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立仿专利>正文

一种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8979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2
本技术属于婴儿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座椅和把手杆,所述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架和后轮架,前轮架与后轮架上均设置有车轮,所述座椅转动设置在前轮架上,前轮架上滑动设置有滑座,滑座上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后轮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与座椅转动连接;所述把手杆转动设置在后轮架上,后轮架上设置有第一齿轮部,前轮架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部适配的第二齿轮部,且把手杆上设置有锁止件,锁止件控制前轮架与后轮架相对固定,并使前轮架、后轮架以及座椅保持展开状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展开和折叠的婴儿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婴儿车,特别涉及一种婴儿车。


技术介绍

1、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幼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且为了方便储藏收纳,市场上的婴儿床大都是可折叠结构。

2、现在市场上的婴儿车上的各个组件大都可以进行联动,从而使婴儿床可以迅速展开和折叠,如中国技术专利cn 202221598115.1公开的一种遛娃车,其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座椅,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架和后轮架,前轮架与后轮架上均设置有车轮,后轮架与座椅转动连接,且座椅上转动设置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前轮架转动连接;后轮架上还转动设置有把手杆,把手杆上活动设置有锁止件;把手杆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第一驱动面与第二驱动面间隔设置,前轮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后轮架上设置有连接部,第一驱动面可将连接部抵紧在第一限位壁并使把手杆、前轮架和后轮架相对展开;第二驱动面可将连接部抵紧在第二限位壁上并使把手杆、前轮架和后轮架相对折叠。

3、该结构中把手杆通过第一驱动槽、导槽以及连接部驱动前轮架与后轮架相对转动,该结构需要将把手杆转动180度座椅才能使遛娃车完成折叠,折叠速率较慢,不方便遛娃车的快速展开和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展开和折叠的婴儿车。

2、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座椅和把手杆,所述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架和后轮架,前轮架与后轮架上均设置有车轮,所述座椅转动设置在前轮架上,前轮架上滑动设置有滑座,滑座上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后轮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与座椅转动连接;

4、所述把手杆转动设置在后轮架上,后轮架上设置有第一齿轮部,前轮架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部适配的第二齿轮部,且把手杆上设置有锁止件,锁止件控制前轮架与后轮架相对固定,并使前轮架、后轮架以及座椅保持展开状态。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轮架上设置有卡接部,锁止件转动设置在把手杆上,且把手杆中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驱动锁止件复位并使锁止件与卡接部保持配合,从而前轮架与把手杆相对固定。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轮架和把手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抵紧壁和第二抵紧壁,锁止件与卡接部配合时第一抵紧壁抵紧在第二抵紧壁上。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杆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中滑动设置有驱动块,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滑槽中并通过驱动块驱动所述锁止件复位,且驱动块上设置有弧形的驱动面,驱动面抵靠在锁止件上。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部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锁止件上设置有与卡接部适配的卡槽,卡槽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向面适配的抵紧面;锁止件与卡接部配合过程中,抵紧面沿导向面滑动并驱动锁止件转动,从而使卡接部与卡槽配合。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轮架上设置有定位槽,把手杆上设置有与定位槽适配的定位凸起,卡接部设置在定位槽底部,定位凸起上设置有摆槽,锁止件从摆槽中穿出并与卡接部配合。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杆包括滑动连接的底杆和延伸杆,所述底杆中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孔,延伸杆上活动设置有与定位孔适配的卡接杆以及驱动卡接杆与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弹性件,卡接杆与定位孔配合使底杆与延伸杆相对固定。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杆上转动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上设置有与定位孔对应的驱动凸起,驱动凸起可穿入定位孔中并驱动卡接杆与定位孔脱离。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杆上设置有弹性块,驱动件上设置有与弹性块适配的摩擦部,摩擦部抵紧在弹性块上并限制驱动件与底杆的相对转动。

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杆转动设置在后轮架上,锁止件上设置有驱动部,且驱动部延伸至滑动槽中,延伸杆可抵靠在驱动部上并驱动锁止件运动,从而使前轮架和后轮架可相对转动。

14、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5、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齿轮部和第二齿轮部带动把手杆和后轮架同步向后轮架翻转折叠,有利于减少折叠过程中把手杆和前轮架的行程,便于婴儿车的快速折叠和展开,且该结构中座椅、前轮架、第二连杆以及滑座组成四杆机构,前轮架、后轮架、第一连杆以及滑座组成四杆机构,其不仅可以带动座椅与把手杆联动,还可以辅助对座椅进行支撑,方便婴儿床的快速折叠。

16、2、本技术中转动设置的锁止件便于锁止件与卡接部的连接配合,第一弹性件的设置有利于锁止件与卡接部的紧密配合,避免使用过程中婴儿床意外折叠;第一抵紧壁和第二抵紧壁的设置有利于前轮架与把手杆的定位展开,避免使用过程中前轮架与把手杆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前轮架与把手杆形变损坏。

17、3、本技术中滑槽与驱动块的设置便于第一弹性件仅受到轴向的力,便于弹性件的稳定形变,避免第一弹性件弯折损坏,而驱动面的设置有利于减小驱动块与锁止件的相互摩擦,避免长时间使用后驱动块与锁止件磨损;抵紧面与导向面的设置便于卡接部与卡槽快速配合,方便使用者使用;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的设置有利于前轮架与把手杆的稳定连接,避免把手杆向前轮架两侧摆动并导致锁止件损坏。

18、4、本技术中滑动连接的底杆和延伸杆便于婴儿车的储藏收纳,且婴儿车折叠过程中控制延伸杆与底杆相对收缩即可通过延伸杆驱动锁止件运动,便于婴儿车的快速折叠,方便使用者使用;驱动件的设置便于辅助使用者控制卡接杆运动,方便使用者使用,且避免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手指穿入定位孔中并被夹伤,有利于提高婴儿车的安全性。

19、5、本技术中弹性块与摩擦部的设置避免婴儿车使用过程中驱动件自由转动,避免驱动件撞击延伸杆产生噪音;延伸至滑动槽中的驱动部有利于避免其他物品驱动所述锁止件运动,避免使用过程中婴儿车意外折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座椅(3)和把手杆(4),所述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架(1)和后轮架(2),前轮架(1)与后轮架(2)上均设置有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3)转动设置在前轮架(1)上,前轮架(1)上滑动设置有滑座(5),滑座(5)上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第一连杆(6)与后轮架(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与座椅(3)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1)上设置有卡接部(14),锁止件(8)转动设置在把手杆(4)上,且把手杆(4)中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11),第一弹性件(411)驱动锁止件(8)复位并使锁止件(8)与卡接部(14)保持配合,从而前轮架(1)与把手杆(4)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1)和把手杆(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抵紧壁(16)和第二抵紧壁(419),锁止件(8)与卡接部(14)配合时第一抵紧壁(16)抵紧在第二抵紧壁(419)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4)上设置有滑槽(413),滑槽(413)中滑动设置有驱动块(412),第一弹性件(411)设置在滑槽(413)中并通过驱动块(412)驱动所述锁止件(8)复位,且驱动块(412)上设置有弧形的驱动面(4121),驱动面(4121)抵靠在锁止件(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4)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15),锁止件(8)上设置有与卡接部(14)适配的卡槽(82),卡槽(82)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向面(15)适配的抵紧面(83);锁止件(8)与卡接部(14)配合过程中,抵紧面(83)沿导向面(15)滑动并驱动锁止件(8)转动,从而使卡接部(14)与卡槽(82)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1)上设置有定位槽(12),把手杆(4)上设置有与定位槽(12)适配的定位凸起(415),卡接部(14)设置在定位槽(12)底部,定位凸起(415)上设置有摆槽(416),锁止件(8)从摆槽(416)中穿出并与卡接部(14)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4)包括滑动连接的底杆(41)和延伸杆(42),所述底杆(41)中设置有滑动槽(414),滑动槽(414)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孔(418),延伸杆(42)上活动设置有与定位孔(418)适配的卡接杆(44)以及驱动卡接杆(44)与定位孔(418)配合的第二弹性件(45),卡接杆(44)与定位孔(418)配合使底杆(41)与延伸杆(42)相对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41)上转动设置有驱动件(46),驱动件(46)上设置有与定位孔(418)对应的驱动凸起(461),驱动凸起(461)可穿入定位孔(418)中并驱动卡接杆(44)与定位孔(418)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41)上设置有弹性块(47),驱动件(46)上设置有与弹性块(47)适配的摩擦部(462),摩擦部(462)抵紧在弹性块(47)上并限制驱动件(46)与底杆(41)的相对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41)转动设置在后轮架(2)上,锁止件(8)上设置有驱动部(81),且驱动部(81)延伸至滑动槽(414)中,延伸杆(42)可抵靠在驱动部(81)上并驱动锁止件(8)运动,从而使前轮架(1)和后轮架(2)可相对转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座椅(3)和把手杆(4),所述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架(1)和后轮架(2),前轮架(1)与后轮架(2)上均设置有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3)转动设置在前轮架(1)上,前轮架(1)上滑动设置有滑座(5),滑座(5)上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第一连杆(6)与后轮架(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与座椅(3)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1)上设置有卡接部(14),锁止件(8)转动设置在把手杆(4)上,且把手杆(4)中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11),第一弹性件(411)驱动锁止件(8)复位并使锁止件(8)与卡接部(14)保持配合,从而前轮架(1)与把手杆(4)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1)和把手杆(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抵紧壁(16)和第二抵紧壁(419),锁止件(8)与卡接部(14)配合时第一抵紧壁(16)抵紧在第二抵紧壁(419)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4)上设置有滑槽(413),滑槽(413)中滑动设置有驱动块(412),第一弹性件(411)设置在滑槽(413)中并通过驱动块(412)驱动所述锁止件(8)复位,且驱动块(412)上设置有弧形的驱动面(4121),驱动面(4121)抵靠在锁止件(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4)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15),锁止件(8)上设置有与卡接部(14)适配的卡槽(82),卡槽(82)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向面(15)适配的抵紧面(83);锁止件(8)与卡接部(14)配合过程中,抵紧面(83)沿导向面(15)滑动并驱动锁止件(8)转动,从而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仿
申请(专利权)人:张立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