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9872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弃物燃烧气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包括气化燃烧炉、锅炉系统、供风系统、烟气循环系统及烟气净化系统;气化燃烧炉包括干燥炉、气化炉、燃烬炉,干燥炉、气化炉由炉壳和集成炉排围成,干燥炉二次风孔供入高温循环烟气,一次风室供入混合循环烟气;气化炉一次风室供入高温循环烟气,干燥烟气出口与气化炉的二次风孔连通;气化炉的顶部烟气通道有三次风孔和回热风孔;燃烬炉一次风孔供入预热空气,燃烬炉底部有出渣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用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处理垃圾,实现垃圾连续气化燃烧处理,对垃圾料层综合分离效果更好,交错一次风更易穿透料层,增强物料干燥、热解气化和燃烧速率,热量的回收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弃物燃烧气化处理,具体为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有燃烧、卫生填埋、堆肥、废品回收等;在废弃物处理常规技术中,燃烧方式约占80%,其具有减量效果明显,占地量小,余热能得到利用等优点;但是在垃圾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飞灰和有毒物质,例如剧毒致癌物质二噁英、呋喃,以及氯化氢hcl、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等有害物质;随着国内外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增强对二次污染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废弃物热解气化焚烧技术被逐渐推到工业化应用的道路上,特别是针对国内各种废弃物现在主要采用的是各类焚烧技术,气化焚烧和气化熔融技术广泛的工业化将带来国内废弃物处理行业的技术革新换代。

2、我国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对垃圾焚烧炉及二次污染物控制技术进行了多次改进,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环保的进一步要求,诞生了如:机械炉排式垃圾气化焚烧炉及其处理方法(cn105402735b)、双层机械炉排式垃圾气化焚烧炉及其处理方法(cn105423306b)、机械炉排式垃圾单炉气化焚烧系统及其处理方法(cn105444183b)、机械炉排式垃圾气化焚烧系统及其处理方法(cn105627322b)、双层机械炉排式垃圾气化焚烧系统及其处理方法(cn105402736b)和废弃物气化熔融燃烧系统(cn106524176b)新兴气化焚烧处理技术,提升了二次污染物控制水平,细化了工艺控制过程,并获得了大量实验验证,但存在的问题有:1、在同一个炉体内对垃圾进行干燥、气化,由于垃圾干燥、气化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将其集成在同一个炉膛内,热量分布不均衡,对热量的利用率不高,热转化过程相互影响,工艺控制难道较大,影响热转化效率,二次污染物不易控制,垃圾干燥、气化效率受限;2、一次风供风全部由下方的风室提供,一次风甚至可从炉排片的间隙处进入炉膛,一次风供风分散,垃圾料层附近的热量易被一次风携带快速流向炉膛,影响垃圾料层的干燥、燃烧效果,传统炉排结构类似的漏渣、漏风、卡阻问题;3、边梁作为外侧结构,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易通过边梁向外散失,且边梁工作温度较高,对炉排边梁或隔梁钢结构的损害较大,降低了系统的使用寿命;4、对烟气的热量利用不足,炉膛的供风热量主要来源于高温烟气换热空气或燃烬炉烟气循环或熔渣急冷段混合水蒸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垃圾气化燃烧处理,有利于提高单次垃圾处理量,能够减少热量损耗,使得热利用率明显提高,垃圾气化燃烧效率提高,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明显降低,且合成气的产量提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包括气化燃烧炉、锅炉系统、供风系统、烟气循环系统以及烟气净化系统;所述气化燃烧炉包括炉架以及设置在炉架上沿进料方向依次连通的干燥炉、气化炉、燃烬炉;所述干燥炉内的干燥室由拱形的炉壳和设置在炉壳内的集成炉排围成,所述干燥炉的前拱和后拱均开设有二次风孔,二次风孔用于供入高温循环烟气,所述集成炉排通过边梁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边梁内设置有与干燥室连通的一次风道,一次风道用于供入低温循环烟气,所述干燥室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独立的一次风室,该一次风室用于供入混合循环烟气,所述干燥炉的顶部设置有干燥烟气出口;所述气化炉的气化室由拱形的炉壳和集成炉排围成,气化炉内的边梁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一次风道,所述一次风道用于供入低温循环烟气,所述气化室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独立的一次风室,一次风室用于供入高温循环烟气,所述气化炉的前拱和后拱上均设置有二次风孔,所述干燥炉的干燥烟气出口与气化炉的二次风孔连通;所述气化炉的顶部还设置有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侧壁上沿着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三次风孔和回热风孔,所述烟气通道与锅炉系统连通;所述燃烬炉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次风孔,所述一次风孔用于供入预热空气,所述燃烬炉的底部设置有出渣口。

4、优选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烟气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烟气管路和第二烟气管路,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用于输送高温循环烟气,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的进风口与锅炉系统连通,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的出风口分为第一岐管、第二岐管和第三岐管,所述第一岐管与烟气管道的回热风孔连通,用于调控烟气通道顶部的烟气温度,所述第二岐管分别与干燥室和气化室的一次风室连通,所述第三岐管与干燥室的二次风孔连通,用于提高干燥室内干燥烟气的温度;所述第二烟气管路用于输送低温循环烟气,所述第二烟气管路的进风口与烟气净化系统的末端连通,所述第二烟气管路的出风口分为第四岐管和第五岐管,所述第四岐管与进入干燥室一次风室的第二岐管连通用于混合调温形成混合循环烟气,且若干一次风室沿着垃圾输送方向其温度成梯度升高,所述第五岐管又分为两路支管,一路支管与干燥室边梁的一次风道连通,另一路支管与气化室边梁的一次风道连通。

5、优选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供风系统包括供风管路,所述供风管路用于输送垃圾储料坑内的空气,所述供风管路与锅炉系统换热后分为第一供风管路和第二供风管路,所述第一供风管路与烟气通道的三次风孔连通,用于辅助合成烟气气相燃烧,所述第二供风管路与燃烬炉的一次风孔连通,用于辅助底渣固相燃烧。

6、优选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烟气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洗气塔、除尘器、引风机以及烟囱,所述洗气塔的入口与锅炉系统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洗气塔的底部还设置有飞灰输送装置,除尘器的底部设置有飞灰输送带,所述锅炉系统的底部通过管道与飞灰输送带连接,用于将沉积在锅炉系统的飞灰输送至飞灰输送带;所述第二烟气管路的进气风口与烟囱的前端连接,用于将净化后的低温烟气再利用。

7、优选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干燥炉中集成炉排末端的后拱具有圆弧导向炉壳与水平炉壳,所述干燥炉后拱上的二次风孔设置在水平炉壳的左侧倾斜炉壳上,所述干燥炉二次风孔出风方向与集成炉排面夹角35-45°,所述圆弧导向炉壳右下侧设置有点火助燃孔。

8、优选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气化炉中集成炉排末端的后拱具有圆弧导向炉壳与水平炉壳,所述气化炉后拱上的二次风孔设置在水平炉壳的左侧倾斜炉壳上,所述气化炉二次风孔出风方向与集成炉排面夹角35-45°,所述圆弧导向炉壳右下侧设置有点火助燃孔。

9、优选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干燥炉和气化炉中的集成炉排前端均设置于机架内,所述集成炉排活动炉排板连接到推料平台前端下方;所述气化炉中的集成炉排末端设置固定隔离墙,所述固定隔离墙下侧设置隔离翻板墙。

10、优选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干燥炉和气化炉中的集成炉排为上斜式或下斜式集成炉排。

11、优选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烟气通道与气化室的连接处设置有点火助燃孔,所述烟气通道靠近三次风孔的侧壁上设置有点火助燃孔。

12、优选地,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锅炉系统包括锅炉本体以及设置在锅炉本体内的换热器,所述供风管路与所述换热器换热,所述锅炉本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燃烧室、炉室a、炉室b、炉室c,所述燃烧室的下端与烟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包括气化燃烧炉、锅炉系统、供风系统、烟气循环系统以及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燃烧炉包括炉架以及设置在炉架上沿进料方向依次连通的干燥炉、气化炉、燃烬炉;所述干燥炉内的干燥室由拱形的炉壳和设置在炉壳内的集成炉排围成,所述干燥炉的前拱和后拱均开设有二次风孔,二次风孔用于供入高温循环烟气,所述集成炉排通过边梁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边梁内设置有与干燥室连通的一次风道,一次风道用于供入低温循环烟气,所述干燥室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独立的一次风室,该一次风室用于供入混合循环烟气,所述干燥炉的顶部设置有干燥烟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烟气管路和第二烟气管路,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用于输送高温循环烟气,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的进风口与锅炉系统连通,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的出风口分为第一岐管、第二岐管和第三岐管,所述第一岐管与烟气管道的回热风孔连通,用于调控烟气通道顶部的烟气温度,所述第二岐管分别与干燥室和气化室的一次风室连通,所述第三岐管与干燥室的二次风孔连通,用于提高干燥室内干燥烟气的温度;

<p>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系统包括供风管路,所述供风管路用于输送垃圾储料坑内的空气,所述供风管路与锅炉系统换热后分为第一供风管路和第二供风管路,所述第一供风管路与烟气通道的三次风孔连通,用于辅助合成烟气气相燃烧,所述第二供风管路与燃烬炉的一次风孔连通,用于辅助底渣固相燃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洗气塔、除尘器、引风机以及烟囱,所述洗气塔的入口与锅炉系统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洗气塔的底部还设置有飞灰输送装置,除尘器的底部设置有飞灰输送带,所述锅炉系统的底部通过管道与飞灰输送带连接,用于将沉积在锅炉系统的飞灰输送至飞灰输送带;所述第二烟气管路的进风口与烟囱的前端连接,用于将净化后的低温烟气再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炉中集成炉排末端的后拱具有圆弧导向炉壳与水平炉壳,所述干燥炉后拱上的二次风孔设置在水平炉壳的左侧倾斜炉壳上,所述干燥炉二次风孔出风方向与集成炉排面夹角35-45°,所述圆弧导向炉壳右下侧设置有点火助燃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中集成炉排末端的后拱具有圆弧导向炉壳与水平炉壳,所述气化炉后拱上的二次风孔设置在水平炉壳的左侧倾斜炉壳上,所述气化炉二次风孔出风方向与集成炉排面夹角35-45°,所述圆弧导向炉壳右下侧设置有点火助燃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炉和气化炉中的集成炉排前端均设置于机架内,所述集成炉排的活动炉排板连接到推料平台前端下方;所述气化炉中的集成炉排末端设置固定隔离墙,所述固定隔离墙下侧设置隔离翻板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炉和气化炉中的集成炉排为上斜式或下斜式集成炉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通道与气化室的连接处设置有点火助燃孔,所述烟气通道靠近三次风孔的侧壁上设置有点火助燃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系统包括锅炉本体以及设置在锅炉本体内的换热器,所述供风管路与所述换热器换热,所述锅炉本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燃烧室、炉室a、炉室b、炉室c,所述燃烧室的下端与烟气通道的顶部连通,燃烧室的侧壁上设置脱硝剂喷入装置,炉室c的烟气出口与洗气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的进风口与锅炉本体中部连接,用于将降温后的高温烟气再利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包括气化燃烧炉、锅炉系统、供风系统、烟气循环系统以及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燃烧炉包括炉架以及设置在炉架上沿进料方向依次连通的干燥炉、气化炉、燃烬炉;所述干燥炉内的干燥室由拱形的炉壳和设置在炉壳内的集成炉排围成,所述干燥炉的前拱和后拱均开设有二次风孔,二次风孔用于供入高温循环烟气,所述集成炉排通过边梁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边梁内设置有与干燥室连通的一次风道,一次风道用于供入低温循环烟气,所述干燥室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独立的一次风室,该一次风室用于供入混合循环烟气,所述干燥炉的顶部设置有干燥烟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烟气管路和第二烟气管路,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用于输送高温循环烟气,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的进风口与锅炉系统连通,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的出风口分为第一岐管、第二岐管和第三岐管,所述第一岐管与烟气管道的回热风孔连通,用于调控烟气通道顶部的烟气温度,所述第二岐管分别与干燥室和气化室的一次风室连通,所述第三岐管与干燥室的二次风孔连通,用于提高干燥室内干燥烟气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系统包括供风管路,所述供风管路用于输送垃圾储料坑内的空气,所述供风管路与锅炉系统换热后分为第一供风管路和第二供风管路,所述第一供风管路与烟气通道的三次风孔连通,用于辅助合成烟气气相燃烧,所述第二供风管路与燃烬炉的一次风孔连通,用于辅助底渣固相燃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炉排垃圾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洗气塔、除尘器、引风机以及烟囱,所述洗气塔的入口与锅炉系统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洗气塔的底部还设置有飞灰输送装置,除尘器的底部设置有飞灰输送带,所述锅炉系统的底部通过管道与飞灰输送带连接,用于将沉积在锅炉系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顺洪李鹏柏继松朱新才徐明杨宇郭大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滨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