工具类防气工艺,以减少气体对举升系统的不利影响。井下流体经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后减少了进入抽油泵的气体,提高了抽油泵的充满度,进而可以提高泵效及产量。防气抽油泵结构形式多样,但大多是以保证泵阀顺利开启以防止气锁空抽为目的,对于提高泵效具有一定作用。由于自身技术局限性,机械防气工艺在低气液比阶段生产效果相对较好,但在高气液比阶段仍存在泵效低、产量低、抽油泵气锁等问题,对生产规律变化大的油藏适应性差,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生产。

3、含气油井修井过程中的压井作业以采用清水和稠油脱油热污水为主,在低含气井应用效果较好,而在高含气油井应用成功率低。高密度的束缚水等专用修井液是在水中加入nacl、cacl2、cabr2或zncl2等,经过配比计算密度可以达到1.1-2.0g/cm3甚至更高,应用于高含气井压井效果良好,但价格昂贵,成本高。含气井特别是高含气井采用清水和稠油脱油热污水压井成功率较低,存在井喷失控的风险。束缚水等天然气井压井液价格昂贵,成本高。常规压井作业在施工时需要用到泵车、罐车等设备,并需按流程连接地面管线,地面工艺设备、管线复杂。

4、目前常用的机械类防气工具,在气液比较高时仍有大量气体进入泵腔,降低了泵的充满度,导致泵效低、产量低,甚至无法维持生产。因此,单纯依靠机械类防气工具不能解决高气液比阶段高效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驱开发油藏由于生产规律变化大导致的常规机械类防气举升工艺适应性差及采用常规压井技术作业复杂、成功率低及采用天然气专用压井液成本高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包括抽油杆,所述抽油杆设置在油管中,所述油管上设置有气举阀;

4、所述抽油杆的下端连接有出油接头,出油接头设置在内泵筒中,所述内泵筒的下端连接有固定阀座,所述内泵筒的下端连接有泵下进液管;

5、所述泵下进液管的下方设置有上档环,上档环中插入有爪簧,爪簧的上端和泵下进液管连接,爪簧的下端套装在导向罩中,所述导向罩的外径大于上档环的内径;爪簧中卡装有中心杆,中心杆的下部穿过导向罩,中心杆的下端连接有压紧头,所述压紧头在导向罩的下方,所述压紧头和导向罩之间设置有弹簧;

6、导向罩外的中心杆设置在密封筒中,所述密封筒的下端连接有悬挂筒;所述压紧头的下端连接有密封柱塞,密封柱塞设置在悬挂筒中,密封柱塞和悬挂筒之间设置有下c型卡环。

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8、优选的,所述油管的下端连接有杆式泵工作筒,所述杆式泵工作筒的下端连接有外泵筒;所述抽油杆穿过杆式泵工作筒,所述出油接头在外泵筒中。

9、优选的,所述杆式泵工作筒中设置有中心筒;

10、所述中心筒和杆式泵工作筒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压帽、上c型卡环、隔环和密封圈。

11、优选的,所述油管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级气举阀、二级气举阀,…,和n级气举阀。

12、优选的,所述出油接头的下端面开设有进油孔,所述出油接头中放置有活动的游动阀球,游动阀球的直径大于进油孔的直径;

13、所述固定阀座的下端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固定阀座中放置有固定阀球,固定阀球的直径大于圆形孔的直径。

14、优选的,所述上档环的下端连接有油管短接,所述油管短接的和下端和密封筒的上端连接。

15、优选的,所述中心杆的上端为插入头,所述中心杆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梯形凸台,所述中心杆的下部为直杆状。

16、优选的,所述密封筒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17、优选的,所述密封柱塞的外侧壁开设有下卡槽,悬挂筒的内侧壁开设有上卡槽。

18、优选的,所述悬挂筒的下端面连接有下档环;

19、所述泵下进液管为气液分离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该管柱结构包括杆式抽油泵举升系统,气举举升系统及不压井作业装置。通过在抽油杆下设置出油接头和固定阀座,实现油流动,通过设置中心杆和导向罩,实现不同状态下的工作状态,该管柱实现了防气举升、用气举升与不压井作业三者有效结合,解决了的现有防气生产适应性差及高产气井压井成功率低难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油杆(10),所述抽油杆(10)设置在油管(1)中,所述油管(1)上设置有气举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的下端连接有杆式泵工作筒(4),所述杆式泵工作筒(4)的下端连接有外泵筒(17);所述抽油杆(10)穿过杆式泵工作筒(4),所述出油接头(11)在外泵筒(17)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式泵工作筒(4)中设置有中心筒(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级气举阀(2)、二级气举阀(3),…,和N级气举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接头(11)的下端面开设有进油孔(35),所述出油接头(11)中放置有活动的游动阀球(12),游动阀球(12)的直径大于进油孔(35)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档环(19)的下端连接有油管短接(20),所述油管短接(20)的和下端和密封筒(26)的上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22)的上端为插入头(36),所述中心杆(2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梯形凸台(37),所述中心杆(22)的下部为直杆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筒(26)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柱塞(27)的外侧壁开设有下卡槽(40),悬挂筒(28)的内侧壁开设有上卡槽(4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筒(28)的下端面连接有下档环(3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油杆(10),所述抽油杆(10)设置在油管(1)中,所述油管(1)上设置有气举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的下端连接有杆式泵工作筒(4),所述杆式泵工作筒(4)的下端连接有外泵筒(17);所述抽油杆(10)穿过杆式泵工作筒(4),所述出油接头(11)在外泵筒(17)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式泵工作筒(4)中设置有中心筒(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级气举阀(2)、二级气举阀(3),…,和n级气举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举、机抽复合举升及不压井作业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接头(11)的下端面开设有进油孔(35),所述出油接头(11)中放置有活动的游动阀球(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金杭张辉褚浩元黄晓东陈森吴洲蒋理雷德荣肉孜麦麦提·巴克陈瑞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