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643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6: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上述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外壳和第一支撑组件,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外壳包括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第一壁体开设有泄压口,第一支撑组件连接于第二壁体,第一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抵靠电极组件面向第一壁体的一侧,以使电极组件与第一壁体间隔形成用于连通泄压口的第一泄压间隙。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单体可使电极组件与第一壁体间隔形成第一泄压间隙,第一泄压间隙连通泄压口,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电池单体的内部所产生的气体可以经由第一泄压间隙进入泄压口并从泄压口排出至外壳的外部,如此,可有效降低了泄压口被堵塞的风险,从而有效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电池包括电池单体,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电池单体的泄压通道容易发生堵塞,致使电池单体的内压不断升高,在电池单体的内压达到临界值的情况下,外壳会发生破裂,致使大量活性物质喷射而出,进而引发燃爆事故,不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3、电极组件;

4、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外壳包括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第一壁体开设有泄压口;

5、第一支撑组件,连接于第二壁体,第一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抵靠电极组件面向第一壁体的一侧,以使电极组件与第一壁体间隔形成用于连通泄压口的第一泄压间隙。

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第一支撑组件连接于外壳的第二壁体上,第一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抵靠电极组件面向第一壁体的一侧,以使电极组件与第一壁体间隔形成第一泄压间隙,第一泄压间隙连通泄压口,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电池单体的内部所产生的气体可以经由第一泄压间隙进入泄压口并从泄压口排出至外壳的外部,如此,可有效降低了泄压口被堵塞的风险,从而有效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用于抵靠电极组件面向第一壁体的一侧,第二支撑件用于抵靠电极组件面向第二壁体的一侧,以使电极组件与第二壁体间隔形成用于连通第一泄压间隙的第二泄压间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电池单体的内部所产生的气体可以经由第二泄压间隙和第一泄压间隙进入泄压口并从泄压口排出至外壳的外部,以使气体能够畅通地从外壳的内部排出至外壳的外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连接成一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集中设置,有效优化电池单体的内部空间的布局结构,从而有效减少了第一支撑组件对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支撑件的尺寸与电极组件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05-0.9,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支撑件相对于第二壁体的凸出方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使第一支撑件与电极组件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限制电极组件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窜动至泄压口,还可优化第一支撑件的体积,以减少第一支撑件所占用的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有效减少了第一支撑件对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支撑件的尺寸与电极组件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001-1,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支撑件相对于第二壁体的凸出方向,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使气体能够畅通地从外壳的内部排出至外壳的外部,还可以有效限制第一支撑件的尖锐度,从而有效降低电极组件被第一支撑件刺破的风险。

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组件间隔形成第一泄压通道,第一泄压通道连通第一泄压间隙和第二泄压间隙。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增加了作用于电极组件的支撑力,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电极组件在电池单体处于热失控状态下发生窜动的情况,以使气体能够畅通地从外壳的内部排出至外壳的外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自第二壁体的一侧延伸至第二壁体的另一侧,第一支撑组件开设有第一泄压通道,第一泄压通道连通第一泄压间隙和第二泄压间隙。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增加了作用于电极组件的支撑力,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电极组件在电池单体处于热失控状态下发生窜动的情况,以使气体能够畅通地从外壳的内部排出至外壳的外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壁体为一体成型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壁体连接,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体的数量为两个,电极组件设置于两个第二壁体之间,两个第二壁体上均设有第一支撑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电极组件沿两个第二壁体的分布方向的相对两侧能够被相应的第一支撑组件限制,进一步改善了电极组件在电池单体处于热失控状态下发生窜动的情况,以使气体能够畅通地从外壳的内部排出至外壳的外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还包括第三壁体,电池单体还包括连接于第三壁体上的第二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抵靠电极组件面向第一壁体的一侧,以使电极组件与第一壁体间隔形成第一泄压间隙。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共同抵靠电极组件面向第一壁体的一侧,有效增加了作用于电极组件的支撑力,进一步改善了电极组件在电池单体处于热失控状态下发生窜动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泄压口被堵塞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2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用于抵靠电极组件面向第一壁体的一侧,第四支撑件用于抵靠电极组件面向第三壁体的一侧,以使电极组件与第三壁体间隔形成用于连通第一泄压间隙的第三泄压间隙。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电池单体的内部所产生的气体可以依次经由第三泄压间隙和第一泄压间隙进入泄压口并从泄压口排出至外壳的外部,以使气体能够畅通地从外壳的内部排出至外壳的外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2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连接成一体。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集中设置,有效优化电池单体的内部空间的布局结构,从而有效减少了第二支撑组件对电池单体的体积能量密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2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方向上,第三支撑件的尺寸与电极组件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05-0.9,其中,第三方向为第三支撑件相对于第三壁体的凸出方向。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使第三支撑件与电极组件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限制电极组件在电池单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一壁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二壁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二壁体间隔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间隙的第二泄压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尺寸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05-0.9,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壁体的凸出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尺寸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001-1,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壁体的凸出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间隔形成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间隙和所述第二泄压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自所述第二壁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壁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开设有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间隙和所述第二泄压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壁体为一体成型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壁体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壁体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支撑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三壁体,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壁体上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一壁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一壁体间隔形成所述第一泄压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一壁体的一侧,所述第四支撑件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三壁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三壁体间隔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间隙的第三泄压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件与所述第三支撑件连接成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三支撑件的尺寸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05-0.9,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第三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三壁体的凸出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向上,所述第三支撑件的尺寸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001-1,其中,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三壁体的凸出方向,且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间隔形成第二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间隙和所述第三泄压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自所述第三壁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三壁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开设有第二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间隙和所述第三泄压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三壁体为一体成型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壁体之间,两个所述第三壁体上均设有所述第二支撑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三壁体互成夹角连接,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互成夹角连接,且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三壁体互成夹角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体垂直于所述第三壁体,所述第一壁体垂直于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三壁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体具有与所述电极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三壁体具有与所述电极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壁面的面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一壁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二壁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二壁体间隔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间隙的第二泄压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尺寸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05-0.9,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壁体的凸出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尺寸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001-1,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壁体的凸出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间隔形成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间隙和所述第二泄压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自所述第二壁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壁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开设有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间隙和所述第二泄压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壁体为一体成型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壁体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壁体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支撑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三壁体,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壁体上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一壁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一壁体间隔形成所述第一泄压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一壁体的一侧,所述第四支撑件用于抵靠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第三壁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电极组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飘飘王灿陈世龙李耀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