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用碎石挤密组合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29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夯用碎石挤密组合锤,包括基础夯锤和挤密夯锤,基础夯锤呈凸字形,其底部为圆柱状的基础锤体,其基础锤体顶端中部一体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锤颈,且锤颈顶部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吊装螺杆,挤密夯锤包括一体相连的连接锤体和挤密锤头,连接锤体固定设置于基础锤体底端,挤密锤头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挤密锤头均匀布设在连接锤体的底端,挤密锤头上部为圆柱状锤体,且圆柱状锤体的末端为半球状凸起,所述基础锤体及连接锤体上按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个竖向贯通的排气孔,且排气孔布设在避开挤密锤头的位置处。本技术可大幅增加置换深度,并达到更好的碎石效果,大大增加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强夯施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强夯用碎石挤密组合锤


技术介绍

1、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造价低,影响范围广的优势,但强夯施工也存在不足,例如当地基土属于含大粒径高强度块石的碎石土时,现有夯锤的强夯置换墩体深度与强度往往无法保证。传统夯锤有底面积大的,有底面积小的(以锥形或圆台形为主),当为大底面积夯锤时,在锤重一样的情况下,锤底面积越大单位面积的地基受到的夯击力越小,加之土体松实不一,夯锤的夯击力会被其中的块石分散掉,难以将块石破碎到合适粒径并作为置换墩体材料打入地基内部,导致墩体置换深度与强度不够,当为小底面积夯锤时,为保证锤重不变,锤体高度会相应增加,进而导致落距减小,而且当夯锤底面积过小时,强夯施工时容易在块石的影响下造成塌孔及歪锤问题,强夯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强夯用碎石挤密组合锤,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强夯用碎石挤密组合锤,包括基础夯锤和挤密夯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夯用碎石挤密组合锤,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夯锤(1)和挤密夯锤(2),所述基础夯锤(1)呈凸字形,其底部为圆柱状的基础锤体(101),其基础锤体(101)顶端中部一体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锤颈(102),所述锤颈(102)呈圆柱状,其轴心与基础锤体(101)轴心共线,且锤颈(102)顶部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吊装螺杆(4),所述吊装螺杆(4)的底端贯穿锤颈(102)并延伸至基础锤体(101)内一定深度处,所述挤密夯锤(2)包括一体相连的连接锤体(201)和挤密锤头(202),所述连接锤体(201)固定设置于基础锤体(101)底端,其横截面尺寸与基础锤体(101)横截面尺寸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夯用碎石挤密组合锤,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夯锤(1)和挤密夯锤(2),所述基础夯锤(1)呈凸字形,其底部为圆柱状的基础锤体(101),其基础锤体(101)顶端中部一体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锤颈(102),所述锤颈(102)呈圆柱状,其轴心与基础锤体(101)轴心共线,且锤颈(102)顶部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吊装螺杆(4),所述吊装螺杆(4)的底端贯穿锤颈(102)并延伸至基础锤体(101)内一定深度处,所述挤密夯锤(2)包括一体相连的连接锤体(201)和挤密锤头(202),所述连接锤体(201)固定设置于基础锤体(101)底端,其横截面尺寸与基础锤体(101)横截面尺寸一致,且其轴心均与基础锤体(101)的轴心共线,所述挤密锤头(202)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挤密锤头(202)均匀布设在连接锤体(201)的底端,挤密锤头(202)上部为圆柱状锤体,且圆柱状锤体的末端为半球状凸起,所述基础锤体(101)及连接锤体(201)上按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个竖向贯通的排气孔(5),且排气孔(5)布设在避开挤密锤头(202)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夯用碎石挤密组合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密夯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栓任忠钊张兵刘雪峰杨沛达高立鑫张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