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9194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涉及钢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架、抬升部、若干顶起部以及若干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支架的一侧,具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抬升部包括横梁、若干第一伸缩缸以及若干卡爪,各所述卡爪与横梁可拆卸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伸缩缸的下部与所述支架的可拆卸固定连接,上部与所述横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可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并可沿第二滑槽上下移动,所述支架的另一侧具有存储仓,所述顶起部设置在存储仓的底部。本技术通过抬升部上下循环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对钢管的自动装卸,可将钢管快速送入加工设备中,降低了人工搬运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管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1、钢管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产品,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抗压能力强等优点,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和外部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建筑结构、机械加工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

2、目前钢管上料操作大多需要依靠人工进行,这需要人工具有上料经验,并且能够承受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但对于大型或重型钢管,通过人力搬运可能比较困难,也增加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并且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相对较慢,特别是在连续生产线的生产过程中,频繁地进行上料操作会增加生产周期并降低整体生产效率。并且由于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和主观性,上料过程中可能出现对位偏差、固定不牢等问题,影响后续加工质量和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依靠人工上料的方式缓慢,存在安全隐患,并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架、抬升部、若干顶起部以及若干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的一侧,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槽,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抬升部包括横梁、若干第一伸缩缸以及若干卡爪,各所述卡爪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各所述第一伸缩缸的下部与所述支架可拆卸固定连接,上部与所述横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相适配设置在各所述支撑板的第二滑槽内,并通过各所述第一伸缩缸可沿所述第二滑槽上下移动,所述支架顶部的另一侧具有存储仓,所述存储仓邻近各所述卡爪,所述顶起部设置在所述存储仓的底部,各所述卡爪的顶部呈倾斜状。

4、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架顶部的右侧,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空隙,各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左侧具有支撑部。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的下侧呈弧形,左侧呈倾斜状,右侧具有向内的凸出,前侧设置有滑动部。

6、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部包括辊筒与u型板,所述辊筒的两端与所述u型板的内壁可动连接,所述u型板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辊筒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

7、进一步地,所述卡爪位于各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卡爪呈倒置l型,顶部的右端具有向上凸出的卡接部。

8、进一步地,所述卡爪左侧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的高度。

9、进一步地,所述顶起部包括铰接部、连接杆以及第二伸缩缸,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存储仓的底部,所述铰接部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的右侧,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铰接部铰接,左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伸缩缸的上部铰接,所述第二伸缩缸的下部与所述支架的底部左侧可拆卸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存储仓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护板,左侧固定有若干竖杆。

11、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底部连接有锯齿板,所述支架可动连接有可与所述锯齿板相适配啮合的齿轮。

12、进一步地,各相邻所述支撑部203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呈l型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抬升部在上下循环运动的过程中装卸钢管,可快速、准确地将钢管送入加工设备中,降低了人工操作所需的时间与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连续生产线的运行需求。本技术能够自动完成上料过程,实现对钢管的稳定供料,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稳定因素,提高了上料过程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节省人工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抬升部、若干顶起部以及若干支撑板(2),各所述支撑板(2)固定在所述支架(1)顶部的一侧,各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槽(201),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202),所述抬升部包括横梁(4)、若干第一伸缩缸(5)以及若干卡爪(6),各所述卡爪(6)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横梁(4)上,各所述第一伸缩缸(5)的下部与所述支架(1)可拆卸固定连接,上部与所述横梁(4)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横梁(4)相适配设置在各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滑槽(202)内,并通过各所述第一伸缩缸(5)可沿所述第二滑槽(202)上下移动,所述支架(1)顶部的另一侧具有存储仓,所述存储仓邻近各所述卡爪(6),所述顶起部设置在所述存储仓的底部,各所述卡爪(6)的顶部呈倾斜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板(2)位于所述支架(1)顶部的右侧,相邻所述支撑板(2)之间具有空隙,各所述支撑板(2)底部的左侧具有支撑部(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201)的下侧呈弧形,左侧呈倾斜状,右侧具有向内的凸出,前侧设置有滑动部(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3)包括辊筒与U型板,所述辊筒的两端与所述U型板的内壁可动连接,所述U型板与所述支撑板(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辊筒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滑槽(20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6)位于各所述支撑板(2)之间,所述卡爪(6)呈倒置L型,顶部的右端具有向上凸出的卡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6)左侧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2)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部包括铰接部、连接杆(8)以及第二伸缩缸(9),所述连接杆(8)位于所述存储仓的底部,所述铰接部固定在所述支架(1)顶部的右侧,所述连接杆(8)的右端与所述铰接部铰接,左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伸缩缸(9)的上部铰接,所述第二伸缩缸(9)的下部与所述支架(1)的底部左侧可拆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仓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护板(10),左侧固定有若干竖杆(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的底部连接有锯齿板(12),所述支架(1)可动连接有可与所述锯齿板(12)相适配啮合的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相邻所述支撑部(203)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呈L型的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底部与所述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抬升部、若干顶起部以及若干支撑板(2),各所述支撑板(2)固定在所述支架(1)顶部的一侧,各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槽(201),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202),所述抬升部包括横梁(4)、若干第一伸缩缸(5)以及若干卡爪(6),各所述卡爪(6)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横梁(4)上,各所述第一伸缩缸(5)的下部与所述支架(1)可拆卸固定连接,上部与所述横梁(4)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横梁(4)相适配设置在各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滑槽(202)内,并通过各所述第一伸缩缸(5)可沿所述第二滑槽(202)上下移动,所述支架(1)顶部的另一侧具有存储仓,所述存储仓邻近各所述卡爪(6),所述顶起部设置在所述存储仓的底部,各所述卡爪(6)的顶部呈倾斜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板(2)位于所述支架(1)顶部的右侧,相邻所述支撑板(2)之间具有空隙,各所述支撑板(2)底部的左侧具有支撑部(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201)的下侧呈弧形,左侧呈倾斜状,右侧具有向内的凸出,前侧设置有滑动部(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3)包括辊筒与u型板,所述辊筒的两端与所述u型板的内壁可动连接,所述u型板与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臧远森高兵周涛辛宝华杜兰国隋志刚杨子浩颜淑玲宋群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泽昊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