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砂铸造模具用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974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41
本技术涉及覆膜砂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覆膜砂铸造模具用冷却机构,包括下覆膜砂壳体和上覆膜砂壳体,所述上覆膜砂壳体的三侧固定有同一个贴合在下覆膜砂壳体外壁的U型挡板,且下覆膜砂壳体的一侧中间位置与U型挡板的一侧中间位置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下覆膜砂壳体的内底部开设有储水腔,且储水腔的一侧两端均固定有延伸出下覆膜砂壳体的冷却水进出管。本技术利用上下两组散热翅片分别从顶部和底部将热量导入到导水腔和储水腔中,形成遇冷水冷却降温的效果,加快覆膜砂模具的冷却速度,代替自然冷却的操作方式,并利用尾气冷却组件内的抽气机将打开模具时的高温尾气抽入到导水腔中遇冷水降温,保证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覆膜砂铸造模具,具体是覆膜砂铸造模具用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1、覆膜砂是一种在铸造过程的造型、制芯工艺中使用的砂粒表面已覆盖上一层固态树脂膜的型砂,通过在原砂中添加热塑性酚醛树脂、固化剂(乌洛托品)、润滑剂(硬脂酸钙)和特殊添加剂而得到。在对覆膜砂模具进行生产制造加热完成之后需要对覆膜砂模具进行冷却降温,才能进行使用,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将覆膜砂模具静置,使其自然冷却,铸件冷却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

2、经检索,专利公开号为cn217192422u的一种覆膜砂铸造模具用冷却机构,包括上覆膜砂砂壳、下覆膜砂砂壳和砂芯,所述砂芯的一侧设有用于铸件成型的成型腔,还包括冷铁,所述冷铁嵌设于砂芯内,且该冷铁具有若干延伸至位于铸件较厚处的成型腔内壁表面的吸热接触点。在实现该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冷铁接触的吸热散热方式仍不能加快覆膜砂模具的冷却速度,与自然冷却的方式并没有较好的改进,使得铸件冷却时间仍存在较长的问题,而且,在将整个覆膜砂铸造模具打开时,其内部因降温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这些气体仍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覆膜砂铸造模具用冷却机构,包括下覆膜砂壳体(1)和上覆膜砂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膜砂壳体(6)的三侧固定有同一个贴合在下覆膜砂壳体(1)外壁的U型挡板(5),且下覆膜砂壳体(1)的一侧中间位置与U型挡板(5)的一侧中间位置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下覆膜砂壳体(1)的内底部开设有储水腔(14),且储水腔(14)的一侧两端均固定有延伸出下覆膜砂壳体(1)的冷却水进出管(3),上覆膜砂壳体(6)的内顶部开设有导水腔(17),导水腔(17)的两端与储水腔(14)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循环导水组件,所述下覆膜砂壳体(1)的顶部和上覆膜砂壳体(6)的底部均开设有芯槽(18),且两个芯槽(18...

【技术特征摘要】

1.覆膜砂铸造模具用冷却机构,包括下覆膜砂壳体(1)和上覆膜砂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膜砂壳体(6)的三侧固定有同一个贴合在下覆膜砂壳体(1)外壁的u型挡板(5),且下覆膜砂壳体(1)的一侧中间位置与u型挡板(5)的一侧中间位置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下覆膜砂壳体(1)的内底部开设有储水腔(14),且储水腔(14)的一侧两端均固定有延伸出下覆膜砂壳体(1)的冷却水进出管(3),上覆膜砂壳体(6)的内顶部开设有导水腔(17),导水腔(17)的两端与储水腔(14)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循环导水组件,所述下覆膜砂壳体(1)的顶部和上覆膜砂壳体(6)的底部均开设有芯槽(18),且两个芯槽(18)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砂芯(16),所述导水腔(17)的底部内壁和储水腔(14)的顶部内壁均与芯槽(18)的内壁之间开设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散热槽口,且散热槽口的内壁均固定有散热翅片(15),砂芯(16)上开设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导热槽口,导热槽口贴合在散热翅片(15)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砂铸造模具用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下覆膜砂壳体(1)一侧底部中间位置的侧框(7),且u型挡板(5)的一侧中间位置固定有贴合在侧框(7)内壁的升降座(12),侧框(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侧框(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螺纹杆(8)旋转的正反转电机(13),升降座(12)上开设有与螺纹杆(8)外壁相适配的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膜砂铸造模具用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导水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下覆膜砂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新王鹏常春欧龙龙
申请(专利权)人:联翔全椒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