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733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6:41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絮凝沉淀效率低且自沉淀池长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加药混合池、絮凝沉淀池和自沉淀池;所述加药混合池的进水端上方设置有絮凝药剂加药管路;所述絮凝沉淀池内设置折叠导流组件,所述絮凝沉淀池的下部设置有挤压组件,所述折叠导流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导流板;所述自沉淀池内设置有挡泥组件,所述挡泥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自沉淀池两侧内壁之间的挡泥板。本申请通过在絮凝沉淀池内设置折叠导流组件和挤压组件提高了絮凝物的絮凝沉淀效率,通过在自沉淀池内设置挡泥板对絮凝物进行阻挡,缩短了自沉淀池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


技术介绍

1、絮凝沉淀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絮凝沉淀过程中通过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使水中悬浮颗粒发生凝聚沉淀。现有絮凝沉淀设备主要包括絮凝药剂混合池、折板絮凝池和自沉淀池,通过在絮凝药剂混合池加入絮凝药剂使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通过在折板絮凝池设置若干导流板增大水流的路径提高其絮凝沉淀效率,最后污水经过流速较慢的自沉淀池使絮凝物充分沉淀。

2、现有污水絮凝沉淀过程中,存在絮凝物在折板絮凝池中沉淀效率低,沉淀后的絮凝物含水率高且污泥泵抽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自沉淀池中絮凝物需要依靠自生重力进行缓慢下沉,对自沉淀池的长度要求较高,自沉淀池的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絮凝沉淀效率低且自沉淀池长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2、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加药混合池、絮凝沉淀池和自沉淀池;

>3、所述加药混合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加药混合池(101)、絮凝沉淀池(201)和自沉淀池(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横跨设置在所述加药混合池(101)上方的第一安装架(103),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103)上的搅拌电机(104),所述搅拌电机(104)的动力输出轴与搅拌轴(105)连接,所述搅拌轴(105)的轴线与加药混合池(101)的底端面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导流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203),两个导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加药混合池(101)、絮凝沉淀池(201)和自沉淀池(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横跨设置在所述加药混合池(101)上方的第一安装架(103),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103)上的搅拌电机(104),所述搅拌电机(104)的动力输出轴与搅拌轴(105)连接,所述搅拌轴(105)的轴线与加药混合池(101)的底端面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导流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203),两个导流板(202)的底端均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203)上,所述第一转轴(203)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滑块(2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安装在所述絮凝沉淀池(201)内侧壁上的双向螺杆(206),所述双向螺杆(206)沿所述絮凝沉淀池(201)的长度方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池(201)两端均安装有与其内腔体连通的收料箱(210),所述收料箱(210)的两个内侧壁以及内底面分别与所述絮凝沉淀池(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葛垚张璇曹一廖承周张惟恺陈晨余显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