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担架车,具体为一种运转担架车。
技术介绍
1、担架车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将病人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通常被广泛应用在医院、急救车辆、社区卫生站等医疗机构内,其主要工作功能是将病人平稳地从一处运输到另一处,同时也保证了运输计划中卫生环境和安全要求的标准。
2、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先使用担架将病人从其房屋内抬出至担架车上,再通过担架车将病人转移至救护车上,待救护车移动至医院后再将担架车从救护车上推下并转移至病房内,但是在将病人从担架上转移至病床或是手术台上时,需要手触碰病人并进行搬运,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因为体力不支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病人在移动过程中对伤口位置进行挤压等,同时病人在变换姿态时又会对受伤处造成二次伤害。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转担架车。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一种运转担架车,包括底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转担架车,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外板(11)和内板(12),其中两个所述外板(11)位于两个内板(12)外侧,所述内板(12)上贯穿设有若干轨迹槽(13),两个所述内板(12)之间设置有若干上下分布的支撑块(14),位于上方的若干所述支撑块(14)形成上板,位于下方的若干所述支撑块(14)形成下板,所述外板(11)和内板(12)之间设置有带动上下对应的两个支撑块(14)沿轨迹槽(13)内壁轨迹上下移动的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逐个带动上方支撑块(14)和下方支撑块(14)调换并将上板位置和下板位置调换,且所述下板的支撑块(14)上贯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转担架车,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外板(11)和内板(12),其中两个所述外板(11)位于两个内板(12)外侧,所述内板(12)上贯穿设有若干轨迹槽(13),两个所述内板(12)之间设置有若干上下分布的支撑块(14),位于上方的若干所述支撑块(14)形成上板,位于下方的若干所述支撑块(14)形成下板,所述外板(11)和内板(12)之间设置有带动上下对应的两个支撑块(14)沿轨迹槽(13)内壁轨迹上下移动的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逐个带动上方支撑块(14)和下方支撑块(14)调换并将上板位置和下板位置调换,且所述下板的支撑块(14)上贯穿有贯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转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包括若干连接齿轮(23),所述连接齿轮(23)与外板(11)靠近内板(12)的一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齿轮(23)靠近内板(12)的端壁固定连接有向其直径方向延伸的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两端面均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孔洞,所述孔洞内滑动连接有收缩杆(20),且所述收缩杆(20)与所述孔洞内壁之间通过适应弹簧(22)固定连接,所述收缩杆(20)远离连接齿轮(23)端面并远离支撑杆(2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向内板(12)方向延伸的转动轴(19),所述转动轴(19)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8),所述滑动块(18)上设置有套杆(16),所述支撑块(14)靠近内板(12)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深入套杆(16)内的连接轴(15),且所述套杆(16)绕连接齿轮(23)轴线旋转的最大圆周直径大于轨迹槽(13)轨迹的最大直线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转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还包括皮带(24),所述外板(11)靠近内板(12)的端面转动连接有两个皮带辊,所述皮带(24)套设在两个皮带辊上,且所述皮带(24)内壁固定连接有一段与若干连接齿轮(23)啮合的啮合齿条(25),且所述皮带辊中间部分设置有容纳啮合齿条(25)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转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槽(13)轨迹成竖向延伸,且中间一侧壁凹陷,当套杆(16)在绕连接齿轮(23)轴线进行旋转时,套杆(16)受到轨迹槽(13)内壁的限制和适应弹簧(22)的弹力作用始终向轨迹槽(13)内壁施加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转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槽(13)最上位置的内壁贯穿内板(12)并存在开口,所述开口侧壁处开设有向内凹陷的收纳槽(37),所述收纳槽(37)内滑动连接有深入轨迹槽(13)内的支撑连接块(38),所述支撑连接块(38)与所述收纳槽(37)内壁之间通过复位弹簧(4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连接块(38)位于轨迹槽(13)内的并与连接轴(15)轴线平行的侧壁向收纳槽(37)处倾斜,且所述开口处开拆卸连接有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