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卸料的倒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993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自动卸料的倒饭车,包括移动车辆,移动车辆的前端可升降的设置有料斗,料斗上设置有翻转装置,能够使料斗的顶部开口倾斜向下,料斗的内腔中靠近开口四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伸缩板,伸缩板设置在料斗翻转后向下的一侧面上,翻转后伸缩板可从料斗的开口处伸出,将料斗内的物料带出。利用移动车辆的转移和升降功能,方便料斗的转移和上料、卸料过程,料斗可翻转的设置,顶部开口可倾斜,方便上料和卸料,料斗的底部设置有齿条,齿条和齿轮相啮合,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时带动料斗翻转,过程稳定,容易操控,料斗的内部设置有可伸出的伸缩板,伸缩板带动物料从开口脱出,方便物料的卸料,使卸料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运输,具体涉及自动卸料的倒饭车


技术介绍

1、黄酒是以稻米、黍米、小米、玉米、小麦、水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曲和/或部分酶制剂、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成的发酵酒。大米经蒸饭机蒸熟后需冷却、拌曲,然后再转移到发酵池內进行糖化发酵,传统的饭的转移方式都是靠人工用小车搬运,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也不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后来出现部分企业采用简易的翻斗车进行搬运,但翻斗车在翻斗倾斜倒饭时,由于翻斗本身的限制以及饭自身的粘性,导致饭很难快速脱离翻斗进入发酵池,还需要人工用耙子辅助卸料,有时即使卸下了,饭也都堆积在池边,还需要人工把饭耙到池中央,倒饭效率仍不高,劳动效率提高不明显,而且工人站在翻斗车和发酵池旁边卸料,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卸料的倒饭车,解决黄酒酿造工艺中熟饭转移效率低、倒翻卸料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自动卸料的倒饭车,包括移动车辆,移动车辆的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卸料的倒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辆(1),移动车辆(1)的前端设置有可升降的且上端开口的料斗(2),料斗(2)上设置有翻转装置,能够使料斗(2)向一侧倾倒,料斗(2)内设置有一块伸缩板(4),伸缩板(4)设置在料斗(2)倾倒方向一侧的内侧面上,料斗翻转后伸缩板(4)沿料斗(2)内壁向外滑出,将料斗(2)内的物料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卸料的倒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辆(1)的前端设置有门架(12),门架(12)的底座(11)中间向上设置有竖直的油缸(3),油缸(3)的自由端顶部两侧设置有可旋转的两链轮(31),两链轮(31)上链条(32)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卸料的倒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辆(1),移动车辆(1)的前端设置有可升降的且上端开口的料斗(2),料斗(2)上设置有翻转装置,能够使料斗(2)向一侧倾倒,料斗(2)内设置有一块伸缩板(4),伸缩板(4)设置在料斗(2)倾倒方向一侧的内侧面上,料斗翻转后伸缩板(4)沿料斗(2)内壁向外滑出,将料斗(2)内的物料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卸料的倒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辆(1)的前端设置有门架(12),门架(12)的底座(11)中间向上设置有竖直的油缸(3),油缸(3)的自由端顶部两侧设置有可旋转的两链轮(31),两链轮(31)上链条(3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底座(11)上,两链条(3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块(26)上,第一滑块(26)的两侧可滑动的嵌入在门架(12)两侧相对的竖直滑槽内,第一滑块(26)与料斗(2)的四周框架一侧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卸料的倒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的相对两侧可旋转的设置在两支撑侧板(21)上,两支撑侧板(21)向下延伸超出料斗(2)的底部,两支撑侧板(21)在料斗(2)的底部下方通过底板(22)相连,料斗(2)的底面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杰陈峰朱红兵曹金华顾永新朱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