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扁端子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996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扁端子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杆件、壳体和触头。杆件包括枢接件。该壳体设有端子凹槽和支承件。该触头具有触点并且位于端子凹槽中。该壳体包括多个导引肋,以在将杆件连接至壳体的过程中将杆件的基端部与触点分离。该触点位于多个导引肋之间。所述多个导引肋形成在壳体中的端子凹槽的底部上,并且比触点从端子凹槽的底部伸出得更多,其中,所述触头还包括基部、上梁和下梁;所述基部适配入所述壳体内;所述下梁包括:形成在所述下梁的中点处的所述触点,以及固定至所述壳体中的端子凹槽的前边缘的挡止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将杆件固定至壳体的过程中可使杆件的基端部与触点分离,并且可使得基端部与触点不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能与柔性印刷电路(以下称为“FPC”)连接 的用于扁端子的连接器(以下称为“FPC连接器”)。
技术介绍
于2001年4月20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1-110483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 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分别具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保持第 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壳体;以及用于将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分别与插入壳体中的FPC的扁 端子中露出的导电图案连接的杆件(lever)(致动器)。露出的导电图案以均勻的间隔布 置。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沿壳体的长度(宽度)方向以特定的间隔交替布置。杆件具有分别由杆件的两侧伸出的多个枢接件以及交替布置在枢接件之间的第 一凸部(cam)和第二凸部。每个第一触头具有上弹性部和下弹性部,并且每个上弹性部具 有第一枢转支承部。每个第二触头也具有上弹性部和下弹性部,并且第二触头的每个上弹 性部具有第二枢转支承部。枢接件布置在位于壳体的两侧的孔(支承件)中。第一枢转支 承部分别与杆件的第一凸部接合。当杆件打开时,第二枢转支承部分别由杆件的第二凸部 闭锁。当杆件闭合时,第二枢转支承部分别与第二凸部接触。由此,杆件被枢转地支承。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或受让人)已经提交了扩大杆件的旋转范围的相关技术,即 2007年3月27日提交的名称为“用于电缆的连接器”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7-081569。如 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是可以与FPC连接的FPC连接器,并且包括第一触头2、第二触头 3、杆件4、内侧板5和5以及壳体6。壳体6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端子凹槽60,所述端 子凹槽60具有能通过杆件4开启和闭合的顶部开口,以及狭缝开口(slit opening)。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在壳体6中交替布置在端子凹槽60的两侧。每个第一触头 2包括上梁,所述上梁具有第一枢转支承部210以枢转地支承杆件4 ;以及下梁22,所述下 梁22具有第一触点220。每个第二触头3包括上梁,所述上梁具有第二枢转支承部310以 枢转地支承杆件4 ;以及下梁,所述下梁具有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可以分别与在 FPC的扁端子中露出的导电图案连接。第一枢转支承部和第二枢转支承部沿壳体6的长度 方向近似地布置成直线。在每个第一触头2中,第一触点220沿扁端子插入端子凹槽60的 方向从第一枢转支承部210以特定间距向后布置。在每个第二触头3中,第二触点沿插入 方向从第二枢转支承部310以特定间距向前布置。杆件4包括枢接件41,所述枢接件41分别由杆件4的两侧伸出;第一凸部;以及 压部(preSSer)43。支承件(支承平面)512和512分别位于壳体6中的端子凹槽60的两 侧并且支承枢接件41和41。在杆件4中形成插孔(通孔)420,第二枢转支承部310插入 所述插孔420中,并且由此设置第一凸部。因此,每个第一凸部位于杆件4的基端部(base4end)与其自身的插孔420之间。每个压部43具有插孔(通孔)430,第一触头2的第一枢 转支承部210插入所述插孔430中;以及第二凸部431。每个第二凸部431位于杆件4的 基端部与其自身的插孔430之间。每个压部43还形成为,使得其厚度大于杆件4的其他部 分。第二枢转支承部310分别与第一凸部接合,并且由此壳体6枢转地支承杆件4。S卩,端 子凹槽60可以通过杆件4开启和闭合,并且当端子凹槽60由杆件4闭合时,在端子凹槽60 内的扁端子被每个压部43挤压。此外,当开启杆件时,第一枢转支承部210插入插孔430 中,并因此与公开号为No. 2001-110483的日本专利申请相比,杆件4的旋转范围可以扩大。如图2所示,杆件4向下移动并且随后与内侧板5 —同连接至壳体6。在此过程 中,每个压部43的厚度大于杆件4的其他部分,因此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杆件4的基端部即 第二凸部431分别与第一触点220接触,并且可以被刮削(shave)。因此,如果树脂粉末粘 在第一触点220上,在第一触点220与FPC的露出的导电图案之间会发生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将杆件固定至壳体的过程中使杆件的基端部与触点分离, 并且使得基端部与触点不接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扁端子的连接器,该扁端子包括露出的导电图案。该连接器 包括杆件、壳体和触头。杆件具有分别自杆件的两侧伸出的多个枢接件。壳体形成有形状 与扁端子对应的端子凹槽。壳体还设有多个支承件,所述多个支承件位于端子凹槽的两侧 并且支承多个枢接件以使得杆件可以分别开启和闭合端子凹槽。触头位于端子凹槽中并且 具有触点,当扁端子插入由杆件闭合的端子凹槽中时所述触点与露出的导电图案连接。壳 体包括多个导引肋,所述多个导引肋用于在将杆件连接至壳体的过程中将杆件的基端部与 触点分离。触点位于多个导引肋之间。多个导引肋形成在壳体中的端子凹槽的底部上,并 且比触点从端子凹槽的底部伸出得更多,其中,所述触头还包括基部、上梁和下梁;所述基 部适配入所述壳体内;所述下梁包括形成在所述下梁的中点处的所述触点,以及固定至 所述壳体中的端子凹槽的前边缘的挡止件。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将杆件连接至壳体的过程中杆件的基端部与触点接触之前,杆件 的基端部与比触点伸出得更多的多个导引肋接触。因此,在将杆件连接至壳体的过程中杆 件的基端部可以与触点分离。即,即使杆件由合成树脂制成,也可以防止杆件被触点刮削。 因此,可以防止在扁端子的露出的导电图案与触头之间的接触不良,并且可以改善连接器 的连接可靠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凹槽具有顶部开口和狭缝开口,顶部开口和狭缝开口构成 一个开口。顶部开口能够通过杆件被开启和闭合。狭缝开口形成在壳体的前侧,并且具有 对应于扁端子的端面的形状。每个导引肋具有斜面,所述斜面的后端部高于前端部。壳体 具有分别与多个导引肋的后端部结合的多个内壁,并且壳体还设有由金属制成的多个内侧 板。多个内侧板分别位于端子凹槽的两侧。多个内侧板的每个顶端面包括临时支承面、导引 斜面和支承面。临时支承面在将杆件连接至壳体的过程中临时支承所述多个枢接件中相应 的枢接件。在将杆件连接至壳体的过程中通过使杆件的基端部与多个导引肋和内壁接触, 导引斜面将相应的枢接件朝向多个支承件中相应的支承件导引。当杆件连接至壳体时,支 承面支承相应的枢接件。所述导引斜面的前端部高于其后端部。导引斜面的后端部与所述5临时支承面结合。所述支承面为所述相应的支承件并且与所述导引斜面的前端部结合。所 述支承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临时支承面的高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杆件一体地包括基部和把手。基部包括多个枢接件,以及布置在 多个枢接件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凸部和至少一个压部。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头包括上梁 和下梁。下梁具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为所述触点;以及挡止件,所述挡止件固定至 在壳体中的端子凹槽的前边缘。压部具有插孔,上梁的顶端能插入所述插孔中;以及形成 在插孔的后上部的第二凸部。第二凸部位于第一触头的上梁与下梁之间。第二凸部与上梁 的顶端接触,使得当端子凹槽由杆件闭合时压部的压面在多个内侧板之间下降(sunk)。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头,所述第二触头位于端子凹槽中 并且具有上梁和下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扁端子(90)的连接器(1),所述扁端子(90)包括露出的导电图案,所述连接器(1)包括:杆件(4),其具有分别从所述杆件(4)的两侧伸出的多个枢接件(41);壳体(6),其形成有形状与所述扁端子(90)对应的端子凹槽(60),所述壳体(6)还设有多个支承件(512),所述多个支承件(512)位于所述端子凹槽(60)的两侧并且支承所述多个枢接件(41),以使得所述杆件(4)能分别开启和闭合所述端子凹槽(60);以及触头(2),其位于所述端子凹槽(60)中并且具有触点(220),当所述扁端子(90)插入由所述杆件(4)闭合的所述端子凹槽(60)中时所述触点(220)与所述露出的导电图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包括多个导引肋(620),所述导引肋(620)用于在将所述杆件(4)连接至所述壳体(6)的过程中使所述杆件(4)的基端部与所述触点(220)分离,所述触点(220)位于所述多个导引肋(620)之间,所述多个导引肋(620)形成在所述壳体(6)中的所述端子凹槽(60)的底部(62)上,所述多个导引肋(620)比所述触点(220)从所述端子凹槽(60)的所述底部(62)伸出得更多,其中,所述触头(2)还包括基部(20)、上梁(21)和下梁(22);所述基部(20)适配入所述壳体(6)内;所述下梁(22)包括:形成在所述下梁(22)的中点处的所述触点(220),以及固定至所述壳体(6)中的端子凹槽(60)的前边缘的挡止件(221)。...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1-27 2007-306589一种用于扁端子(90)的连接器(1),所述扁端子(90)包括露出的导电图案,所述连接器(1)包括杆件(4),其具有分别从所述杆件(4)的两侧伸出的多个枢接件(41);壳体(6),其形成有形状与所述扁端子(90)对应的端子凹槽(60),所述壳体(6)还设有多个支承件(512),所述多个支承件(512)位于所述端子凹槽(60)的两侧并且支承所述多个枢接件(41),以使得所述杆件(4)能分别开启和闭合所述端子凹槽(60);以及触头(2),其位于所述端子凹槽(60)中并且具有触点(220),当所述扁端子(90)插入由所述杆件(4)闭合的所述端子凹槽(60)中时所述触点(220)与所述露出的导电图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包括多个导引肋(620),所述导引肋(620)用于在将所述杆件(4)连接至所述壳体(6)的过程中使所述杆件(4)的基端部与所述触点(220)分离,所述触点(220)位于所述多个导引肋(620)之间,所述多个导引肋(620)形成在所述壳体(6)中的所述端子凹槽(60)的底部(62)上,所述多个导引肋(620)比所述触点(220)从所述端子凹槽(60)的所述底部(62)伸出得更多,其中,所述触头(2)还包括基部(20)、上梁(21)和下梁(22);所述基部(20)适配入所述壳体(6)内;所述下梁(22)包括形成在所述下梁(22)的中点处的所述触点(220),以及固定至所述壳体(6)中的端子凹槽(60)的前边缘的挡止件(2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凹槽(60)具有顶部开口(601)和狭缝开口(602),所述顶部开口(601) 和所述狭缝开口(602)构成一个开口,所述顶部开口(601)能够通过所述杆件(4)被开启 和闭合,所述狭缝开口(602)形成在所述壳体(6)的前侧,所述狭缝开口(602)的形状对应 于所述扁端子(90)的端面,其中每个所述导引肋(620)具有斜面,所述斜面的后端部高于前端部, 其中所述壳体(6)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导引肋(620)的后端部结合的多个内壁(67), 并且所述壳体(6)还设有由金属制成的多个内侧板(5),所述多个内侧板(5)分别位于所述端子凹槽(60)的两侧,所述多个内侧板(5)的每个顶端面包括临时支承面(510),用于在将所述杆件(4)连 接至所述壳体(6)的过程中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俊辅西山吉晴林拓哉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