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0538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6
本技术属于浅层地温能利用技术领域,尤其为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室内地基,所述室内地基内安装有闭合管道,所述闭合管道的顶端插入有多个旱井口管,每个所述旱井口管之间均填充有保温材料,且位于中部的旱井口管内安装有风力换气扇;封堵组件,用于将封堵盖延展,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连接在封堵盖顶端的四个封堵叶片,所述封堵盖顶端连接有驱动四个封堵叶片转动的驱动组件;本技术通过封堵组件的设置,能够对封堵盖起到延展的作用,解决了在井口封堵时,由于旱井口的直径不同需要携带不同直径的封堵工具的问题,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旱井口的封堵难度,省时省力,增加了温室循环利用设备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浅层地温能利用,具体涉及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1、大棚是用竹木杆、水泥杆、轻型钢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为拱圆形的料棚,现有的大棚建设中,通常设置有温室循环利用装置,通过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内的闭合管与发泡保温材料,用于将闭合管内热空气向外排放,并且让室内冷空气流入闭合管内,从而使浅层地温与大棚内温室进行双向循环利用,以方便大棚的种植。

2、在公开号为cn110720337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新方法浅层地温能利用设施,依靠地下保温圈防止浅层地温能上传地面时流失到室外,依靠风力换气扇扇将地下闭合管道内的浅层地温能循环到地面,在极端的无风的寒冷天气依靠伸缩式旱井出气管将地下闭合管道内的轻热空气抽出到室内,让室内冷沉空气流入旱井管中,以此实现浅层地温能的双向利用;虽然上述利用设施解决了浅层地温能的双向利用,但是上述的利用设施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先将旱井口和大口径旱井口封堵,防止杂物进入,然而在进行封堵时,由于旱井口的直径不同需要携带不同直径的封堵工具进行封堵,增加了井口的封堵难度,费时费力,降低了温室循环利用设备的灵活性。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具有降低旱井口封堵难度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包括:

4、室内地基,所述室内地基内安装有闭合管道,所述闭合管道的顶端插入有多个旱井口管,每个所述旱井口管之间均填充有保温材料,且位于中部的旱井口管内安装有风力换气扇;

5、封堵组件,用于将封堵盖延展,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连接在封堵盖顶端的四个封堵叶片,且四个封堵叶片可转动形成密封盖,所述封堵盖顶端连接有驱动四个封堵叶片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封堵盖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并且多个封堵叶片大小与封堵盖大小相适配,而且多个封堵叶片同步展开用于增加封堵盖的范围,且多个封堵叶片与封堵盖之间密封衔接。

6、作为本技术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封堵盖顶端的转动柱及套设在转动柱外部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封堵叶片之间设置有衔接组件,所述转动环的底端固定有转动涡盘。

7、作为本技术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衔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转动环外部的固定座及连接在封堵叶片一侧的连接杆,且连接杆与固定座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座的外部并固定有与转动涡盘相啮合的涡条,并且转动涡盘与涡条之间啮合转动采用四爪卡盘的转动原理,使得四个封堵叶片同步移动,并且封堵叶片的一侧开设有供连接杆和固定座嵌合的闭合腔。

8、作为本技术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转动柱顶端的螺纹槽及开设在封堵盖顶端的螺纹孔,所述转动柱上螺设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一端通过内螺纹槽螺入与该内螺纹槽相对应的螺纹孔内。

9、作为本技术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封堵叶片与封堵盖之间设置有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固定在封堵盖顶端的安装块及固定在封堵叶片底端的安装支板,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呈工形的导向槽,所述安装支板的底端固定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用于将封堵叶片与封堵盖之间稳定移动。

10、作为本技术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还开设有支撑槽,所述固定座内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槽相配合的支撑块,通过支撑块与支撑槽之间滑动连接,用于对固定座与连接杆之间稳定移动,防止连接杆移动时位置发生偏移。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封堵组件的设置,能够对封堵盖起到延展的作用,解决了在井口封堵时,由于旱井口的直径不同需要携带不同直径的封堵工具的问题,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旱井口的封堵难度,省时省力,增加了温室循环利用设备的灵活性。

13、2、通过稳定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封堵叶片与封堵盖之间稳定移动,从而防止封堵叶片移动时发生偏移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旱井口的封堵难度,提高了温室循环利用设备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在封堵盖(14)顶端的转动柱(51)及套设在转动柱(51)外部的转动环(52),所述转动环(52)与封堵叶片(21)之间设置有衔接组件,所述转动环(52)的底端固定有转动涡盘(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转动环(52)外部的固定座(55)及连接在封堵叶片(21)一侧的连接杆(56),且连接杆(56)与固定座(55)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6)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座(55)的外部并固定有与转动涡盘(53)相啮合的涡条(5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开设在转动柱(51)顶端的螺纹槽(32)及开设在封堵盖(14)顶端的螺纹孔,所述转动柱(51)上螺设有固定柱(31),且固定柱(31)的一端通过内螺纹槽(32)螺入与该内螺纹槽(32)相对应的螺纹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叶片(21)与封堵盖(14)之间设置有稳定组件(4),所述稳定组件(4)包括固定在封堵盖(14)顶端的安装块(41)及固定在封堵叶片(21)底端的安装支板(42),所述安装块(41)上开设有呈工形的导向槽(44),所述安装支板(42)的底端固定有与所述导向槽(44)相配合的导向块(4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6)的一侧还开设有支撑槽,所述固定座(55)内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槽相配合的支撑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在封堵盖(14)顶端的转动柱(51)及套设在转动柱(51)外部的转动环(52),所述转动环(52)与封堵叶片(21)之间设置有衔接组件,所述转动环(52)的底端固定有转动涡盘(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转动环(52)外部的固定座(55)及连接在封堵叶片(21)一侧的连接杆(56),且连接杆(56)与固定座(55)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6)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座(55)的外部并固定有与转动涡盘(53)相啮合的涡条(5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层地温能量温室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军段静芝彭乙峰王瑞丰苟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省水源涵养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