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612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能够提升结构强度来保护高电压电气部件并提升碰撞安全性能。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侧框架,设置在车辆的侧部,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副框架,安装在所述侧框架的下方,且支撑悬吊部件;高电压电气部件,设置在地板面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副框架的后方;补强框架,设置在所述高电压电气部件的周围;以及块部件,设置在所述补强框架的前端,其中所述块部件具有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副框架往上方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提供对于也考虑了交通参与人中老年人或儿童等处于弱势立场的人的可持续输送系统的存取的努力正在活跃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通过与碰撞安全性能有关的开发而致力于更进一步改善交通的安全性或便利性的研究开发。

2、可是,在与碰撞安全性能有关的开发中,车辆前部结构的结构强度是课题。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在由侧框架(side frame)、副框架(sub-frame)、地板面板(floor panel)等结构组成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可将补强结构物配置成位于高电压电气部件(例如电池模组)的前方侧,其中补强结构物的前侧面构成为往后方倾斜而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将所述副框架往下方引导的结构。由此,期望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预防副框架直接撞击高电压电气部件的前部。然而,这样的补强结构物通常设置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应于一对副框架的横向条状结构,且为了轻量化而构成为中空封闭截面构造。如此,补强结构物上用来引导副框架的前侧面仅为中空封闭截面结构的一部分的侧面,其结构强度低而容易在与副框架接触时变形,难以有效地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将副框架往下方引导来预防副框架直接撞击高电压电气部件的前部。

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以达成提升结构强度来保护高电压电气部件并提升碰撞安全性能为目的。而且,进而有助于发展可持续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能够提升结构强度来保护高电压电气部件并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2、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侧框架,设置在车辆的侧部,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副框架,安装在所述侧框架的下方,且支撑悬吊部件;高电压电气部件,设置在地板面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副框架的后方;补强框架,设置在所述高电压电气部件的周围;以及块部件,设置在所述补强框架的前端,其中所述块部件具有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副框架往上方倾斜。

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副框架具有往后方延伸的延长部,所述块部件配置成与所述延长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并排。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框架由管状框架所构成,且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紧固在所述块部件上的第一紧固部。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块部件的所述倾斜面上设有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分离配置的一对第二紧固部,所述一对第二紧固部比所述倾斜面更往下方突出,所述一对第二紧固部之间的间距比所述延长部的宽度宽,且所述延长部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对应于所述一对第二紧固部之间。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框架具有连结部、外周部、以及前后延伸部,所述连结部连结所述块部件,所述外周部环绕在所述高电压电气部件的周围,且所述前后延伸部从所述连结部往后方延伸并连接于所述外周部。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结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而连结所述块部件,且所述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弯曲而形成弯曲部。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结部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外侧端部形成一对所述弯曲部,所述连结部还具有连接在一对所述弯曲部之间的直线部,所述前后延伸部连接在所述连结部的比所述弯曲部更靠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所述直线部上。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地板框架,所述地板框架安装于所述地板面板,以与所述地板面板构成封闭截面,且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块部件还安装在所述地板框架上。

10、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副框架安装在侧框架的下方,高电压电气部件位于副框架的后方,补强框架设置在高电压电气部件的周围,且块部件设置在补强框架的前端。其中,块部件具有倾斜面,且倾斜面朝向副框架往上方倾斜。如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块部件的倾斜面能够将往后方移动而接触倾斜面的副框架往下方引导,从而抑制副框架接触位于后方的高电压电气部件。并且,块部件的后方由补强框架支撑而提升结构强度,能够抑制块部件在与副框架接触时往后方移动,从而使块部件经由倾斜面将副框架往下方引导的过程更为安定。据此,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能够提升结构强度来保护高电压电气部件并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11、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稲积拓也糟谷丘里小林平典坂井建斗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