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6364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6:02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壳,所述内壳的内部形成空腔,电池单体设于所述空腔内;以及外壳,所述外壳套装于所述内壳的外部,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其中,外壳上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介质通过进液口流入通道,冷却介质通过出液口流出通道。冷却介质从进液口通入通道,在流经通道的过程中,电池单体工作产生的热量会与内壳进行全周向的大面积传热,热传递均匀且高效,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吸收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并最终从出液口排走,由此大大提升对电池单体的散热冷却效率,满足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工况下的散热降温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热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也对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使用中,电池在循环充放电、特别是大倍率充放电情况下,电池的发热量很大,为避免高温对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就需要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管理。

2、目前,针对圆柱电池的冷却主要使用蛇形口琴管,但蛇形口琴管与圆柱电池的接触面积通常较小,造成换热效能较差,导致冷却效率低,很难满足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工况下的散热降温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换热效能差,冷却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装置、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

3、内壳,所述内壳的内部形成空腔,电池单体设于所述空腔内;以及,

4、外壳,所述外壳套装于所述内壳的外部,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

5、其中,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介质通过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通道,所述冷却介质通过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通道。

6、上述方案的冷却装置应用于为电池单体散热降温的工作场合中,使用时将电池单体装入内壳形成的空腔内,此时电池单体的外周壁完全被内壳的内侧壁包裹接触;紧接着,将冷却介质从进液口通入通道,在流经通道的过程中,电池单体工作产生的热量会与内壳进行全周向的大面积传热,热传递均匀且高效,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吸收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并最终从出液口排走,由此大大提升对电池单体的散热冷却效率,满足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工况下的散热降温需求。

7、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套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套沿第一方向呈一列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套的所述通道设置为连通,所述进液口形成于一列所述冷却套的第一个所述冷却套的外壳上,所述出液口形成于一列所述冷却套的最后一个所述冷却套的外壳上。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依次续接的多个所述通道构成连续八字型通道,所述八字型通道分为两条波浪型通道,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却介质分别沿着两条所述波浪型通道流动并汇聚于所述出液口排出。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设置为圆柱筒体,所述空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径,所述空腔的直径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mm。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介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内侧面的整体或者局部形成有凹凸纹路结构。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采用合金或者高分子聚合物材质;

14、和/或,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采用热熔连接为一体结构。

15、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其包括:

16、电池单体;以及,

17、如上所述的冷却装置,所述电池单体装设于对应的所述冷却套的空腔内。

18、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电池单元,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单元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的至少三个所述冷却套之间围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第二导热介质。

19、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套沿第一方向呈一列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套的所述通道设置为连通,所述进液口形成于一列所述冷却套的第一个所述冷却套的外壳上,所述出液口形成于一列所述冷却套的最后一个所述冷却套的外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续接的多个所述通道构成连续八字型通道,所述八字型通道分为两条波浪型通道,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却介质分别沿着两条所述波浪型通道流动并汇聚于所述出液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设置为圆柱筒体,所述空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径,所述空腔的直径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内侧面的整体或者局部形成有凹凸纹路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采用合金或者高分子聚合物材质;

8.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元,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单元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的至少三个所述冷却套之间围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第二导热介质。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套沿第一方向呈一列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套的所述通道设置为连通,所述进液口形成于一列所述冷却套的第一个所述冷却套的外壳上,所述出液口形成于一列所述冷却套的最后一个所述冷却套的外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续接的多个所述通道构成连续八字型通道,所述八字型通道分为两条波浪型通道,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却介质分别沿着两条所述波浪型通道流动并汇聚于所述出液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设置为圆柱筒体,所述空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径,所述空腔的直径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鹏伟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